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在張居正的主持之下,改革推行了,而張居正,有人認為他是偉大的改革家,有人認為他其實就是個裱糊匠,這都是正確的。】
【他的改革的偉大,毋庸置疑——張居正新政無疑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際革新之後直至近代前夜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一條鞭法承前啟後,是介于“兩稅法”與攤丁入畝之間的賦役制度;】
【而裱糊匠之稱,則是從這一次改革對明朝的影響而論。當時的明朝,其他方面暫且不提,只說土地賦稅制度方面的問題已經成了一種深入骨髓的惡疾,堪稱癌癥晚期——不是絕對不可能治療,但是至少,這種財稅方面的改革是不可能觸及到深層次的弊病的,國家機器的敗壞已經無可挽回。】
【在他的手下,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延續了數十年的國祚,但到底只是表面裱糊而已,因此,很快還是走向了滅亡;同時,他的各種新政,都不用等到明朝滅亡,只到他本人身死,就幾乎是被破壞掉了。】
【關于後者,就要談到朱翊鈞了——萬歷十年,張居正病逝,先是被追封上謚號文忠;接著不到十天,就立刻有人彈劾,然後朱翊鈞順水推舟馬上抄家、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流放或者餓死張居正的家眷,把他生前任用的一批官員或者削職或者斬殺……還差點把張居正挖出來鞭尸。】
不少人都渾身一抖。
這朱翊鈞,這明朝萬歷皇帝的做法……著實是讓人看著都覺得心冷,感到恐懼和厭惡——張居正做了什麼事情,竟然都能險些被他挖出來鞭尸?
難不成張居正本人貪污腐敗了?
但是那也不至于說要把人家挖墳開棺啊!
要是因為張居正貪污腐敗了就要這麼干,你天底下有多少官員都應該享受到這麼個死後待遇!
“說句實話,要是這朱翊鈞能夠對所有的貪官污吏都這麼個態度,而張居正也確實貪污了,那也就算了,好歹公平;但要是沒有這個態度,而只是針對張居正……”有百姓撇撇嘴,沒有繼續說下去。
但其他人也都明白他的未盡之意——要並非一視同仁而只是針對張居正,,那也就太雙標了!而且,也太不要臉了!
皇帝啊,竟然能夠這麼不要臉嗎?能這麼不在乎天下的看法和態度嗎?
張居正主持了這樣的巨大的改革,並且還真的推行了下去,此人的功勞明明白白擺在那里,皇帝竟然連這個都不顧及?
都說人死為大,雖然這個道理也不是所有時候都適用;但是人死為大+功勞赫赫,這兩者疊加在一起,那起碼、至少,不應該能夠保證這個人的死後待遇嗎?
家眷是另一回事兒了——他們也已經知道不少本人死後哀榮沒有問題、身後事妥妥當當、但似乎家眷並沒有被放過的情況了。這非要說的話,好像也不算什麼了……
可是張居正本人不行啊!
張居正本人的待遇怎麼就能這樣?抄家流放也就算了,還把張居正生前獲得的各種榮譽都要撤銷回去?
“這不就是小家子氣麼!”有人嘀咕。
雖然他不是皇帝,甚至不是什麼大官,但是他也覺得這個做法……著實有點顯得小家子氣、心胸狹窄、毫無格局了,一點都不符合皇帝這個身份。
其他人點頭︰“可不是,雖然說明朝最後還是沒了,但這上面也說了,還能延續上個幾十年,那都是張居正的功勞啊!就算他有什麼別的過錯,那也不能不考慮他這樣的功勞!”
就算因為種種原因,朱翊鈞把張居正家抄了,把他的家眷子嗣流放了,那都不是不能把話圓回去——只要張居正本人的待遇還在那里,但是……
劉詢覺得,自己大致是能夠猜到這個朱翊鈞為什麼這麼做,而且還這麼迫不及待的。
但是他猜到原因歸猜到原因,看不上這種做法歸看不上︰“朕都沒有這麼對待霍光呢,至于嗎?”
朱翊鈞這麼迫不及待不顧臉面地這麼做,大概率就是因為之前張居正掌握大權,把他這個皇帝給架空了,他手里面沒有太多的實際權力,做什麼事情都是張居正在做……指不定,張居正的態度可能還不夠恭順恭敬,更讓朱翊鈞覺得不舒坦了。
但是,但是還是那句話——至于嗎?
霍光搞出來的事情,可比張居正大多了——張居正難道廢立皇帝了嗎?張居正難道把控大權數十年了嗎?張居正難道還有家里人入宮為後、毒死皇後了嗎?
張居正沒有,都沒有!
而霍光,廢立兩個皇帝,把控大權——這里還只是說他後來獨掌大權——差不多二十年,女兒入宮為後、之前還毒死皇後……
但是他難道對霍光的身後事做了什麼嗎?沒有啊!
霍家毒殺皇後,霍家飛揚跋扈,霍家甚至到了全族族誅的地步——但是霍光,霍光的身後事依舊穩穩當當,沒有任何問題,謚號之類的可沒有被撤銷,更沒可能被挖墳開棺……甚至,在論功臣的時候,自己也依舊從實際出發,不打折扣地對其的功績進行了評價︰
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
因此,劉詢根本看不上朱翊鈞這麼一套操作。
沒有心胸,沒有眼光,沒有耐心耐性,不能正視臣子的功勞和貢獻,還不能想明白什麼做法才是最好的……
明朝,這種已經開始風雨飄搖的明朝,交到他手上,他親政,真的不會讓敗壞的速度變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