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後續3•新故事
“可能只有一個出路……”他對李淵道,“除了接受這個事實,就是尋找那所謂的‘生產力’的發展。”
要麼,是接受這樣一個現實︰土地問題就是不可能徹底解決,賦稅制度同樣不能徹底解決,只能延緩,然後遲早還是會爆發,最終摧毀大唐;
要麼,就是尋找一個且是唯一一個可能的出路︰這幾個故事中總是被提到的那所謂的“生產力”的發展。
如果他理解的沒錯的話,生產力的發展,會讓農作物的產量提升;如果只需要更少的土地,就能夠讓全天下的人都不至于餓肚子……那,天底下就不會因為沒有土地+賦稅徭役→走投無路→流民泛濫→聚集暴動 這樣的情況了。
至于說若果真如此,賦稅制度又該如何,那就是到時候的事情了。
李淵嘆息。
他也知道這件事情,也清楚,選擇就這兩種。但是……
“二郎,你說,如果走這種‘生產力’的出路,那,大唐不會同樣因此而覆滅嗎?”
且不說這條路,大唐到底能不能成功;假使能夠成功,至少,能夠成功一部分——那,這樣可怕的變化,難道不會同樣讓大唐走向覆亡嗎?
是的,李淵清楚地意識到,這種變化將會非常可怕。
少量的土地就能種出來足夠天下所有人吃的糧食,那麼,土地還會是所有人的關注焦點嗎?如果土地不是了,那原本一系列圍繞土地而誕生的制度、財富、權力、認知……都將會面臨什麼?
這是一個幾乎不需要過多思考的問題。
李世民同樣沉默。
他當然也感覺到了這一點,盡管,他還沒有在皇帝這個位置上親身體會。
“但是沒有辦法,耶耶。”最終,他道。
要麼,就是接受了事實,等待終有一天的消亡;要麼,是嘗試一下,雖然很可能還是會消亡,但是——至少,說不定大唐的壽數還能延長一些?
而且,說是這麼做,但也不是說只這麼做,大唐如今完全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嘗試緩和土地和賦稅等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嘗試發展這“生產力”。
與朝堂上的大人物們不同,百姓們基本上就只關心自己和自己的親人朋友。
太平時日的百姓自然輕松許多,最多為不知道多少年後可能發生的災禍,來給自己的兒孫做一做準備——而這個準備也相當有限,畢竟,誰能知道這些準備是否有效,又有多少能夠真的傳給子孫?
況且,作為普通百姓,他們能做的本身也確實非常有限。
同時,他們還在關注著朝廷的動向︰他們都知道做一些準備,沒道理朝廷不知道啊!
只要朝廷還沒有發瘋,那就肯定會有動作;而他們,也必須盡快知道朝廷究竟有什麼動作,對他們是好是壞,有什麼用處和影響;好的話,他們該如何加入,壞的話,他們又該如何避開。
比如,唐朝初年,不少百姓就發現,朝廷好像在土地和賦稅制度方面,要有些動作了。
雖然目前還沒有什麼明確動向,但,從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匿名消息中,他們確實能夠確定,朝廷要在這些方面動一動。
那還等什麼?!
這誰能夠不去關注?!
土地,這是大家的命根子;賦稅,這同樣關乎全家生死。
不只是對普通百姓,就是對那些有權有勢有錢的人家,也同樣如此。
而即將迎來戰亂、正處在戰亂歲月中的百姓,則是根據自己獲得的種種信息,開始嘗試能不能為自己找到更好的出路,為自己和家人朋友尋到一條生路,讓更多的人能夠先活下來。
與太平年間的百姓不同,他們並不是很關心朝廷的動向。
——朝廷都不知道在哪兒,還關心朝廷的動向?
就算朝廷還沒有完蛋,也顯然不可能徹底控制局勢,誰還會等朝廷的動向?
最多關注一下,到底是哪一方佔了上風,哪一方有可能是最後的勝利者。
至于有志起義或者正在起義的人,則是進一步吸取黃巢的教訓。
他們中,有不少還有些能力和天賦的人,開始專心研究起自己所處時期的朝廷的致命弱點,然後嘗試針對性制定戰術戰略。
黃巢能那麼風光,不就是因為他在一開始把準了唐朝朝廷的脈嗎!
這個方法這麼有效,那大家當然也都要學習學習,雖然這並不好學。
另外,不少人在經過這幾個故事的洗禮之後,開始摸索起如何建立一個可靠、有效、堅固的根基。
雖然不一定在一開始會很有用,但如果他們能夠堅持下去,那一定會派上用場。
確實如這上面所說,他們需要一個穩定的糧草來源,總不能就靠一路搶掠——這太不穩定,也太不可靠了,一旦有什麼變故,那就會讓所有人陷入絕境。
雖然,這方面的學習同樣不簡單。
時間就在各方忙忙碌碌地調整、嘗試、努力、改變、學習摸索中過去了。
一個月後,畫面亮了起來。
【大家好~】
【本期我們要講述的起義故事,發生在北宋末期,但這一場起義與前面的幾個起義故事有些許不同。不同的地方在于,這一次起義,其影響力並沒有達到徹底撼動北宋統治根基的程度。】
【是的,這一場起義的影響力,沒有那麼大。】
【這一場起義,其影響力,應該說是嚴重削弱了北宋的國力,動搖了北宋在東南地區的統治,沖擊了北宋的經濟,加速了北宋的敗亡。】
【所以,這一場起義並不能叫做“北宋末年農民大起義”,而是叫做“方臘起義”,也可以叫做“一塊石頭引發的起義”——這屬于戲劇化的說法,不完全切合事實。】
喜歡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