坤儀園的廢棄,本就有著許多因素。
時移世易,社會風氣的改變與帝王喜好的不同,讓這所學院漸漸廢棄,在坤儀園存在的時候,很少有達官貴人能夠請到女夫子,還有些優秀的貴女終身不嫁留在坤儀園做夫子,但最明顯的原因,還是因為並不是每一個帝王都會記得自己的所有兒女,因為皇家的公主不值錢。
原劇情中,坤儀園並沒有修繕,這所前朝時就存在的精美園林,後來也沒有交代去處。
地段自然是極佳的,但是錢宓的手段無需錦上添花,一座園子廢棄那麼久,大約摸也是不值得再修復了。
如今明德帝修復這座園子,無需多說,也是給了外界一個信號——
小公主要入學坤儀園。
比起新建什麼學堂,坤儀園本身就是最好的宣傳,消息一出,那些有傳承的世家自然開始準備,本就讀書識字的姑娘們更是緊鑼密鼓,有些不知道輕重的,還沒有進去就已經買了一堆胭脂水粉、金銀首飾,倒是讓那些本不知情的人家,也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不說這些風風雨雨,錢煦知道消息的時候很是平靜。
坤儀園里原本就有規矩,都是家里嬌養的姑娘,也不用考什麼科舉,在家里都是松散的,不必三更燈火五更雞,自然每日上課的時辰都不同。
坤儀園里,所分的三個年齡分別是垂髫、豆蔻和及笄,劃分簡單粗暴,流行過不知道多少胡編亂造的別名,什麼梅蘭菊、昭淑充,都是沖著雅致好听去的,卻沒人敢改掉這和一二三沒什麼差別的分級,原因無他,這規矩太祖定的。
教的規則,也無非是什麼管家理事、琴棋書畫、茶藝調香、鑒別賞析……
總而言之,比上書房輕松多了,課業也簡單,還合胃口。
錢煦的反應堪比卡皮巴拉,已經暗戳戳搞事的父女心里松了一口氣卻有點遺憾,之前怕他不願意出宮門,結果竟然還挺樂意。
坤儀園的夫子已經就位,許多女夫子都在高門大戶里教習,臨到頭來,那些勛貴大臣是想要得放,不想放也得放,兩個月時間內,無論夫子本人還是聘請的人家,都已經結束了原來的契書。
皇家的待遇可比那些高門大戶好多了,聘銀高出去兩三成,住的是坤儀園里的湖畔水榭,一日三餐是坤儀園里的御廚烹制,和貴女們吃的一模一樣,每季有四套衣服的份例,冬日還額外加一件好皮毛的斗篷,每年都有兩套頭面和十兩金子的散碎首飾,皆內造所出,此外,除了這些份例和俸祿,還有若干針頭線腦的配給,小到一支筆一張紙,都是有材質和數量規定的,所有東西加在一起,單子寫滿三大張。
在選拔開始之前,錢煦先見過了各位先生。
凡世上有才之人,隱士或許不少,但是當“南山”都變成待價而沽的代名詞,那就意味著真正的高潔之士越來越少了,有才能的人一個時代就只有那麼一批,不願出仕的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出來的,願意出仕的自然早在萬丈紅塵中。
各位風格不一,或著男裝或裝扮素雅,或溫柔靈動或明艷動人,這些先生不說比之皇宮中的妃嬪如何,無一不是才華過人,各有所長,善才大家、才女名流,無所不有,其中一多半的名字,都是原劇情中出現過的女性官員。
那些消失的名字,恐怕並不是不願意出仕,而是早在那之前就遭遇了不測,或是天不假年,或是世事難料。
錢煦對諸位先生行禮︰“見過先生。”
認人之後,這些夫子還要同他講一聲,明日的考核如何安排,幾點開始,又一一詢問公主的喜好、可學過什麼,氛圍漸漸放松下來,少了幾分緊張,倒像是把錢煦眾星拱月圍在中間的茶話會。
0231還在嘰嘰喳喳︰【宿主宿主,為什麼要特地過來聊呀?】
【宿主宿主,為什麼她們還要問你會什麼呀?】
【宿主宿主……】
錢煦笑得天真無邪,心里毫不猶豫地懟回去,一邊是面上可可愛愛單純小公主,一邊在心里跟0231斗嘴有理有據,他心智變小了,統子是真的沒長進,就算是太子女,上學也得知道學了多少、願不願意學哇,又不是免了入學考試,就完全任由老師發揮的。
更何況這是古代,就算是那種傻到只會溺愛的人,都知道危險重重,養在深閨里的天真小姐會因為沒有見過男人被勾勾手指拐跑,富養的姑娘才不是什麼傻白甜,古人只是生產力不足並不是比現代人落後。
[這個時代,也不算太晚,工業革命的號角尚未吹響,大航海的時代如火如荼,資產階級還未崛起,封建時代的墳墓還未誕生。文藝復興的風吹遍西方,自由與民主正在萌芽,而東西方的那場對決,或可在一開始就徹底掐滅火苗。]用較為簡單明了的話語終結了這場辯論,時間也過去了大半天。
女夫子們已經準備好了明天的考卷,親切地邀請錢煦明天過來觀看。
這一整個坤儀園都是為他修建的,自然,明天的考核也完全服務于他一個人。
說人話就是,他 面試考官,哪個貴女要是他看不順眼,成績合格了也得被刷下去。
只可惜,直到現在,除了做決定的明德帝、錢宓和坤儀園里的所有人,京中所有人對此一無所知。
反倒是一些勛爵家里外放的叔伯兄弟,絡繹不絕地把孩子送回了京城。
此時此刻,某幢雕梁畫棟的府邸里,就正在發生這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