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兩人來到皇宮中。
劉徹拿著那本書翻閱一會後放到一邊。
“這印刷術確實是一份大禮啊。”
他這麼多年來通過察舉制度選賢任能,但讀過書的人始終都是少數,選來選去幾乎還是在那個有限的圈子里面選人。
不通文墨始終都是限制普通平民走進官場的一個巨大阻礙,書籍則是基礎。
罷黜百家之後,他設立五經博士,以儒家經典作為入仕的選拔標準,想要通過讀書成為朝廷的官員就要去學習這些儒家經學。
為了擴大人才選拔範圍,他在長安設置太學,從全國各地招收太學生,但即便以朝廷的財力也不可能為太學生們配備書籍,學習成本總是昂貴的。
如今印刷術的誕生,讓他看到了推廣書籍,培養更多人才的可能。
“朕當初答應給的爵位就落在這印刷術上吧,你回去寫個名單,朕批準。”
劉徹還記得當初陸鳴曾經向他要過爵位,作為那些墨家弟子努力攻克印刷術的獎賞,如今既然已經成功,他自然不會吝嗇幾個小小的爵位,不管是墨家弟子還是儒家弟子,有功就要賞。
“臣替他們多謝陛下恩典。”
陸鳴沒想到劉徹這麼大方,直接讓他來寫名單,這不就是把封爵的權力給到他手里了麼,他想封誰就把誰寫上,管你具體做了什麼,只要上不了這個名單就無法獲得爵位賞賜。
這就是掌握別人命運的權力啊,輕飄飄的幾個字卻重于千鈞。
“先別高興地太早。當初你獻上造紙術的時候,百官對你全是夸贊,如今這印刷術出來了,你覺得他們還會如此麼?”
劉徹意味深長地看著陸鳴,不知道這個穿越者對于權力斗爭的殘酷性有沒有準備。
馬上只能得天下,卻無法治理天下,誰掌握知識誰就把握著治理天下的話語權,這權力既在皇帝手中,又在那些世家大族手中,根源就在于書籍中的知識是被壟斷的。
知識就等于權力。
要是沒有印刷術的出現,紙張不過是比竹簡好一些的承載之物,其中的內容始終還是把持在少數人手中,即便這些人中有人願意把知識廣傳天下,限于種種客觀原因也難以做到。
如今印刷術的出現為書籍的大量增加提供了基礎,享盡了壟斷好處的人不會坐視自己的優勢被一步步稀釋掉,必然會從中作梗。
這里面是會見血的。
“陛下,後世有句話,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我沒經歷過卻也看見過。”
陸鳴還記得某島國為了解決醫生短缺問題,宣布增加醫學生招收名額後所引發的罷工。
基于醫生短缺而享有更多收入的醫學從業者,面對以後同行增多,收入可能下降的局面,有六成的醫學生要休學,七成的醫生鬧著要辭職,患者的生命健康成了他們手里的砝碼,以此來脅迫政府。
既得利益者大多如此,不能指望這個群體自願把利益讓渡出來。
大漢的這些人鬧起來可會比那些醫學生更厲害,再加上如今濃厚的游俠風氣,保不齊就會有哪個所謂的大俠鋌而走險。
這些陸鳴都考慮過,但是無所謂,誰敢鬧就讓誰知道一下什麼叫雞蛋踫石頭。
“所以我準備了兩個計劃,請陛下定奪。”
“那就說說吧。”
劉徹對此並不意外,相反要是陸鳴毫無準備他才會感到失望。
“自從陛下罷黜百家以來,儒家就成了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又是百家中最願意廣傳學問的學派,要是能獲取他們的支持,就可以減少很大的阻力,所以我為他們準備了今古文之爭,提前給他們制造一些矛盾,以便對儒家進行分化利用。”
今古文之爭?
劉徹從沒听說過這麼個東西,靜等著陸鳴下一步的解釋。
“據說當年始皇帝焚書坑儒之時,孔子後人為了保存經典,把諸多經書封藏在自家牆壁之中,時間流逝下孔子後人也忘了這件事情。”
“直到魯恭王劉余擴建宮室的時候才發現了這些經書,其字體與現在的隸書大有區別,稱之為蝌蚪文,以《尚書》為例,古文經中的《尚書》要比現在傳習的多出十幾篇,其他經書也和現在傳習的有所區別,兩者的爭端被稱為今古文之爭,一直持續了兩百多年才告一段落。”
“我只是讓這個爭端提前出現,為印刷術減少一些阻力。”
劉徹皺起眉頭,這魯恭王劉余早在五年前就已經離世,可他一直都沒听說過這古文經的事情,是誰把這些經書藏起來了呢?
“朕這位王兄把東西藏得很深啊,一直沒透露出什麼消息,後來這古文經是怎麼被人發現的?”
“現任魯王後來把經書交給了孔安國,孔氏也成了古文經的主要奉行者,至于現在這個時候經書在誰手上就不清楚了。”
歷史對此事能有所記載就不錯了,哪還會把時間節點記載的如此清楚呢。
劉徹撫掌大笑,夸贊道︰“真是沒想到啊,你竟然會想到用這個辦法來分化儒家,朕還怕你不了解這里面的凶險,沒想到你的心可是夠黑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著陸鳴無語的表情,劉徹解釋道︰“這可不是罵人的話,想要有所作為就要有手段,光靠一腔熱血是辦不成事情的,你能有這份心思就很好,不然容易遭人算計。”
對于這所謂的今文和古文有區別,劉徹毫不意外,這些典籍在傳播過程中本就經歷了數次散佚和整理,如今太學之中教授的《尚書》還是當年文帝時期由大儒伏生口授記錄而成。
這些字字珠璣的經典別說是內容有所不同,就是同一段內容也會引發不同的解讀,進而產生不同的學派,要是這古文經書面世,又不知會引起多大的波折。
“朕問你,這兩種經書哪個才是真的?”
誰是真的誰就能佔據儒家正統,而正統就意味著通往官場的話語權。
陸鳴躬身道︰“陛下認為哪個是真的哪個就是真的。”
現在又沒有碳14來進行年代測定,誰能說魯王發現的經書就一定是真的或是假的呢。
而且經書本身是真是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漢武帝認為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儒家經典如今最大的意義就是和仕途綁定在一起,官方認可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民間私下里的學術研究純屬個人愛好,不影響大局。
劉徹聞言鼓掌道︰“你倒是聰明,不管是古文還是今文,誰想被朝廷認可,誰就要看朕的臉色,你的印刷術也可以左右逢源。”
“誰敢當這個出頭鳥就要做好被打的準備。”
這就是陸鳴準備的陽謀,利弊都擺在那里,在漢武帝的強大壓力下,總會有人做出聰明的選擇。
喜歡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請大家收藏︰()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