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這什麼沒有意義的話,倒不如說說,這個徐達他……好像比較沉默話少的樣子?”有人提問道,“按照那個朱元璋的評價來說。”
朱元璋說徐達“動靜語默,悉超群英”,才能有多出眾他們暫且無法評價,但是這個“動靜語默”,不就是話少的意思嗎?至少,也應該是“話不是很多”的意思。
“應該是吧,不然朱元璋能夠給出這麼一個評價?反正他話多話少都不影響他的才能水平,所以沒必要說什麼假話。”另一個人也認同這個判斷,“而且,後來朱元璋不都是皇帝了嗎,皇帝還有必要在這方面說假話?這又不是評價他自己,而是評價一個功臣。”
“哦,看到了,這上面說徐達為人非常謹慎,並不張揚,應該確實是話不多,不是什麼整天滔滔不絕想說啥就說啥的人……”還有人等到後面的內容出來後,才開口表示了贊同。
但接下來的內容,卻讓不少人心頭一跳。
徐達之死,這是什麼意思?
沒有招致朱元璋的不滿,這又是什麼意思?
“……所以,這是不是就是咱們之前想過的,那什麼打天下的時候並肩作戰,等到新的王朝建立之後,朝廷開始產生矛盾,皇帝和功臣之間開始出現沖突……?”雖然心頭一跳,但是不少人反應也相當迅速,立刻就想到了原因。
“應該是……”周圍人紛紛附和。
但關于這個問題,大家也沒有直接過去︰“話說,徐達之死先放一邊,這上面說徐達因為性格謹慎、不張揚、而且政治嗅覺不錯,所以沒有讓朱元璋不滿,而這‘非常難得’——這個非常難得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說,在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對許多將領都有所不滿來著???”
這是不是她過于敏感,對朝廷缺乏了解,所以產生了錯誤的判斷?
但周圍人也並沒有人真的列舉證據反對這種猜測。
比起不贊同的人,贊同的人反而要有許多︰“”我覺得你猜得沒錯,朱元璋可能就就是在明朝建立之後,和不少將領發生了矛盾,可能他覺得很多將領的行為和一些做法讓他不滿?”
“我覺得說不定不只是將領,很可能是很多功臣——功臣又不只是將領啊,雖然將領的數量比較多。”還有人直接擴大了朱元璋可能產生不滿的人群範圍。
“要說皇帝和功臣們發生矛盾,雙方產生沖突,這很正常,我看‘歷代’里面很多人都說過這種事情,因此而死掉沒個善終、甚至子孫後代都被牽連的功臣也有不少……”一個人覺得這有點不對,他有點質疑有點疑惑,“但是通常而言,這種功臣在當時朝廷的數量也不會太多,可能就那麼一些……”
“所以,朱元璋怎麼會對大量功臣都產生不滿?”
這完全不合理,不符合歷史情況啊!
——哦,是他了解的歷史情況。
他也不能保證自己了解了全部的歷史情況,但至少,反正,就他的了解而言,這不太合理。
“……你覺得你知道的就是全部了?說不定有很多功臣就是和皇帝發生過沖突,只不過後來雙方為了體面把這事兒揭過去了呢?”周圍人也知道彼此的歷史了解水平,于是直接反駁了回去。
哪能以有沒有和功臣發生矛盾、和多少功臣產生了矛盾來論述這個情況正常不正常呢?
就像這人反駁的那樣,說不定許多開國時期的皇帝和功臣在後來都發生過矛盾沖突,皇帝不滿的人數量不少,但念及舊情、考慮到體面和影響等問題,最後皇帝把這件事情揭過不談了而已。
反正不能直接斷定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們就沒有和地下的功臣們發生沖突、產生不滿。
“不滿歸不滿,誰還能心里面沒點不爽的時候?徐達和朱元璋的問題不能直接從朱元璋有沒有對功臣心生不滿、對多少功臣心生不滿上來說。”有人直接下了結論,“咱現在非要說的話,那也只能是那句‘徐達之死’——只有這一句還能真的算是問題所在。”
徐達之死,徐達的死難道會有問題嗎?
“我覺得不見得……”也有人道,將自己的分析娓娓道來,“要是那史書上記載的明明白白,說徐達不是正常死掉的,那這里估計也不會來一句什麼‘另外的問題’,因為這就根本不會是問題,史書上已經蓋棺定論了!”
“之所以會來一句‘另外的問題’,我覺得,可能是史書上的說法模糊不清,或者說,是史書上有一種說法,但是在其他記載中還有別的說法,所以,徐達之死未必有什麼問題,指不定就是有野史在胡編亂造呢,史書上可能人家就是正正常常的過世了而已。”
【然後是湯和。】
【湯和此人,在之前就已經出現過一次,當時朱元璋在皇覺寺考慮要不要前往濠州,作為他兒時伙伴大的湯和給朱元璋寄過一封信,邀請他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
【湯和此人,是安徽鳳陽人,他從小就父母雙亡,被姨母撫養。】
【從小,湯和在和朋友們玩游戲的時候,就喜歡玩兒打仗的游戲,而且他本人比較喜歡當指揮者——這也算是表現了湯和此人的性格特點吧。】
【長大後,湯和也和其他能夠留下名字的大部分將領一樣,身高七尺,比較魁梧,而他的性格則不叫灑脫沉穩,同時,可能是從小就善于指揮他人、應對局勢,湯和長大後也頗為擅長謀略。】
喜歡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