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陝西這塊兒地方——陝北農民起義,一切的開端,一切的起源,一切的……
雖然到了那個時候,恐怕天下都少不了民變,但是最大最嚴重、直接勾連影響了整個天下的,就是陝北這塊兒。這個地方的民風,確實有點彪悍,不是那等特別溫順听話的。
而這塊兒地方,也正如這上面所講,旱災是真的不少,經常發生,是朝廷治理的一大難點和重點。
所以,必須加強對陝北地區的旱情的關注度,並且改進對旱災的賑濟預防措施。
不然的話,即便再如何防備,再如何有想法,只要等到來日,陝北渭北真的爆發了這樣規模的旱災……那一切都會依舊發生,或許不是王二,而是張二,李二,不是白水而是其他地方,但這並不影響大局。
但是到底還有什麼比較好的賑濟預防旱災的方法?
大明,大明已經是總結了之前無數個朝代的無數經驗,得出來的結果了,還能有什麼改進的地方?
開源節流,節流這種事情,不需要官府處理,百姓們自己就會主動節流的,非要說的話,那就是減少官府和高門大戶在這種災情下的用水——但理論上,都到了這個地步,他們也會自動減少用水的;
而開源,這就太難了。如何開源?陝西那個地理位置,又並非東部或者中原地區,就是沒多少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朝廷就是想,也沒有辦法啊!
非要說的話,打井……能行嗎?
【隨後,王二擔心朝廷調動軍隊包圍澄城縣,這里又不是自己的根基所在,于是帶著起義軍退到了白水縣、洛河以北的地方。而在此之後,地方官府和朝廷依舊沒有賑濟災民、應對天災的舉措,因而,饑民每一日都以飛快的速度在增加,他們漸漸都加入了王二的隊伍。】
【聲勢既然壯大,王二也不縮著什麼都不做,他干脆帶著起義軍轉戰渭北各地,攻城奪寨,處斬惡吏,打富濟貧,得到了越來越多百姓的擁護。】
【這個時候,明朝官府終于有些重視了,也有些驚恐,沒有料到這樣的起義竟然不是如他們所想的那樣,只是暫時的流寇、等到時間一長就會自然散去,反而漸漸有了燎原之勢,于是,急忙派兵鎮壓。】
【——順帶一提,這個時候,明朝朝廷其實還是不怎麼清楚陝北這邊的情況的,驚恐的是一部分地方官員,但是大家也沒有上報的意思,只要我們把這邊情況趕緊解決了,大家就可以當做沒發生過這些事情嘛!】
【何必上報呢?上報了,誰都討不了好啊,何苦為難自己,為難同僚?】
【況且,即便如此,也依舊有重要官員認為,“此饑氓,徐自定耳。”】
李世民面色復雜“還真是如此。”
他猜對了,確實是下面的人主動捂了蓋子,阻斷了消息的傳播,沒有讓消息傳到朝廷那邊去——至少,是沒有以正經書面的形式給朝廷上奏折,表示這邊出現了嚴重的災荒和民變。
朝廷中肯定有人知道消息,但是既然下面沒有上報,他們便也不好主動捅破這層窗戶紙。
況且,這個時候,朱由校肯定已經沒了,朱由檢即位,帝位更替,新君登基,大家哪兒還有多余的心思放在一個沒有被地方正經上報的、不知輕重的災情和民變上頭去?
怕不是都忙著摸索新君的心思和傾向,時刻準備站隊,討好新君,並且嘗試鞏固自己和自己黨派的位置權力……
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或者心思去關注陝北啊!
反正地方上 也沒有正經上報,那就是不重要,不嚴重,他們能夠自行處置……就算日後發現情況不對,那也怪不到自己頭上去啊!
相反,要是自己主動提出來,那一來要解釋自己的消息來源,二來要和這些地方官員所代表的派系對上,三來,既然你提出來了這件事情,那這件事情就歸你負責了!
他們絕對不想要這樣。
至于說皇帝,朱由檢是個什麼樣的皇帝,李世民也不知道。但是在目前這個時候,他肯定也沒有多余的精力去主動關注陝北私下里的消息——他需要盡快坐穩皇位,保證自己的權力,不被朝臣們架空,不被宦官們控制,並且清理清理自己不喜歡的官員,然後安排上自己人……
如果說陝北的事情捅上來,他估計還是會處理的;但是問題是他不知道啊!
所以,這件事情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說實話,如果及時上報,雖然他不覺得明朝朝廷現在能夠妥善處理好如此規模的饑荒和旱災,他們的銀錢不夠,但至少,可以將規模控制控制,讓這種災荒不至于繼續蔓延擴大,民變的範圍也不至于飛速增長。
只可惜,情況已經變成了這樣。
李世民正惋惜著,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兒——之前說甘州兵變,也就是靠近陝北這一塊兒,換言之,明朝在陝西這個地界上肯定是有重要的邊軍駐守的!
那問題來了,陝北的旱情如此嚴重,那邊軍的糧草呢?銀錢都不說了,糧草呢?
……要是邊軍真的一直都沒有糧草……
喜歡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