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這個上海應該就是一個單獨的市,和省是並列的。”朱棣摸了摸自己的胡須,道。
雖然這個上海崇明區、上海嘉定區之類的,在“上海”二字之後都沒有帶上一個“市”字,但是從之前的幾個情況來看,這個“區”的級別,一般都是在“市”里面的,應該是對“市”的一種劃分,就像是分為南城北城之類的。
因此,能夠和崇明區、嘉定區連在一起的這個“上海”,一定是市!
上海市,上海市——一個單獨的,能夠和其他省份並列的,說不定還要比尋常的省份地位更高的市……
這就是這種特殊的市,果然有這種特殊的市。
但是話說回來,這個“上海”為什麼能夠成為一個單獨的“市”呢?它有什麼資格?
朱棣試圖回想起關于這個地方的一些記載,但最終,他搖頭,這地方原本——至少是現在和過去——都沒有什麼特別特殊的地方,普普通通,平平凡凡。
所以,這個地方為什麼能夠成為一個市?
他拿著手邊的輿圖,仔細地思量了起來。
任何行政區劃的劃分、確立,都不是隨隨便便的,都必然有其深意,有價值、有風俗、有長遠考慮……
上海,這個在張士誠這邊也有幾分地位、但是又沒有那麼重要的地方,後來為什麼能夠成為一個市?而且看起來,還是把現如今的好幾個州都合並到了一起……
他思考著。
為什麼……
上海的一個特點……挨著海?難道真的是因此?
長江……雖然現在這個地方的長江和那上面的長江不太一樣,但要是按照那上面的情況來說,上海應該就是長江的入海口。
——所以,靠海,長江入海口……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
長江入海口這種地方,確實是不一樣的。而如果後世也還要進行海貿之類的活動,那麼上海也確實有很多價值。
只不過,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原因呢?
“?嗯?”有人不可置信地眨了眨眼,又閉了閉眼,再揉了揉眼,然後定神一看——還是元朝朝廷!
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張士德,他被朱元璋俘虜了,那他為什麼要勸他兄長去投降元朝朝廷??”他不能理解,他真的不能理解,“他們又不是認識什麼元朝朝廷里面的人,也不是和元朝朝廷關系不錯,他怎麼會想到讓張士誠投靠元朝朝廷?!”
張士誠是個什麼身份?他是起義軍首領啊!他是實打實的起義軍!是反抗元朝朝廷的!
而不是如李思齊之類的地主武裝,在一開始都是支持元朝朝廷,還接受了元朝朝廷的任命和調動的。
張士誠他就是個完完全全和元朝朝廷敵對的家伙啊!
他一開始可是一直被鎮壓,甚至還引來了帶著百萬大軍聲勢赫赫的脫脫……
這怎麼看雙方也不像是有什麼良好關系、良好聯系的樣子啊,怎麼就能想到要投降元朝?
就算要投降,那也應該是和在自己一個陣營的、或者關系不錯的作為投降對象吧?
朱元璋,或者劉福通韓林兒,這幾個都一樣是起義軍,也就是說,大家在大面上可以說是一個陣營的,都是要反抗元朝朝廷,和元朝朝廷作對;
而如果張士誠和朱元璋關系惡劣,覺得自己要是落到朱元璋的手里面絕對沒有什麼好果子吃,那他也可以找其他的人作為投降對象……比如劉福通韓林兒,或者,其他雖然是韓宋麾下但是並不完全听令于他們的人。
總之,除了元朝朝廷,他也有不少可以合作的對象的。
為什麼就一定要奔著元朝朝廷去呢?
——如果說落到朱元璋的手里面,擔心自己會沒個好下場;那,難道落到元朝朝廷手里面,就一定能夠有什麼好結果了?
雖然元朝朝廷確實是承認並且支持地主武裝,接受這些人掌握兵權、乃至于自己可以決斷不少事情,不听朝廷命令……但是一來,張士誠你又不是這種情況;二來,元朝朝廷內部的政治斗爭還是相當激烈的。
就算第一點不是問題,元朝朝廷不在乎,只要願意投降一切都好說;但是第二點呢……
“而且,他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朱元璋是為了讓他勸說張士誠投降自己才讓他寫信、留他一命的,他竟然直接勸說張士誠去投降元朝……”有人不可思議,“他不要命了嗎?他難道不怕朱元璋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或者張士誠真的投奔了元朝之後,朱元璋把他殺了嗎?!”
其他人都搖頭。
不過說實話,如果張士德真的這麼做了,那麼或許,他確實已經做好了丟了性命的準備了。
連讓張士誠投奔元朝的話都能說出來,還有什麼他沒準備的?
【這段時間中,雖然張士誠在對元朝的作戰中總體上比較順利,但是他也不是沒有遇見過挫折失敗。】
【而其中非常大的失敗,就是方國珍帶來的——不要忘了,方國珍雖然後來歸降了明朝,成為了明朝初期的重要人物,但是他早年間還是接受過元朝朝廷的招降,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官員的,劉基劉伯溫最終決定離開元朝朝廷,也和他不支持元朝朝廷招攬方國珍這件事情有關。】
【而方國珍加入元朝之後,就有數次被派去鎮壓張士誠,而總體來說,方國珍是佔據了上風,總是把張士誠打得落花流水,狼狽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