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話,這確實是一個穩定天下、招攬人心的好辦法。
且在各個時期,這種辦法都經常被使用——也是因為這種辦法確實好用。
嬴政自己就曾經試圖廣招天下賢才,大秦的先王們也曾經使用過這樣的辦法。
可世間絕沒有只有好處而沒有一點壞處的事物,這種方法同樣如此,在有效好用的同時,這里面也存在著一些風險。
而在嬴政看來,唐朝朝廷就是處于無法抵御這種辦法背後的風險的情況。
這種真的給官給權的方法,當然是很有效,很能夠向全天下昭告朝廷的態度;但是這個被拉出來充當標桿、旗幟的人選,就是一個很關鍵也很致命的問題。
如果這個人選選擇恰當,那自然是皆大歡喜,朝廷可以放心的把這個人充作活例子,這個人能夠得到良好的待遇,天下人能夠看到這樣的好事情從而心思改變;
日後,朝廷也可以比較妥善、有余力、周全地處理這個旗幟、標桿的後續事宜——是繼續把這個人擺在那里供著,給出優厚待遇但是收回相關權力,還是真的信任這個人、對他正常任用,還是覺得這個人應該直接處理掉、不留後患……
只要人選選擇恰當,那麼後續事宜的料理就會輕松許多。
但如果人選選擇不恰當……那上面的一切都有可能隨時成為泡影。
在黃巢徹底覆滅之前,雙方可能還能夠維持一種比較穩定和諧的關系——當然,心里面必然是各有思量;
等到黃巢徹底覆滅,雙方就會撕破臉皮——可是由于人選方面的錯誤選擇,朝廷根本做不到有余力且妥善周全地處理此人。
或者,是朝廷處理出了紕漏,導致余波繼續震蕩;或者,是朝廷根本就沒有辦法處理這個人,兩者撕破臉皮後,形成新的對峙態勢,進入新一輪的對抗之中;再或者,是不僅朝廷沒有辦法處理這個人,這個人甚至直接反過來把朝廷給處理干淨了!
最後一種情況,雖然看起來非常困難,但發生的概率其實並不低。
特別是當當時的朝廷自身實力不足,本就比較虛弱的情況下。
——而唐朝朝廷,不就正是虛弱無力的狀態嗎?
至于說朱溫這個人……
嬴政以自己多年的眼光和政治經驗,可以直接給出一個斷言︰朱溫就是那等野心勃勃之人!
黃巢也好,唐朝朝廷也罷,都可以算作是朱溫自己向上攀登的一個跳板——當朱溫覺得自己需要,他就可以借助跳板的力量;當朱溫覺得時機已到,他就可以通過反過來而更進一步。
黃巢控制不了朱溫,難道唐朝朝廷就能夠做到嗎?
或許,過往的強盛狀態下的唐朝朝廷可以,可是現在的唐朝朝廷……
“‘天賜’,”嬴政琢磨了一下唐僖宗的這句感慨之言,不由得覺得幾分好笑,“若是如此,那朱溫也確實算是對唐朝的‘天賜’了。”
而朱全忠這個名字吧,就更……
“楊復光,就是前面說的那個……宦官世家,代代都收養子,然後都在軍中的那個楊復光?”前面的故事已經講過一段時間,不少人的記憶已經變得不太清晰了。
因此,對于楊復光的故事和情況,他們並不太確定,只能依稀記得一些關鍵,以及讓自己在當時大吃一驚以至于印象深刻的地方。
宦官世家,一代代都在軍中掌握軍權……這些就是非常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沒錯,就是那個楊復光。”公認的記性比較好的人肯定了他們的判斷,然後疑惑道,“如果是那個楊復光,我記得這上面很是稱贊他來著,而且他也做出了許多的正確決定……”
“這他竟然想要殺掉朱溫,是他一時間有點糊涂了,還是說他真的看出來朱溫有什麼問題、必須要殺死?”
旁人記不大清楚,但是他記性好,可還記得前面對楊復光整體是持有稱贊的態度的——被稱贊的方面,除了對唐朝的忠心以外,還有楊復光一些決斷。
決斷正確,這當然是值得稱道的方面。
但是在朱溫這件事情上,又專門提及了楊復光一度想要殺死朱溫的事情……這到底是隨口一提,還是真的預示了什麼?
朱溫不是個省油的燈,這一點即便是普通百姓,也都已經有了充分的共識。
楊復光之前又做出了許多正確的判斷和決定,他這一次想要殺死朱溫,是不是也是事出有因?
——畢竟,這個時候正處在唐朝朝廷和黃巢作戰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夠成功招降朱溫,並且讓全天下的人都看到投降後的朱溫所獲得的優厚待遇,必然能夠起到對唐朝朝廷有利的影響。
黃巢在這段時間做出的許多事情、決策,都已經讓不少人對他心生動搖,有了猶豫了;唐朝朝廷若是想要拉攏這些人、打散黃巢所部的人心,這就是最好的機會。
被稱贊、有著許多軍中經驗,並且當年——還力主招攬王仙芝的楊復光,真的不知道這里面的情況,不知道招降朱溫後給朱溫良好待遇的重要性和意義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如果他知道,那為什麼還是會想要殺死朱溫?
“我覺得吧,這楊復光確實是很有可能察覺到了朱溫的問題。”許多百姓對于這一點還是肯定的。
“要不然,這楊復光為什麼沒事兒就要殺死朱溫?要說是爭權奪利,那他和朱溫也沒有什麼爭權奪利的地方啊!”
朱溫現在就是一個降將,怎麼可能和楊復光爭權奪利,搞政治斗爭?
要是楊復光和唐軍之中的其他人勾心斗角,這倒還算是說得過去;可是和朱溫?
“唐僖宗遠在蜀中,他又沒有見過朱溫,關于朱溫的一切也就是通過這邊的人的奏折,所以他怎麼可能知道朱溫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听見朱溫投降就高興,也很正常,但是楊復光可是就在前線……”
“……不,就算唐僖宗親眼見到了朱溫,我也不覺得他就能發覺朱溫有什麼大問題,有什麼絕對的不妥之處……”旁人沒有關注朱溫的事情,只是對唐僖宗的這個判斷幽幽道。
“……”前面那人頓時被噎了一下。
但是卻也無法反駁——怎麼反駁,說唐僖宗不是這樣的人?說唐僖宗只要見到朱溫,就一定能夠察覺出來朱溫隱含的問題和風險?
……要是這麼說的話,那他還覺得虧心呢!
唐僖宗還當真不是這樣的人!
他要是有這樣的能耐,唐朝朝廷也不至于變成這樣的情況,不至于走到這樣的地步——日後如何不好說,但如果唐僖宗果真是一名敏銳、有能力、有決斷的皇帝,那至少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唐朝不至于如此。
喜歡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