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貴的死給起義軍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當他被趙均用殺死後,山東地區的起義軍內部頓時陷入了巨大的動蕩和分裂之中,毛貴的部下,此時正在遼陽征戰的續繼祖收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停止作戰,直接走海路回到了山東,然後率領自己的部眾和毛貴的余部對趙均用所部展開了進攻。】
【續繼祖此人,和毛貴是同鄉,也是當年和毛貴、趙均用、芝麻李等人一起發動起義攻下徐州的一員,毛貴歸入韓宋政權,並且領兵北伐的時候,他也在軍中,和毛貴一同前往山東。】
【混戰中,續繼祖成功過殺死了趙均用,但因為毛貴死亡,混戰難以停止,所以沒過多久,續繼祖也死在了混戰中,被他的部下就近埋葬。】
【順帶一提,等到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又下令重新安葬了一次續繼祖。】
【續繼祖和趙均用都死了,但混戰並沒有結束,山東境內大量地區的起義軍直接陷入了各種番號不同的軍隊的互相攻伐之中。】
【此時此刻,唯一力量還算完整、並且沒有太過深入陷進這種混戰中的,只有從山東起兵、然後投奔了毛貴的田豐所部。】
【等到至正二十年的時候,田豐領兵向北,佔領了保定路,四月,元朝派出使者前來勸降,田豐並未理會;同時,本來是韓宋政權中路軍的王士誠領兵支援山東。】
【但以上這兩個發展都不等于山東地區重新回到了起義軍的控制之下,山東依舊是群龍無首,田豐自立為了花馬王,王士誠則自稱為來了掃地王,同時,這兩人還互相不和,雙方曾經互相攻伐,根本不是一條心。】
【因此,可以說,自從毛貴身死,山東地區的起義軍就直接走向了四分五裂,再也沒能拼起來——毛貴之死,影響極為深遠。】
“人才難得啊!錯過了一個,再來一個並不容易。”楊堅如此總結了這件事情的後續影響。
雖然總說什麼“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但這話也要看怎麼看了。
如果說是從千里馬的角度來說,想要尋找一個能夠讓自己放心自如地施展才華,完成抱負,不用擔心太多多余的事情的主君的話,那確實不是很容易,是要看運氣的。
是的,不是看這匹千里馬的眼力,而是看運氣。
如果運氣好,當世恰巧出了這麼一個甚至幾個明主,那千里馬就不需要擔心了,只要投奔過去,後面的事情就一切都好說;如果運氣不好,當世就是沒有這樣的明主,那千里馬就只能在剩下的一些不怎麼地的主君之間衡量,然後選一個相對沒那麼差的……
而後面這種情況,需要擔心和考慮的事情就很多了。
這真的只能看運氣。
如果天下如今就是沒有這樣的優秀的主君,那不管千里馬如何出色,如何慧眼識人,那都根本找不到這樣的主君,也找不到這樣施展抱負和才華的平台。
但如果運氣好,要麼就是天下有這樣的主君,可以直接投奔;要麼,說不定此時主君尚未成名,千里馬和主君就那麼在茫茫人海之中偶然相逢……
總之,相較起來,那確實是一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了。
可問題是,如果從其他人的角度來看,那這話簡直就是在胡說八道。
伯樂不常有,這確實,有眼光又有容人之量還有能力的伯樂確實不多見,但是難道千里馬就是什麼非常多見、大街上滿地跑的存在了嗎?
根本不是這個樣子的好嗎!
伯樂不多見,可是千里馬也分明是稀奇得很呢!
他們倒是不指望找到伯樂,但是他們也一直都找不到什麼千里馬——人才啊人才,你在哪里?我怎麼就找不到呢?
楊堅其實有時候也有些這樣的感覺。
他自認自己即便不是什麼最優秀的主君,但也稱得上一句合格了,只要是人才,對他有用、對天下有用,他就能夠任用,為此還試圖開闢科舉制度——當然這里面也有其他考量,但是選拔更多人才也是關鍵目的。
可這麼下來,他有時候也總感覺手里面的人才不太夠用。
真的,不太夠用。
而毛貴,其實就是這個樣子。
且不說韓宋政權中到底有沒有所謂的合格的伯樂吧,但毛貴算起來,也算是一匹千里馬了,少見的人才——
能夠領兵打仗,並且屢屢獲勝;能夠控制住軍隊,保證軍紀,從而達到讓山東地區的民心歸順的結果;能夠統合手底下的那一堆來自不同地區的起義軍,還能招攬山東地區的人馬;能夠認識到治理和秩序的重要性,並且還找到了正確的方法,進行了正確的應對……
以上種種,哪怕毛貴不是那種什麼頂級人才,那也多多少少是個人才了。
這樣的人才,即便是這種王朝末年,亂世降臨,天下風起雲涌的時候,也並不是什麼路邊的雜草一抓一大把的。
真的不是!
這樣的人才,一樣難得!
所以,自從毛貴死了之後,山東地區的局勢就迅速糜爛,並且一路惡化下去,根本沒有什麼回轉的樣子——因為剩下的起義軍中,確實沒有那樣的人才了。
當然,時局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可說到底,人才確實沒有那麼多。
可別看什麼“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了,那只是相對而言,真正從人數上來說的話,千里馬和伯樂,這兩個哪個都不多,都不常有!
【不過順帶一提,雖然田豐和王士誠看起來不怎麼樣,但是這兩人日後也做下了一個驚天大事︰察罕帖木兒之死。】
【同樣影響極為深遠,可以說比毛貴之死影響還要深遠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