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朝堂官員之間,彼此直接下殺手——不是那種捏造證據讓皇帝干掉自己的政敵,而是自己親自動手殺人……這就有點不一樣了。
“我還以為,我要看這兩人互相挖坑,今天姓張的干了什麼壞事兒了,被別人揭發出來,然後遭到懲處;明天萬勝干了什麼壞事兒,被人揭發出來,然後被懲處……”有人喃喃。
他還以為,他要看這兩人彼此攻訐、你來我往來上個不知道多少回呢!
誰能想到,這個萬勝竟然這麼不講究,一點也不像是那些官員們……
“可能人家沒覺得需要講究什麼吧……”另一人也感慨,“畢竟,現在明玉珍已經死了,明升才十歲左右,這個時候,他萬勝不是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嗎?有什麼需要顧慮的?況且,他還是個武將,開國時期的武將,大約心里面也沒有那些想法吧……”
萬勝和張文炳兩人的矛盾肯定不是現在才有的,可為什麼現在才爆發?那不就是因為明玉珍死了嘛。
明玉珍活著的時候,萬勝肯定不敢這麼干,但是他死了啊!他死了,明升年紀又小,彭太後也不是那等人,所以,萬勝可不就覺得自己就是最大的,自己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根本沒什麼需要顧慮的嗎?
這就是幼主的一大弊病了。
此外就是萬勝本人,他也不是什麼謀臣,他就是打天下的武將……可能他還真不覺得自己需要搞什麼彎彎繞繞吧。
“這倒確實……”那個人贊同,又道,“不過他這麼干,那就是開了個壞頭。”
雖然他沒有在官場上混過,但是他知道,任何地方,都必然有這個地方的潛規則,或者說大家默認的一條線——如果出現什麼事情,想怎麼辦都可以,但除非萬一,那基本上就是不能觸踫這些潛規則,不能越過這幾條線……
想來,官場上也是一樣的。
就算雙方矛盾仇深似海,但是有些事情就是不能做,或者說,最好不要做;就算雙方政見不合,但是有些頭,最好也是不要開。
一旦這麼做了,一旦開了這麼一個頭,那麼後續的發展就容易不受人控制,然後,可能就會發生什麼完全不在所有人預想之內的、不太好的事情。
【張文炳死了!雖然沒有什麼明確的指向和證據,也沒有人站出來說“啊,我看見了,就是萬勝殺死了張文炳”……但是,兩人的矛盾在那里擺著,萬勝手里面有兵也在那里擺著,有動機,有能力,這到底是誰干的。難道不是一目了然?】
【況且,凡事兒只要做過,那就一定會留下痕跡,不可能真正的完全無痕。】
【因此,再知道張文炳的死訊後,不少人對此都心知肚明︰這就是萬勝干的!】
【那這樣一來,事情就結束了嗎?遠遠沒有。】
“這怎麼可能結束?這種事情只要開了一個頭,那接下來……”趙光義嗤笑一聲。
有些事情,那就是不能開那麼個頭,一旦開了,日後倒不是一定不能收回來,但是這個收回來的過程必定是要經歷許多波折,中途要損失不知道多少。
特別是這種沒有下限的直接暗殺的事情。
昔年那麼多權臣,一個個在有了絕對的把握直接上位之前,也全都是要頂著皇帝的名頭行事,基本上絕對不會直接把皇帝扔到一邊——這是為什麼,難道是因為他們忌憚這麼個傀儡皇帝嗎?
後來司馬家當街弒君,雖然後續勉強維持下來了,但是接下來的長久影響呢?
再如同之後,從南北朝一直延續下來的皇室內斗之風,在唐朝後期總算是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可是在這整個過程中,各個皇室死傷多少?大臣們死傷多少?因此而延誤或者壞了的事情又有多少?
這種頭,那就不能開!
一旦開了——那就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結束的事情了。
萬勝必死無疑。
當然,不是明升或者什麼其他人要處死他,以萬勝的身份地位,就算查實了這件事情,那也不會直接讓他去死;但是其他人,難道不會想要對萬勝下手嗎?
就算不和這張文炳關系非常親厚的人,那萬勝難道就沒有其他的政敵了?這些政敵難道不會選擇干掉萬勝一了百了?
反正是萬勝開了這麼一個頭,現在他能殺了張文炳,難保日後他不會對其他政敵下手。
【都說秦檜還有三個朋友,大部分人,只要不是那種一點好事兒都不干的,那多多少少都還是有幾個朋友的;更進一步,可能有幾個有恩情的人,可能有幾個交情非常非常好的人……這樣的人里面,可能會有那麼一兩個寧願冒著風險,頂著千難萬難,也要為張文炳討個公道,為他報仇的。】
【順帶一提,這些張文炳的故交中,就算沒有這種人,那估計也是能有那麼幾個平日里順手挖點坑、給萬勝那邊一點點不順的家伙的。】
【總之,張文炳身邊,還真的就有這麼個願意為了張文炳報仇的人,雖然只有一個。】
【而這個人的身份也很特殊,他不是什麼無名小卒,雖然此人的權力不大,也並非什麼重要官職,但他有一個特殊身份︰他是明玉珍的養子。】
【此人,叫做明昭。】
【明昭和張文炳的關系說來也不復雜,史書上的記載就是,張文炳曾經善待過明昭,也因此,明昭就願意給張文炳張復仇——這里面可能還有其他的事情,但是也確實是和張文炳善待過明昭有關。】
【明昭沒有足夠重要的官職和權力,但是有特殊的身份,所以他是怎麼做的呢?】
【非常簡單,他直接假托了彭太後的旨意,表示要處死萬勝——然後,就這麼簡簡單單,輕輕巧巧,沒有什麼過多的記載,萬勝就被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