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認為不需要十萬騎兵出征。”
霍去病的話,立刻將桑弘羊拯救于苦海之中。
剛才還苦哈哈的桑弘羊頓時來了精神,雙眼放光的看著霍去病。
冠軍侯,快用你高超的軍事天賦說服陛下吧,打漠北匈奴何須十萬騎兵。
“去病,你來說說,為何不需要十萬騎兵。”
劉徹眼中全是欣賞,沒有絲毫被人反駁的不爽。他就喜歡霍去病這種信心滿滿,一往無前的態度。
“陛下,大漢將士如今的戰力與以往相比已經大幅增強。
面對匈奴,以一當五只是基本操作,以一當十才是大漢精銳的戰斗力。
如果要深入漠北,如何找到伊稚斜的主力才是最大的問題。
其次才是大軍的補給問題,越深入漠北,補給就越困難。
大軍人數越多,對補給的壓力也就越大。
在戰力已經足夠的情況下,增加大軍人數只會增加補給困難,從而影響大軍的安全與穩定。”
听著霍去病的想法,劉徹和衛青頻頻點頭,桑弘羊更是高興的就要跳起來了。
他太喜歡喜歡听這個了,減少點人吧,後勤壓力太大,一旦糧道出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想要出征漠北,一個騎兵至少要配備兩匹戰馬,還要再配備一到兩名輔兵。
十萬騎兵就要至少二十萬匹戰馬,十萬輔兵,這還不算普通的民夫,國庫受不了的。
“去病說的確實有道理,仲卿你怎麼看?”
衛青拱手道︰“陛下,臣認為五萬騎兵配合火器部隊,足以應對與漠北匈奴的任何戰爭。
與此同時,應派遣兵馬注意漠南匈奴的動向,防人之心不可無。”
衛青很清楚雙方之間的戰力對比,哪怕漠北匈奴把騎兵三件套的馬鞍、馬鐙和馬蹄鐵都學去,對他們的戰力也不會有太多提升。
匈奴人的打法和裝備水平限制了騎兵三件套對他們的提升空間。
他們沒有多少堅固的鐵甲,沒有多少鋒利堅固的長兵器,大漢騎兵殺傷力最大的突騎戰術並不適合他們。
哪怕匈奴人想改變以騎射為主的打法,鐵器產量也牢牢的限制著他們。
衛青出征更講究穩妥,連他都說五萬騎兵足矣,那就應該是足夠了。
劉徹心中有了底,看來真的不需要十萬騎兵,能省下不少錢。
“陸鳴,漠南匈奴那邊,你認為該如何應對?”
要是大漢主力與漠北匈奴戰斗之時,漠南匈奴突然反水的話,確實有些危險。
“陛下,除了敲打和防備之外,眼下還有新的牽制手段。”
劉徹幾人頓時來了精神,新的牽制手段是什麼?
“我之前曾安排蜀地的卓家種植和搜集茶葉,昨天卓家派人來匯報情況。五十車茶葉即將抵達長安,我打算讓漠南匈奴的人體會一下茶葉的好處。”
茶葉在大漢並不流行,只在巴蜀等地區小範圍有人飲用。人們飲用的茶葉也以野生的為主,人工種植的比較罕見,產量有限。
通過卓三牽線,陸鳴在鹽鐵事務上給卓家幫了忙,雙方建立了相對密切的關系,恰好卓家在巴蜀之地。
搜集和培育茶葉的事情就被陸鳴交給了卓家去做。
卓家不清楚茶葉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但辦事很用心,五十車茶葉,大部分都是野生的,據說已經把巴蜀之地一半的產量都運了過來。
就沖這份態度,陸鳴都要在劉徹面前提他們一嘴。
“巴蜀的卓家麼,朕記得有個卓三擔任考工令,煉鋼技術不錯。”
坩堝煉鋼的事情,劉徹記得很清楚,鎮海劍就是卓三打造出來的,還借此升級了爵位。能讓陸鳴專門提一句,說明卓家還不錯。
“對,卓三就是卓家出身。我通過他認識了卓家家主,他們那能用天然氣煮鹽,我把利用天然氣的辦法教給了卓家。
茶葉是他們家給我的回報。”
陸鳴當初把利用天然氣的辦法教給卓家時,並沒有提出報酬。提出要卓家搜集培育茶葉的時候,卓家也沒有要求報酬。
雙方心照不宣,合作愉快。
“游牧民族的飲食中多肉食和奶制品,缺乏蔬菜和水果,茶葉能助消化,解油膩,補充必要營養。最顯著的是,茶葉能潤腸通便。”
潤腸通便?
劉徹幾人沒想到,陸鳴如此鄭重,卻說出來一個通便的作用。
霍去病眉頭一挑,“沒和匈奴人交流過這種事,哪天找他們一起拉屎。”
衛青一把扶住額頭,他的大外甥,如今已經身居大司馬職位,怎麼能說出如此虎狼之言?
桑弘羊默默低下頭,努力減小存在感,這是他能听到的話麼,不會被冠軍侯滅口吧?
“凡事倒也不必親力親為。 ”
劉徹努力壓著嘴角,“陸鳴說能潤腸通便,朕自然是相信的。相比于胡椒,茶葉應該是能大範圍種植的吧?”
茶葉既然如此重要,當然要擴大產量。
嶺南許多地方,氣候都和巴蜀差不多,巴蜀能種植茶葉,那些地方自然也是可以的。
“陛下,茶葉是可以大範圍種植的,大漢境內很多地方都可以種植茶樹,產量能夠滿足賣給游牧民族和出口海外的需求。”
當前的產量自然是不夠的,但陸鳴可以用歷史為依據。
唐宋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茶葉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出口規模,足以證明大漢現有國土具備產出大量茶葉的基礎。
“咱們可以用茶葉和他們換戰馬。”
桑弘羊陡然一驚,用茶葉換戰馬,富民侯對茶葉這麼有自信麼?
戰馬的珍貴無需多言,沒有戰馬就沒有騎兵。不管是對大漢還是對匈奴,戰馬都是珍貴的戰略性資源。
大漢當初被迫采用和親政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戰馬緊缺,沒辦法深入草原追著匈奴人打。
劉邦想用四匹顏色一樣的馬來拉車,但舉國上下硬是找不到,丞相蕭何出門也只能乘坐牛車,馬匹緊缺到了夸張的程度。
劉徹之所以能反擊匈奴,文景兩位皇帝的積累功不可沒。文景之治,馬政為先,兩位皇帝前赴後繼,養出了超過十五萬匹戰馬。
“富民侯,此言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