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齊糾結了幾日,每天除了忙于公務外,滿腦子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最終鼓足勇氣,去找富民侯探探口風。
“副院長不在。”
第一站來到科學院,毫無意外的,周齊沒有見到陸鳴。
“不知副院長何時到科學院視事?”
漢朝沒有上班的說法,官員到官署處理公務被稱作視事。
“不清楚,副院長事務繁多,行蹤不定,院里的人有事想找副院長的話,一般會去他府上。”
周齊有些無奈,他之所以來科學院求見,本就是想要免去一些麻煩,盡快見到富民侯。
若是去富民侯府求見,禮法要求會嚴格許多,多耗費一些時間。
左思右想後,他決定回去準備一番再去富民侯府,免得不合禮法。
父親早就告訴過他,“見貴如見虎,步步需謹慎。”
富民侯年紀輕輕,就深受陛下信任,屢次得到重用,在所有侯爵中都是頂尖人物,更不能怠慢他。
……
長安城,北軍營地。
北軍是大漢精銳,衛青、霍去病遠征之時多從北軍抽調精銳。
多次跟隨霍去病和陸鳴出征的趙破奴,就是北軍中的悍將。
陸鳴的第一次課程,被安排在北軍軍營之中。
衛青和霍去病全都到場,北軍各級軍官全部到齊,
連同南軍等各部將領,總計有五十余人,
就連劉徹也躲在角落里悄悄看著。
開始後,沒有無用的客套,陸鳴直奔主題,
“刷刷刷,”
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三個大字,
“戰爭論”
寫完後,陸鳴回身看向在坐眾人。
“今天,我們不講兵法,簡單的講一講什麼是戰爭。”
“戰爭,就是打仗,就是用兵,就是作戰,我師門中用戰爭一詞來統稱這些行為。”
漢朝時,戰爭並不是通用的詞匯,戰和爭很少組合在一起使用,陸鳴需要先簡單解釋一下。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不僅孫子說過,各種兵書中,各類先賢經典中都有各種論述,我不再重復。
他們說的內容摻雜了太多東西,我今天只說說戰爭本身是什麼。”
陸鳴回身,又在黑板上開始書寫,
台下在坐的眾人緊盯著黑板,除了衛青和霍去病外都有些好奇,
戰爭本身有什麼好說的,打就完了,除了研究怎麼打贏外,還需要知道什麼是戰爭麼?
角落里,劉徹也在看著黑板,喬裝打扮後,不是熟人認不出來他,
能認出他的人,也在裝作沒認出來他。
看來朕的富民侯要說的不是戰略戰術,而是對戰爭本質的看法,
他的看法必然與眾不同,甚至格格不入,所以才提前打好招呼。
劉徹做好了準備,他也覺得過往對戰爭的各種論調有些復雜,不夠純粹。
不是說復雜的不對,而是復雜的論調更多的考慮到戰爭背後的東西,對戰爭本身的論述很少。
黑板上粉筆刷刷作響 ,又一行字映入眾人眼簾。
“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我們要求的暴力行為。”
台下有些沉默,他們從來沒看到過如此直白又獨特的說法。
初看之下簡單,仔細一想,這句話中又包含了很多內容。
趙破奴兩只眼楮瞪的溜圓,
侯爺寫的啥,看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可是這句話有什麼用?
算了,侯爺寫的一定有用,記下來以後慢慢想。
“戰爭的目的就是讓敵人屈服,按照我們的要求辦事,手段則是使用暴力,暴力是不可缺少的東西。
如果有人認為,在戰爭中一定有一種方式,可以不必造成太大的傷亡就能擊垮敵人,並且認為這才是正確的戰爭方式,
這種想法是錯誤且危險的,戰爭就是暴力的無限釋放,任何限制使用暴力的行為都是自縛手腳
……”
趙破奴等人听得很爽,第一次有人把暴力兩個字掛在嘴邊說個不停,打仗不就是這麼回事麼,尤其是打蠻夷的時候,
你不使用暴力對方就會使用暴力,戰場就是看誰夠狠的地方。
但是以前從沒听人這麼說過,各種說法都是什麼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為之,好戰必亡之類的說法。
尤其是那些讀過幾天書的酸儒,總是把仁德掛在嘴邊,好像他們出去打仗有多麼傷天害理似的。
“在此,我要再強調一遍,戰爭是一種暴力行為,暴力的使用是沒有限度的。”
台下眾人的反應,都被陸鳴看在眼中,
有些人明顯並不認同自己的看法,但沒有站出來質疑,都在默默听著。
這才是正常的,以自己如今的身份,敢當面嘲諷自己的家伙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趙破奴等北軍將士多次遠征匈奴等異族,在戰場上殺得尸山血海,對這些觀點的接受度明顯更高。
“接下來我要舉一個反面例子,宋襄公。”
宋襄公也是個名人,千百年後還在流傳他的事跡。
他出兵討伐鄭國,與救援鄭國的楚軍交戰于泓水,因為堅持所謂的仁義和戰爭的規矩,錯過了兩次戰勝對手的機會。
第一次,楚軍渡河時,有人勸他說敵眾我寡,如果等楚軍過河,對己方不利,要趁楚軍渡河的機會進攻才行,
宋襄公堅持仁義,拒絕了這次機會。
第二次,楚軍剛剛渡過河,還沒有排列成陣勢,有人勸他趁機進攻,他再次拒絕,理由依然是仁義,
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不能攻打沒列好陣勢的軍隊。
于是,等到楚軍列好陣勢,宋軍被打的大敗,宋襄公自己也傷到了大腿。
“舉這個例子,不是為了罵他,因為宋國人早就罵過他了。”
罵他的人太多,不差陸鳴一個。
“他為什麼戰敗,因為他忽略了戰爭的本質,錯誤的用仁義思考戰爭決策,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戰爭中沒有仁義。
我們允許對方投降,不是因為仁義,而是怕對方困獸之斗,給我們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我們善待投降者,也不是因為仁義,而是以此瓦解對方的反抗意志,讓他們敢于投降
一切看似仁義的舉動,出發點都不是仁義,
而是為了戰爭的本質,以暴力迫使敵人服從我們。”
喜歡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請大家收藏︰()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