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太平好歹也是丞相,又為官多年,有些人脈,他都直接回鄉了,總還是能夠逃過這一劫的吧……”有人喃喃。
但雖然說是覺得太平能夠避過這一劫,可語氣中多少還是有幾分不確定。
這皇太子眼看著是結了死仇,要不死不休啊!
也有人態度很堅定“那肯定可以啊!這太平都已經離開京城了,皇太子又不是沒有其他事兒,他還能做什麼?”
【如果說認為太平就此逃過一劫,安度余生,那就大錯特錯了,京中的風雲從未停止,他也就從未真正脫身。】
【太平走了,丞相之位空出來一個,元順帝就要任命新的,但這個人表示,自己年事已高,不足以擔當重任;但如果您一定要讓臣擔此重任的話,那臣必須要和太平共事才行。】
【元順帝這個時候倒是對太平沒有多少惡感,于是他表示,可以!反正太平這個時候估計還沒有走到家鄉,因此,不如讓他先停在原地等待命令。】
【于是,太平不得不停在半路。】
【但這卻反過來成為了他的罪狀——御史大夫跳出來彈劾太平,說他在返鄉中途逗留觀望,抗旨不遵……】
【這彈劾簡直是個笑話,畢竟這可是元順帝自己讓太平停在半路的;但奈何,人家元順帝就是這樣的皇帝!他當即下旨,削去了之前贈與太平的官職。】
【搠思監也接到了奇皇後的命令,抓住機會也上奏彈劾了一次,同樣是誣告,但是元順帝依舊采信了,下旨吧太平發配,太平只能遵旨,但走到半路,又有密使前來,讓他自盡,太平服毒而亡,年六十三。】
【太平一事,到此算是基本結束,還留有一個尾巴,這個尾巴,牽扯到了即將到來的大案中——沒錯,太平這件事情,還不是大案,也不是最大的朝堂動蕩,而只能算是個前奏罷了。】
朱元璋一時間面色都有一瞬的扭曲。
“這等人還能坐穩皇位,還能坐了這麼多年元朝的江山……”他冷笑出聲,既是譏諷,又是無言,“這元朝,完全是亡的不冤!”
王朝末年,不是說每一個趕上王朝滅亡的皇帝都是什麼昏君暴君,有些皇帝吧,其實還挺有一番志向和心氣的,只不過時運不濟,踫上了當時的那樣無可逆轉的天下大勢——天命如此,人力奈何?
但如元順帝這樣的皇帝,那就完全是活該!
甚至,哪怕是推翻元朝的人,朱元璋這個皇帝也能說一句,如果換一個不錯的皇帝來,那元朝說不定也還不至于走到這個時候就覆滅的地步。
元朝這麼快完蛋,其制度問題有影響,其中間多年動蕩不安宮變政變不斷有影響,但是,最後的這個皇帝,元順帝,妥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