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只覺得這幾段內容信息量實在有些大,有很多東西都應該在日後認真思考研究一番,
首先是這個比較好理解的世家大族消亡之後的情況。
作為大宋的開國之君,以及之前周的將領,趙匡胤對此還是深有體會的——確實,這種根深葉茂、枝枝蔓蔓不知道有多少、也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就突然蹦出來的世家大族整體消亡之後,很多事情確實一下子就變得更好辦了。
至少,他覺得自己這個皇帝手中的權力更加強大和穩固了。
啊,其實他也沒有體會過世家大族尚且存在、影響力雄厚時期的皇帝到底是個什麼感受,但是通過自身的實踐,以及與史書中記載的情況相對比……
趙匡胤還是覺得,作為皇帝,手中的權柄確實更加穩固了。
沒有誰還能騎在皇帝頭上放肆了不是嗎?
雖然之前世家大族也不能說就是真的高皇帝一頭、騎在了皇帝頭上——他們通常倒也不可能如此放肆,可皇帝受他們牽制和影響,許多判斷和決策都要考量他們的存在,這是不爭的實施。
而一旦還需要考慮他們,這和他們騎在皇帝頭上,好似區別也不是很大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大宋可沒有這個煩惱!
頂多有一些驕兵悍將的遺留問題,可這個問題,趙匡胤自認為自己還是能夠處理好,也能夠壓得住的。
皇帝的權柄一旦穩固,這天下、朝堂上的許多事情就要好辦多了。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統計天下人口,丈量天下田畝……這些事關朝廷根基的事情做起來,也順利了許多。
哪像是之前,像是那些史冊上或直白或隱晦的記載的那樣,大族隱匿了無數人口——人人都知道,但人人都當不知道;大族不將土地交還給朝廷,人人都知道,但人人同樣都當不知道。
那這個皇帝還如何去當?
即便開國幾代皇帝尚有能力,可以控制、打壓這些家伙,可等到中期,這些人豈不是又成為了無人可以管束的存在?
他們做到什麼地步,全看他們的良知和對朝廷的忠心……但這兩個東西,恰恰都是不太可靠的。
所以,對于這件事情,即便趙匡胤身處皇帝的視角,他也還是要贊嘆黃巢一聲,順帶著贊嘆當年唐末之後混戰時期的那些個領頭人一聲。
多虧了他們的付出和努力啊!
但是另一件事情,就讓趙匡胤非常在意,在意到抓耳撓腮,又一時間想不明白。
——不拿人民群眾一針一線?
這句話,看起來是在講軍中的紀律,要求士卒將領都不能拿百姓的東西,哪怕是一針一線都不能。
軍紀的重要性,趙匡胤非常清楚。
即使不談什麼安撫民心、穩固勝利、站穩腳跟等等戰後治理的事情,只談打仗這一件事,軍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和一支軍隊的戰斗水平有著直接關系。
最簡單的軍紀,那就是听令行事。
將領發布什麼軍令,底下的人就能听懂,然後听從軍令讓干什麼就干什麼,讓扎營就好好扎營,讓建造防御就好好建造防御,讓埋伏就認認真真埋伏,讓沖鋒就勇敢沖鋒……
如果這些軍令都能得到徹底的執行,那麼只要沒有攤上一個腦子有病的主將,那麼這支軍隊的勝率就會是一個非常高的程度。
听令行事,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實際上卻有大把的人做不到——軍中也是這樣。
當然,正常的軍隊,經過了簡單的訓練之後,不至于不執行軍令,可執行的情況、效果卻不好說︰比如,沖鋒的時候,一般的人老老實實往前沖,但另一半的人開始磨磨蹭蹭、或者沖到了其他地方……
也因此,有了精兵和普通軍隊的區別。
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不只在于體格強健情況、武藝水平、裝備水平等,同樣在于對軍令的執行程度。
所以,軍紀非常重要,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軍紀嚴明的軍隊,其效果並不只是體現在所謂的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民心這一點;更是體現在對主將命令的嚴格和迅速執行上——令行禁止,收放自如,隨著主將命令的改變而迅速轉變……
這樣的軍隊,如何不能百戰百勝?
把這放到戰後的處理上,如果一個將領能夠真的徹底約束住手下的士卒,說不搶掠那就真的不搶掠……這體現出來的不只是愛民與否,更是這支軍隊的精銳程度,是將領對這支軍隊的掌控程度。
趙匡胤當然也希望大宋的軍隊能夠成為一支令行禁止、嚴守軍紀的軍隊。
他費盡心思削減軍中的不少權力,不只是為了穩固他本人的權力,同樣也是想要壓一壓唐末以來的那種驕橫之風——同樣,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不听軍令不守軍紀之風。
這些年的士卒,許多都連最基本的軍紀——听從命令都做不到,更何況其他?
但是趙匡胤也從來沒有想過,要讓軍隊的軍紀嚴格到“不拿人民群眾一針一線”的地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說實話,這有點過頭了。
真的有點過頭了啊。
如果能夠約束住士卒,讓他們不要去搶掠百姓,這就已經可以視作是一個軍紀和風氣方面的大成功!
但這也只是讓他們不要去主動搶掠百姓,可如果百姓主動自發想要犒賞一下軍隊——且不論這種犒賞到底是發自內心,還是某種潛規則——那怎麼可能讓軍隊拒絕?
這種命令,誰會願意听?
別說願不願意听了,怕是有人提出來,都會被別人覺得腦子有毛病,而不是覺得這人多麼正直善良之類。
咱們自己不拿,就是愛護百姓,對百姓秋毫無犯了,這很好,這非常好,這體現了國朝連軍中也人人知曉禮義,深受聖人教化;但是百姓們主動給,還不允許要……這是腦子有病!
將士們確實辛辛苦苦打了勝仗,難道讓他們連慶賀一下都不讓?
想到這里,趙匡胤搓了搓臉。
說實話,他也覺得這句話不太對,這個軍紀有毛病。
別的不說,軍中有時候確實是要靠一些獲勝後的戰利品作為對將士的犒賞和安撫的——雖然這個戰利品也不是說就要搶掠百姓吧,但是……
當然,如果一支軍隊真的能夠把這樣的軍紀也執行下來,趙匡胤也還是非常感興趣的。
他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怎麼做到讓所有人認同這樣的軍紀,又讓所有人都願意嚴格執行的?
不去搶掠百姓不說,可能連百姓主動給出來的東西都絕對不拿——這是怎麼做到的?
按照趙匡胤的理解,不去搶掠百姓、不多要百姓的東西——不是一點東西都不拿——這件事情,很多時候也只是能夠在某支軍隊的家鄉能夠做到。
畢竟,大家都是這個地方的人,生在這里長在這里,周圍都是熟悉的父老鄉親、親人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親戚的親戚……換言之,大家都是自己人。
自己人,只要情況還允許,那當然不會去搶自己人了啊,也不會拿走太多自己人的東西。
可一旦到了外地,這支軍隊就不會這麼做了——他們還會是該怎麼拿就怎麼拿。
如何能夠讓不在自己家鄉的軍隊也能嚴守這樣的軍令,不搶掠百姓,令行禁止?
那個“不拿人民群眾一針一線”的軍隊,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現在,趙匡胤對這個問題的興趣被提到了最高。
甚至,他都沒心思去關注黃巢的起義故事了——反正經過結果他已經知曉,確實沒有必要再那麼認真地听下去。
還是思考思考這支軍隊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在大宋能不能也做到、哪怕沒有那麼完美地做到吧。
喜歡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