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還是察罕帖木兒他們家的特點,不是蒙古人的。”有人猜測。
“怎麼就不能是當時蒙古人的了?答失八都魯他們也不能代表所有蒙古人啊,說不定他們這樣不用漢姓漢名的才是少數呢!畢竟他們家之前都在四川雲南那邊,和中原漢地距離比較遠……”另一個人立刻反駁。
“那我還說察罕帖木兒只能代表他們一家,最多代表他們那一塊兒也就是河南還是河北那邊的蒙古人呢,這也不能代表所有蒙古人就有這個習慣啊!”
“……”
“別吵了,我覺得這可能是部分蒙古人的習慣吧……畢竟在中原生活,不可能不受到咱們漢家文化的影響,但是估計也有不少蒙古人不打算起漢名漢姓……”有人試圖平息爭吵,但是這種和稀泥的方法受到了兩方的一致拒絕。
【在韓宋政權走向鼎盛又由盛轉衰的時候,南面的天完政權也經歷了巨變。】
【原本,天完政權的實權落入了倪文俊手中,然後,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意圖殺死徐壽輝未果後被自己的屬下陳友諒殺死,天完政權的實權轉移到了陳友諒的手中。】
【到了這個時候,天完政權的控制範圍,基本上是在長江中游地區、鄱陽湖地區北部、洞庭湖周邊,以及明玉珍所部控制的四川部分地區,和池州安徽池州)的巢湖水師趙普勝所部,加上歐普祥所部控制的哀州周邊地區。】
【而這個時候,北方的韓宋政權勢頭壯大,並且準備展開三路北伐,吸引了元朝的大部分注意力,因此,元朝放在天完政權這邊的兵力有所減少,給了天完政權一個絕好的時機。】
“唉,徐壽輝也是慘,明明自己也是早早起義的一員,結果到頭來卻變成了傀儡……”有人對徐壽輝的遭遇頗有些唏噓。
雖然韓宋那邊的韓林兒也是個絕對的傀儡,但是韓林兒和徐壽輝的情況又不一樣——韓林兒沒有參與前半段的起兵和征戰,他是後來劉福通打算建立政權的時候才找到的。
順帶一提,如果當年不是他的父親韓山童在起義的組織過程中扮演了無可替代的關鍵角色,並且牢牢佔據了一個“宋徽宗後人”的位置,那麼估計劉福通根本不會想起來去找韓林兒……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韓林兒會變成一個傀儡,那完全是正常發展,太正常了。
他要是沒有變成傀儡,而是反過來掌握了韓宋的實際權力,那才奇怪,才值得人深入思考探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但是徐壽輝不一樣。
雖然徐壽輝最開始起義這件事情,到底是他自己本來就有意,還是被彭瑩玉等人說動這一點不確定,但是他是確確實實從一開始起義就參與其中了。
而且,他也不是那種就坐在後方等著大軍征戰的結果、自己並不上前線的人,他也親自率軍出去征戰、攻打城池,立下了一定功勞的!
結果,當時彭瑩玉等人活著,彭瑩玉一系人馬佔據了大量關鍵位置掌握著許多軍隊的時候,徐壽輝沒有變成傀儡;等到彭瑩玉這一系按照大部分情況來看怎麼看怎麼像是權臣派系的人戰死之後,徐壽輝反而變成傀儡了……
這當然很讓人唏噓了。
“而且,恐怕徐壽輝也沒有太多的好日子了。”還有人更是嘆道。
徐壽輝現在落入了一個怎麼看怎麼比倪文俊還要殘暴危險的陳友諒手里面,那日後的情況如何,是真的難說了。
——什麼,你說怎麼就能斷定陳友諒要比倪文俊還要殘暴?
他也說不清楚,但反正看完陳友諒的情況和倪文俊的情況之後,他就是有這樣的感覺。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確實是天完這邊的機會。”除了對徐壽輝遭遇的唏噓和擔憂外,不少人也很期待天完政權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打下更多的地盤,給元朝一個重創。
哦,就算不是重創,那也能夠趁著這個機會讓元朝多多少少遭受點損失嘛。
【順帶一提,明玉珍所部進入四川這件事情,是他之前運糧食之後的事情。】
【至正十七年三月,明玉珍再次從巫峽經過,帶著大量糧食準備回到湖北。】
【當時,在四川西西平寨,有一支起義軍,首領叫做楊漢,在這一年他領兵前往了江北地區,和當時元朝的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形成了對峙之勢。】
【為了解決楊漢這一支起義軍,完者都打算干掉楊漢、收編他的部眾,于是,完者都以宴飲為名義,邀請楊漢赴宴,楊漢去了之後遭到了完者都的伏兵襲擊,當場身死。】
【楊漢的部眾有多少被完者都收編了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可以肯定,有相當一部分沒有被完者都成功收編,這部分人深恨完者都,他們乘船順江東下,來到了巫峽這邊。】
【非常巧合,他們踫到了明玉珍。】
【基于明玉珍過往的聲名、天完政權的聲名,最終,這部分人轉投到了明玉珍的麾下。】
【既然要投靠,那當然要把之前的事情講個明白,最好還能給出一點有價值的消息來確保自己的地位;既然要接受投靠,那當然最好還是能夠獲取到一些信息比較好。】
【楊漢的部下和明玉珍對此一拍即合,于是,明玉珍從他們口中得知了楊漢被害的全部經過,以及如今重慶守軍的兵力情況、元朝四川官府的內部矛盾情況……】
【簡而言之,就是如今重慶兵力單薄,將領只有兩人,其中一個就是完者都,同時,他們還和四川行省的左丞相不和。】
【這樣算下來,以現在明玉珍的兵力,如果往重慶那邊走,打一個措手不及,說不定還真的就能輕輕松松把重慶拿下來;而拿下了重慶,進入蜀地就會比較順利。】
【明玉珍有些心動,但又有些猶豫——一來,萬一失敗;二來,他這一次是為了獲取糧食,糧食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