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徐施畚此人的想法,大家確實不怎麼能夠理解。
討厭元朝朝廷對漢人的歧視,憤恨漢人不得重用?這太正常了,太正確了,一點問題都沒有!
任誰被這麼歧視能高興,能不心生不滿?
不過,有些人可能無動于衷,只要自己能夠上位,那剩下的都不重要;有些人可能還想要改變這個整體的局面,為其他同樣的人也做一點什麼。
不知道這個徐施畚到底是哪一種,但如果只說他對此心生不滿和怨恨,那沒人覺得有問題。
但,你心里面覺得不滿,覺得憤恨,于是就要主動為元順帝出謀劃策,弄死這個孛羅帖木兒?圖什麼?弄死孛羅帖木兒就能改變現狀嗎?
不能吧?
要是想要改變現狀,那就像是這上面說的那樣,最好的、其實也是最正確的唯一一條路,就是去找起義軍,別管是哪一支起義軍,總歸得先是起義軍,去投奔他們,為他們效力,和他們共同作戰,等到有朝一日覆滅這蒙古人的元朝,建立漢人的王朝……
這樣一來,漢人才能不再這麼受歧視。
就算還有歧視,那也就是漢人內部的事情了,可能因為出身不好、可能因為長相不佳,但至少不是因為“漢人”這個身份而受到歧視。
要說在元朝內部攪風攪雨行不行?不能說一定完全不行,但是效果著實有限的很。
這又不是元朝剛剛建立不久,國勢鼎盛的時候,那個時候,想要在民間起義反抗,想要推翻元朝朝廷,實在是難,看不見出路的那種難;但是現在,元朝朝廷早就搖搖欲墜了,就差臨門一腳——這個時候,想要改變現狀,不投奔起義軍,還等什麼?
“也可能,他是打算依舊在元朝朝廷里面做官,所以才為元順帝出謀劃策……”有人猜測,“這樣的話,這麼做就很有用了,要是讓元順帝覺得高興了,那他也不是不能身居高位,那太平不久原本是個漢人嗎?”
這個猜測不無道理。
如果徐施畚真的是認認真真謀劃這件事情的話,那他可能還真就是為著這個去的——對漢人不受重用不滿,那只要受到重用不就好了嘛。
這樣一來,他本人至少能夠迎來不一樣的局面,至于說其他漢人……這也沒說他想要幫助所有的漢人吶!
“但是說不定他會是最後那種情況呢?”還有人放開枷鎖,大膽暢想起來。
最後的那種情況——徐施畚對現狀不滿,對元朝朝廷歧視漢人不滿,于是,他心里面其實根本不忠于元順帝和元朝,而是另有打算。因此,他看準了現在元朝內斗的情況,參與進來,想要鼓動元順帝弄死孛羅帖木兒……
這樣一來,元朝內部的動蕩加劇,更加混亂,同時,還能弄死孛羅帖木兒這個鎮壓起義軍的重要力量,他死了之後,他手下的軍隊也必將會四分五裂,不成氣候……
這樣算下來,一箭都不是三雕,而是不知道多少雕了!
“真的是這樣嗎?”雖然這個暢想非常美好,但是敢相信的人還真沒幾個。
畢竟,這種暢想著實有些驚人。
要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徐施畚此人,豈不就是那等絕對的謀慮深遠、又忍辱負重在元朝朝廷內部謀劃的大功臣?
這樣的人,天底下能有幾個?徐施畚能是其中之一嗎?
【至正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早朝時分,孛羅帖木兒毫無所覺地入宮。不過這個時候,他沒什麼破綻,和尚等人也沒有機會發動刺殺;但在早朝之後,他從老的沙口中得知了前線獲勝的消息,于是便打算前去延春閣向元順帝匯報這個好消息。】
【元朝在大都的皇宮,主要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面主要是前朝,以大明殿為主體;北面是後宮,以延春閣為主體,一說是皇後居所,一說是皇帝寢宮,但總之,這個時候,元順帝就是在延春閣。】
【而他們的刺殺計劃,其實原本也就是布置在延春閣附近。】
【按照計劃,在徐施畚選出來的六人中,他又挑選了特別驍勇且善于用刀的人,讓他們帶上刀具,藏在寬闊的衣服之中,站到延春閣東邊的桃林里面,等待孛羅帖木兒前來延春閣。至于元順帝,則躲藏在密室里面。】
【孛羅帖木兒走到了延春閣側面,這時,有杏樹樹枝從上面垂下來,一下子弄掉了孛羅帖木兒的帽子,被老的沙撿了起來,孛羅帖木兒就覺得有點奇怪——但是他還是沒有覺察出什麼問題來;】
【隨後,他們走到了李樹下面,又有一個人從他們的面前走了過去,孛羅帖木兒看見此人後還和老的沙說話“這人怎麼感覺這麼眼生?”元順帝跟前的近侍他還是認識的。】
【但到此時此刻,他還是沒有反應過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之前感覺奇怪到底是為什麼,現在突然冒出來一個眼生的人又代表了什麼……】
【結果,沒等他繼續反應,早就做好準備的人就一擁而上,雖然孛羅帖木兒立刻召集人手前來保護自己,但他還是被伯顏達兒砍中了腦袋,又被上都馬和金那海徹底砍死。】
【老的沙也受了傷,但到底成功逃了出來,他心知情況不妙,于是立刻帶著孛羅帖木兒的母親、妻子、兒子向漠北逃去。】
“其實在有人謀劃刺殺的時候,周圍的環境必然有所不同。”李世民點評道。
作為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人,他對此可謂頗有幾分心得體會。
——這不只是說他當年搞出來的玄武門之變,就算不提這件事情,還有不少戰場上的情況呢,戰場上雖然沒有這種類型的刺殺,但是埋伏之類的也有幾分類似。
而李世民此人,戰場經驗那更是極為豐富。
因此,他對此深有體會,也非常肯定雖然未必能夠準確說出來,當時的整體環境與日常狀態下的整體環境到底有什麼區別、在哪里有所不同,但是這兩者就是截然不同的!
不是一點兩點的不同,而是徹徹底底的不同!
作為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經歷過多場廝殺的人,李世民可以說,哪怕他看不出來具體的哪一點有問題,但是只要他一踏進這樣的環境中,他就能立刻從整體環境和氛圍上感知到不同——別的不說,這環境的氛圍感受就是不一樣。
他或許未必能夠第一時間就想到是有人謀劃著埋伏刺殺,但是他的神經一定會下意識就緊繃起來,隨時準備做出應對。
這幾乎就是一種本能反應。
喜歡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