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的天平軍軍中擁立了曹全�兄長的兒子擔任天平軍的節度留後——通俗來講,這個職位就是代理節度使,只是沒有正式任命。】
【到了這里,曹全�身死,淮河南岸的防線、也是第一道防線也徹底崩潰不復存在了。】
【這個時候,是八月份,距離黃巢強渡長江不過一個月。】
【在擊敗曹全�之後,黃巢發揮了領兵以來的一貫高機動性,立刻便開始渡過淮河。】
【而淮北的防線,也沒有讓黃巢如何費心思。】
人們對于曹全�的遭遇唏噓不已。
雖然他屬于是黃巢起義軍的敵人,但是結果這樣戰敗,也確實是不得不讓人感慨——自己死了,長子,對于所有人而言都意義重大的長子也沒了……
唉!
而倘若說長子曹翊的死是沒有辦法,可曹全�本人卻未必需要死。如果高駢願意出兵支援的話。
當然,有人聯系上下文,覺得自己發現了新的可能︰“你們說,高駢之所以不出兵攻打黃巢,不理會朝廷也不理會曹全�,是不是就是在等著黃巢領兵北上?”
他說出了自己有這樣的想法的原因︰“前面不是那個宰相盧攜說了,只要布置好了防線,那麼黃巢就無法渡過淮河,沒法兒渡過淮河的話,黃巢就只能在江淮地區打轉,然後就可以輕輕松松解決掉黃巢……”
“這件事情如果能夠成真的話,那對于朝廷來說當然比黃巢北上要好,但是對于高駢來說就不是太好了,他不是南邊這邊兒的節度使嗎?”
要是黃巢一直在這邊打轉,就算黃巢的力量被削弱了,就算黃巢遲早要被鎮壓下去,可對于高駢這個南面的節度使而言,都不是什麼好事啊!
畢竟,黃巢打轉的、佔領的、影響的可都是他的地盤。
這麼一亂起來,他治下的地盤、他能夠收到的錢糧等等,那可都是要完蛋的。
不少人一听,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紛紛覺得確實有這種可能。
但也有人覺得這話並不太合理︰“可就算黃巢北上以後不會影響他這邊了,但是在黃巢北上之前,高駢不出兵,不就是坐視黃巢佔領、影響自己的地盤嗎?這段他置之不理的時間中,也足夠黃巢對他治下造成很大影響了啊!”
聯系上下文的人也承認這話很有道理。
在這段時間中,已經足夠黃巢對這些州城來上一輪又一輪的影響了——但是他也不覺得自己的猜測完全錯誤。
“雖然確實如此,但是誰知道高駢到底是怎麼想的?說不定,他就是覺得,忍一時風平浪靜呢?覺得這一段時間的損失是值得的,只要黃巢能夠離開這邊,日後不再影響自己就行了?”
而李世民等皇帝們注意到的,則是曹全�死後,他的余部、天平軍軍中擁立了曹全�兄長之子擔任天平軍節度留後一職。
節度留後,是代理節度使,是沒有得到正式任命的節度使。
這種官職的存在當然有其道理,比如,當節度使本人領兵出征的時候,軍中的事務總是需要有人處理,如果時間不長,臨時委托一名將領或者幾名將領也不是不行;但是如果時間一長,這種臨時委任就不太好,還是有一個正規的流程比較好。
因此,有一個名正言順、代理節度使的節度留後,就是必然的事情。
當然,還可能節度使本人入朝,或者是其他朝中官員遙領某一節度使之職……等等,這樣一來,地方上確實需要一個能夠統一暫行節度使職能的人。
李世民對于節度留後的意義很容易就能想清楚。
這並不讓他擔心。
讓他感覺到問題的,是當時大唐所處的情況——藩鎮割據,朝廷勢弱。
這樣一來。節度留後一職,幾乎是很可能被地方藩鎮所掌握,他們想要讓誰擔任、擁立誰,誰就能成為節度留後,畢竟,節度留後這個官職並不一定需要朝廷任命。
理論上,只是暫時代理節度使一職,只要軍中願意服從,那麼不需要朝廷任命也可以。
只是在藩鎮割據的情況下,這真的不會變成有一個藩鎮與朝廷拉鋸角力的地方嗎?
節度留後,到底不是節度使,節度使還是需要朝廷正式任命的;但是,軍中又有自己想要的節度使,或者說,軍中有人有足夠的影響力讓自己成為節度留後,自然也是打算成為新一任的節度使的。
可是,朝廷卻未必——不,應當說很多時候肯定是不樂意見到在軍中有這樣影響力的人成為新一任節度使。
就像是曹全�死後,軍中擁立曹全�兄長的兒子擔任節度留後一樣。
如果曹全�長子曹翊沒有死,這個節度留後的位置應該就是屬于曹翊的;曹翊死了,所以,依據親緣關系,軍中擁立了曹全�兄長之子。
其他藩鎮也應當一樣,只要在任的節度使生前沒有徹底喪失對軍中的掌控力和影響力,沒有讓軍中敵視不滿,他一死,節度留後的位置多半也就是其子、其佷或者其兄弟所擁有。
可是朝廷,很多時候都不會願意藩鎮節度使出現這樣的家族傳承的情況的。
雖然藩鎮本就類似于一個獨立的小朝廷了,可是,能夠血脈相傳的小朝廷、與不能血脈相傳的小朝廷,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所以,怎麼可能會不出現朝廷和藩鎮在這方面的爭斗?
如果只是拖延拉扯,或者其他方式的爭斗也就算了;但,如果雙方走到了刀兵相見的地步……
朝廷要是能夠獲勝,打出一個威風來,那也還好,起碼能夠讓朝廷有點威望、給地方藩鎮敲一敲鐘;但是,要是朝廷戰敗了……
喜歡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