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內史管轄十二個縣,左內史管轄24個縣,各有吏員數量不等。
藍田縣吏員總數為四十人,恰好是各縣的平均吏員人數,其中斗食和佐史共有十五人,另有亭長十三人,嗇se)夫和游徼各有六人。
其他各縣吏員人數各有增減。”
政令下發,左內史倪寬和右內史汲黯都非常配合,迅速統計好各自轄區內有多少吏員職位。
“陛下,臣管轄的各縣,吏員中共有五十八人的空缺,其中以游徼空缺十三人。佐史缺十一人人,斗食空缺十二人,嗇夫空缺十人。”
游徼,掌管巡察緝捕之事。在大漢,民風彪悍,武德充沛,這個職位的危險性稍稍有些高。
斗食是做雜務的小吏,佐史地位稍高,輔助官員完成公務,可以接觸一些文書工作。
嗇夫負責訴訟審理和賦稅征收,還會涉及賑災救濟、人口統計等事務,在基層官吏中的作用最為重要。
能拿出十個嗇夫的空缺,足以見得汲黯是下了功夫的。
這幾種吏員,以往都是由縣令或者左右內史自行招收的,汲黯要是沒有給縣令們足夠的壓力,很難從十二個縣拿出十個嗇夫名額。
哪怕一個縣不止一名嗇夫,汲黯也算大出血了。
與之相比,左內史倪寬下轄二十四個縣,同樣也拿出了十個嗇夫的空缺,數量一樣,但效果不同。
劉徹沒有說什麼,只是深深的看了倪寬一眼。
“大將軍,左右內史對于將士們服役之後的安置很重視,這麼快就準備好了近百個職位。
軍中出身于各縣的將士可要努力學習,要是通不過考試,可就辜負了左右內史的好意。”
這四種吏員的選用,一向優先從本縣籍貫的人中選擇,放到後世公考中,就是有戶籍要求。
而在大漢,這種要求更是天經地義。外縣人不熟悉當地情況,很難開展工作。
“請陛下放心,若是軍中將士達不到職務要求,絕不會去佔用這些吏員名額。”
倪寬沉默半晌後終于開口,
“陛下,嗇夫和佐史兩類職務,各縣一向考核嚴格,符合要求者才能予以錄用。
尤其是佐史,對書寫要求更為嚴格,
軍中將士學習的是簡體字,若是不通八體,恐怕難以勝任職務要求。”
所謂八體,是指八種官方標準書體。對于佐史這樣的基層文吏,八體屬于硬性專業技能。
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八種書體合稱八體,自秦朝沿用下來。
“左內史,八體的要求已經不符合大漢實際了,考核方面是不是也要跟著改變?”
陸鳴和衛青早有準備,了解過相關情況。
會不會大篆還有意義麼?
始皇帝一統六國後,命李斯負責統一文字,在大篆基礎上創制出了更簡潔的小篆。
秦朝人自己都不怎麼用了,漢朝還用這個考核官吏?
大漢創立之初還有些意義,官府需要有人能看懂秦朝文書。但是秦朝滅亡九十多年了,該看的早都看完了,該另行抄寫的東西也早就抄寫完了。
實際工作中,佐史只需要掌握隸書和簡體字就夠用了,最多再會個小篆。
掌握全部的八體,那是他的上司令史該有的技能。
令史的俸祿超過兩百石,而佐史的俸祿在百石以下。一年賺那麼點俸祿,不要有太高要求好不好。
劉徹跟著開口,“朕早就要求過,為了便于書寫,基層公文要以隸書來書寫,基層吏員更是要掌握簡體字。
大篆早已經沒有使用意義,不必再加入到考核之中。”
沒想到是這種結果,倪寬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過了片刻才開口,
“陛下說的有道理,考核內容確實需要改變。”
他也知道,大篆確實沒有實際價值了,隸書和簡體字才是以後公文中的通用的技能,再用八體當理由有些說不過去。
“陛下,臣想請問大將軍,
嗇夫需要處理鄉間糾紛案件,不知軍中將士是否曾學習過律法,臣下屬的二十四位縣令對此都有些擔憂。
若是沒學過,還請讓他們及時學習。”
游徼的職務,原本就會吸收服役過的軍人,斗食做的都是些雜務,倪寬可以放心的招收服役過的將士來任職。
但是嗇夫和佐史都帶有一定的專業性,倪寬並不放心。
最重要的是,這些職務原本都是由他和各位縣令招收的,如今卻被朝廷拿走一部分名額,以後可能會拿走的更多,他有些不滿。
軍中士卒就算讀書識字又怎樣,能有什麼水平,他們就該做些斗食、游徼類的低級職務,才符合他們的身份。
其他的職務給了他們,他們干得明白麼?
“大將軍為軍中士族安排地方吏員職務本是好意,若是因為他們學識不足,反而擾亂地方治理。
豈不是背離的大將軍的本意。”
孔臧忽然想到了對策,他這是一心為朝廷著想,其他人又能說什麼。
“富民侯所說的科舉制是讓欲為官者一起參與考試,成績優異者才可為官。
要是在官府的吏員任用中先行試用,豈不是能驗證科舉制的成效。
軍中士卒如果在考試中展現出超人的水平,既能讓朝廷放心,又能讓其他人信服,一舉兩得。”
說完後,孔臧得意得很。
你要科舉考試,咱們就弄得徹底一點。陛下要安排軍中士卒也要通過考試才行。
士卒們和其他人一起參與考試,要是考不過別人,當不了吏員,要怪也是怪你富民侯。
明明可以舉薦,你卻偏要考試,那就大家一起考,一群廝殺漢憑什麼例外。
“左內史和太常說的都有道理。”
陸鳴早有準備。
軍中將士不僅僅學習了簡體字和拼音,更是開展了專科實務教育。
平時的考核標準,比各縣招收吏員的考核更嚴格。
在各縣,考不好只是不能擔任吏員的問題。
在軍中,考不好涉及到軍紀問題。
關一次禁閉,出來後學習的勁頭直沖雲霄。
“陛下,朝堂上對軍中將士的水平缺乏了解,不如組織一場公開考試。
以成績定結果,也算為科舉制積累一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