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元朝軍隊到底是從哪個見鬼的地方冒出來的?”有人喃喃,問出了所有人心中的一個共同問題。
——之前,不管左看右看怎麼看,也根本沒有這個元朝軍隊的影子啊!
“劉哈剌不花?沒听過這個名字。”看到這支元朝軍隊的主將出現,一個人立刻道。
這可不是她不過腦子隨口亂說,而是這個名字她之前確實沒有听說過……雖然蒙古人的名字很有一些又臭又長並且還看起來一樣的,但是也有些不大一樣的,脫脫、太不花是這樣,這個劉哈剌不花也是這樣。
而且這個名字說起來還真的挺順口的。
“確實沒有,這人是打哪兒來的?要是答失八都魯自己有這個腦子,知道提前分出去一支軍隊部署在其他地方,就防著劉福通再次派兵來襲,那他也不會慘敗,他兒子也不會被俘虜了。”另一個人贊同。
這肯定不是答失八都魯自己找來的援兵,也不是什麼他的提前安排。
“這人是自己主動過來的?是運氣好,還是說……他知道劉福通要派兵攻擊答失八都魯,所以特意前來?”
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只能說一句答失八都魯運氣挺好,孛羅帖木兒運氣也不錯;但如果是後者——那這個元軍的將領,就不能小看!
“……”
“啊……”
“還真的是自己主動過來,因為他覺得劉福通肯定會再次派兵進攻答失八都魯?”被這一番判斷和操作秀了一臉,不少人真心實意感到了震驚,“他到底是怎麼做出來判斷的啊?就是因為所謂的‘獲勝過一次的軍隊一定會再次發動進攻’嗎?”
這話,這話,好像確實有幾分道理。
但是也不能完全準確啊!
這個劉哈剌不花就這麼真的跑過來了?
“而且他看見劉福通的軍隊半夜悄悄渡河,他就斷定這些軍隊是去襲擊答失八都魯的,也直接斷定自己根本趕不上,應該選擇在劉福通大軍的歸途上埋伏……”其他人也非常震驚,“判斷劉福通軍隊是要去打答失八都魯也就罷了,半夜悄悄渡河確實不是常事兒;但是他怎麼就能斷定自己一定會趕不上?”
“這不就是說,這個劉哈剌不花在劉福通軍隊和答失八都魯作戰之前,就認為答失八都魯所部不可能獲勝,不僅不可能獲勝,而且還撐不了多長時間嗎?!”
因為認為答失八都魯不可能在這一戰中獲勝,所以才要去劉福通所部的歸途上埋伏;因為認為答失八都魯不僅不能獲勝,而且還撐不了太長時間,不能把戰爭時長拉長,等到自己到了答失八都魯那邊的時候戰爭就會已經結束,所以才會認為自己趕不上,于是干脆不去那邊,而是直接去劉福通所部的歸途上埋伏……
“不是,這到底應該算是他對元朝軍隊、對答失八都魯了解非常深刻呢,還是說他對元朝軍隊和答失八都魯都太缺乏信心,而對劉福通所部又太有信心呢?”
雖然這個判斷那確實相當之準確,相當之正確,相當之恰當……
“如果他真的每一戰,至少,每一場大戰都能做到和這一次作戰一樣準確的判斷的話,那‘料敵成敗,所向無失’這句話倒還真沒錯。”對于之前的這個問題,基本沒人打算回答,大部分人的注意力直接轉移。
還有人為起義軍的前途感到了一點憂慮“但這個劉哈剌不花要是真的是這樣的人,那也太可怕了,起義軍要面對的壓力太大了……”
“……”
“……”
“太平?賀惟一?干掉蒙古貴族右丞相?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之前講脫脫被元順帝臨陣罷免那件事情的時候提過,這個太平,或者說賀惟一也是一個和脫脫產生了矛盾的人,還說他後來干掉了蒙古貴族出身的丞相,原來這個丞相就是太不花啊。”有人對此記得很清楚,很快就給出了答案。
“但這個劉哈剌不花怎麼會參與進去?”
【這一戰之後,雖然劉哈剌不花救援及時,但答失八都魯這邊到底已經大敗一場,只余殘兵敗將。于是,元朝朝廷命令答失八都魯父子先把殘部整頓好,並且把駐守的地點轉移到了汴梁東南方向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