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眾位大臣的說辭,衛右渠順著台階就下來了。
他本來就想談判,後撤十里不過是想在氣勢上壓一下漢朝人。哪怕玩脫了,他也不想放棄拖延時間的機會。
“張將軍,都靠你了。”
他親自把張 送出城,看著他穿過吊橋,走向遠處的漢軍陣營。
“忠臣啊,等本王擊潰了大漢兵馬,一定要重重賞他。”
……
中軍大營。
陸鳴端坐于主位之上,曹襄幾人分坐兩旁。
“兩萬大軍埋伏我軍先鋒,听說此事和使者有關,駐扎山上也是如此,使者如今作何感想?”
張 臉色頓時有些發白,沒想到漢軍主將如此不留情面,當面打臉。
“你們的策略並沒有太大的問題,最大的錯誤在于你們對大漢的實力缺乏了解。
你們在錯誤的預判下,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歷史上,來進攻朝鮮的主將是楊僕和荀彘,而現在換成了陸鳴和衛青,還有李廣和趙破奴。
相比前面那兩個人,簡直堪稱全明星陣容。
不算火器,大漢的武器裝備也升級了一個檔次,戰力大增。
“漢軍已經獲勝,為何又要羞辱于我。
況且王險城就在眼前,漢軍如果真的能輕松攻破王險城,又何必給我們投降的機會。”
將軍威武。
張 身後,兩名副使者眼中滿是崇拜。
在漢朝人的大營之中,張將軍不懼生死,據理力爭,不愧是朝鮮忠臣。
“上天有好生之德,給你們機會是為了避免朝鮮百姓陷于戰火之中。
衛右渠倒行逆施,背棄兩國約定,然百姓何其無辜。
我們來是為了吊民伐罪,不是為了生靈涂炭。
衛右渠若是誠心悔罪,以禮來降,我大漢皇帝寬宏大量,能保他一世富貴。”
朝鮮一方的要求則是,保持現狀,衛右渠繼續擔任朝鮮王。
他會重新上書表示稱臣,雙方重新訂立盟約,將朝鮮納為大漢的不征之國。
當然沒有談攏,朝鮮使者被安排下去休息,明日再談。
當天夜里,一道身影悄悄溜進張 的營帳中。
“兒啊,你真的沒死。”
見到兒子張多的一瞬間,張 終于放下心來。
“父親 漢朝人說我要是不投降的話,他們會散布我投降的消息。”
听完張多的解釋,張 長嘆一聲。
“你做的對。”
張多眼中滿是驚駭,父親竟然說他做的對。
“大王確實多疑,而且兩萬大軍覆沒,需要有人承擔罪責。
不管你是否真的投降,只要你沒有戰死,大王就會把罪責安在你的身上。
你戰死的消息傳播開來,大王才不好對張家下手。”
張多有些不敢相信,大王竟然是這樣的人。
“大王口中,一直有一支神秘的援軍,我等朝堂重臣卻都不知道。
你覺得這意味著什麼?”
張多目光凝重,這意味著大王並不相信他們。
“你猜這支援軍會是誰?”
思索片刻後,張多瞳孔一縮,他想到了唯一的可能。
“匈奴人?”
除了匈奴人外,還有誰敢在這種時候支援朝鮮呢。
除了匈奴人外,還有誰能讓大王如此有信心。
長久以來的強大,讓匈奴人余威尚存。
哪怕伊稚斜已經遠遁漠北,張多等人也不敢小覷他的戰斗力。
“如果援軍是匈奴人,那麼漢朝的另一路大軍就是他們的目標。
你把這個消息告訴給漢朝人,必定能換取一份不小的功勞。”
漢朝的另一路大軍 要是被朝鮮和匈奴兩面夾擊,必然會極為危險。
這個情報對漢朝人必然極為重要,值得一個大大的功勞。
“真的要告訴漢朝人麼?”
張多有些不甘心。
張 有些生氣,傻兒子怎麼還看不清局面。
“你我父子還有退路麼,一旦你還在世的消息泄露,大王絕不會放過我們。”
張多趁著夜色匆匆離去,避開兩名副使的營帳來到中軍大營。
“富民侯,我有重要消息匯報。”
看來父子倆談的不錯,剛談完就送來重要消息。
張多的行蹤一直都在掌握之中,他去張 的營帳不是秘密。
“什麼消息?”
“朝鮮王有一支援軍,在等待機會襲擊大漢的部隊。”
張多賣個關子,沒有直說援軍會襲擊大漢的哪一路部隊。
他想看陸鳴緊張的樣子,才能顯得出這個消息的重要性。
陸鳴輕笑一聲,
“是伊稚斜要襲擊大漢北路的大軍麼?”
嗯?
張多滿臉都是問號,情況怎麼和想象中的不一樣呢?
不應該是你大驚失色之下,焦急的問我朝鮮王的援軍是誰,他們要襲擊大漢哪路部隊麼?
然後我說出匈奴人的消息,你對我大加贊賞,許給我一份大大的功勞麼?
這怎麼完全不一樣,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難道是漢朝人偷听了他和父親的談話?
張多猛的想到一種可能,但隨即又排除掉。
為了避免被兩名副使察覺到情況,他和父親說話時離得極近,聲音小的只有兩人才能听見。
究竟是怎麼泄露的消息,他怎麼也想不明白。
“衛右渠要拖延時間,你以為我為什麼會主動配合他呢?”
張多人都傻了,世界這麼復雜的麼。
再看向陸鳴的時候,他的身體不受控制的顫抖,似乎在看著一個莫名的恐怖存在。
“你們的目標其實…其實是匈奴人?”
張多艱難的開口,聲音都在顫抖。
漢朝人其實早就知道了一切,朝鮮只是他們的誘餌。
實在太可怕了。
陸鳴搖搖頭,“來都來了,當然全都是目標。
衛右渠野心很大,不僅自己不去長安覲見天子,還阻止其他小國覲見天子。
以後說不定還想讓天子來覲見他,其罪當誅。”
第二天,陸鳴又召見朝鮮使者,雙方一頓唇槍舌劍。
張多找機會把昨夜獲得的消息告訴了他父親。
張 驚訝的嘴都合不攏。
“難道王險城中有漢朝人的內應?”
他們父子倆說話聲音極小,不可能被人偷听到。
而漢朝人不僅知道朝鮮有援軍,還很確定援軍會是伊稚斜,一定是大王身邊的人出了問題。
張 面露嘲諷,“大王不信任我們,卻被他信任的人給出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