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以前老百姓的日子真不是人過的。不管是秦朝還是什麼其他朝代。搞不懂為什麼有人想要穿越,我要真的穿越了估摸著就是立刻一頭踫死。
回復︰這確實,這兩天這見鬼的天氣,放在現代都讓人要死要活,地里面的莊稼都半死不活的,要是在古代遇到這種情況,簡直無法想象。而且這破天氣也不只是一年……
這天氣真的要放在古代,指不定就開始全國運動,到時候就看是朝廷更勝一籌還是起義大軍更厲害一點。
說起這天氣,我要死了,熱死了,又熱又濕,但是就是不下雨,什麼見鬼的天氣!
我這邊也是,要不是干的要死,要不就開始連續暴雨,然後再接著連續干旱……現代的莊稼都不行,古代怕是早就全都完蛋了。
雨是下了,但是溫度卻一點也不降!啊啊啊啊啊!
我老家的河都干了。
如果古代真的有這麼惡劣的天氣和蔓延至全國的運動,那就算朝廷這一次勉強沒被干掉,那也是強弩之末,離完蛋不遠了。
我現在就擔心今年冬天的天氣,還有明年的天氣,不會更完蛋吧
……
別這麼說,雖然我贊同百姓的日子根本沒法過;但是萬一你能穿成個官宦子弟呢,再萬一能穿成一個皇族宗室呢?
樓主)別提,就算是貴族,日子也不一定是我能過的啊,生活到底和咱們現在不一樣;再者,我也沒有那個腦子搞政治啊!
有道理啊!要是跑到以前搞政治,那還真不定死的有多快……
其實不管怎麼樣,大家到底都是現代人,思想和古代是絕對不一樣的。不管現在有多少人嘲諷有人屁股歪了、作為老百姓共情那些人,但是就算是這些“腦子有病”的人也還是現代人,真的回到古代也根本不適應的。
那也不一定,指不定就有那些精神貴族用不了幾天就能適應,不把人當人看了呵呵。
不一樣的,大部分人現在即使再怎麼談古代,那也是幻想,和真實的古代差遠了。而且,這種人就算真的能夠迅速適應,可在ta不把人當人看的同時,ta其實也不被人當人看,ta難道還能適應這一點嗎?
……展開更多)】
百姓們看著這些文字,一下子就順著描述聯想到了自己。
如果他們真的遇到這樣的天氣,那大約是真的沒辦法活下去了吧。
要不干旱高溫,要不暴雨洪澇,要不兩者疊加……這樣的天氣,還怎麼活?人都活不下去了,地里面那些嬌貴的莊稼更不可能活下去。
要是逃荒逃難……他們能逃到哪里去?官府讓他們逃嗎?——雖然到了那個時候肯定管不了官府讓不讓了,但是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再說了,那上面說他們全國各地的天氣都不好……要逃,能逃到哪里去?
朝廷會給他們減賦稅嗎?還是說還會加重賦稅?
有些白發蒼蒼的老者發現了問題︰“他們只是在抱怨,但是並沒有逃荒……他們怎麼做到的?”
是啊,這上面的人是怎麼做到的?
天氣都已經變成這樣,老天爺都降下如此災厄了,他們為什麼還能將這種事情作為談資?雖然不滿,但卻沒有恐慌?
而朝廷對于這樣的氣候也是滿心警惕。
——他們當然不是說要把百姓多麼放在心里,但是這東西有一句話說對了︰如果真的全國範圍內有這樣的天災,那流民必然會遍地都是,接下來就是對朝廷的沖擊。
在朝廷遭到沖擊之前,地方官府的家宅府衙怕是會先一步被沖破。
太可怕了!
再者,那些各地的駐軍,說不得也會兵變……
但是,後來的人的思想與他們有什麼不同?
皇帝沉沉地掃視了一遍面前的重臣們。
看樣子,他們說的不同之一,就是“不把人當人看”——他們什麼時候不把人當人看了?只不過,人與人之間,當然是有不同的。
誰不把人當人看了?百姓,作為朕的子民,當然也是人啊。
奴僕們看著那句“當人看”,對于這句話體會更為深刻。畢竟,普通百姓雖然也被鄉紳官員們瞧不起,但是雙方打交道的機會沒有那麼多——貴人們哪里會貴腳踏賤地呢?
但像是他們這樣的奴婢,日日在宅邸中服侍,自是感受更深。
把人當人看……他們這樣的人也能算得上是“人”而不是“物件”嗎?
身家性命都握于主家的手中,他們不就是主人的財物嗎?
——而且,還是那種不如何值錢的財物。
真正的財物,擺件器物這些,價值和珍貴程度可要比他們這樣的奴婢高多了,這世上永遠也不會缺少奴婢,不論是自賣自身、還是被人賣掉的。
但,這些話,他們也都只是在心中想想而已,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打算將這些與其他奴婢交流——並不是說就一定會遭到出賣,但是萬一呢?就算沒有被出賣,可一旦主家發現一點蛛絲馬跡,後果可就難說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雖然听說律法上講求什麼不能隨便打殺奴婢,但那也只是說說而已,難道官府的老爺們還會因為幾個奴婢的死而去問責府里面的主家嗎?
想到這里,他們迅速斂下眉目,低眉順目地繼續自己的活計,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宛若一個樁子、一個不會動也不會說話的擺件。
當然,也有一些主家比較寬和,但這里的奴婢們就更不想要因為觸犯忌諱而被趕出府了——誰不知道,這就是一個不把人當人看的世道?出了府,還能有什麼活路?
【有個問題在陳勝這里不怎麼明顯,但是在後面的劉、項以及再往後的起義和開國之中都很明確,我也想問很久了︰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在自己的同鄉同縣之中拉出來那麼多開國大將的?
回復︰他們想要從別的地方扒拉開國將領也不容易吧?古代的時候交通不發達,大部分人一輩子都不一定離開自己的家鄉,想要組織人手,肯定只能先在自己的家鄉組織,然後只要贏了,不就有一堆開國將領是同鄉了嗎。
我覺得還有個問題,現在不同地方的人說普通話都有自己的口音,更何況是古代……明朝不還有閣老听不懂下面官員的口音以至于難以交流嗎?那起義軍顯然也不可能和別的地方的人混成一團……
↑你們都沒答到點子上!樓主是問為什麼有那麼多有能力的將領出自同一個地方。我來說,這個問題很簡單,首先大家起兵的時候都是同鄉,這是基礎;然後,一場又一場仗打下來,只要沒死、只要活下來,然後再有點腦子有點經驗,就是名將了。
樓上說的沒錯,其實有時候就是這樣,只要能夠活下來,幾年十幾年下來,怎麼著也能成為一個名將了。當然不能排除有個別的天生將才,但這顯然不可能對標所有人。
只有我想知道明朝那個听不懂說話的是誰嗎?2,不要說一半就走啊,這件事情到底是你隨口一說還是真的啊???
我也想知道,2,你回來說完啊】
朱元璋點頭,沒錯,他的開國大將乃至文臣們,都有不小的部分是自己的淮右同鄉。
而這里面說的那些原因,也沒有問題。
在剛剛起兵的時候,當然是要找老鄉們啊!
一方面,想要離開家鄉去找其他地方的人並不容易;另一方面,其他地方的人難道比老鄉更值得信任嗎?怎麼可能!
同鄉同鄉,就有著同一家鄉的情分;同時,同鄉大多也有著類似的遭遇,比如說起來官府不干人事兒,大家就都能理解;再者,既然是同鄉,那麼指不定之前就認識,或者有著什麼七拐八拐的姻親關系——繞上幾個人,大家就都能說得上話了。
這些,不比那些其他地方的人強?
等到做大做強了,那自然會吸納別的地方的人,但那個時候,同鄉組成的班底也早就已經基本形成,能夠擠進來的新人絕不會多。
而同鄉們之所以能夠出那麼多的將領……大部分時候,那還真就是拼殺出來的結果。
——就像是他老朱自己,如果沒有拼殺出來,又哪來的大明?哪來的今日?
他拼殺出來了,所以有了如今的名號。
而在這個過程中,死掉的人有多少,那就是數不勝數。
至于說口音問題……這真的是個問題。
朱元璋一想起來閩廣官員那一口帶著鄉音的官話,就感到頭疼。
這些人再怎麼努力,口音里面還是帶著濃濃的閩廣特色,听不懂!實在是听不懂!
朱標神色有點子微妙,他也想起來那一口口听不懂的官話。
但是……“爹,閣老是什麼?”您是有什麼設置新的官職的打算嗎?
“啊?”朱元璋茫然了一瞬,閣老?什麼閣老?這什麼東西?他的好大兒在說什麼?
順著朱標的指向,他看到了那句話——閣老听不懂下面官員的口音……閣老……?
他的眼神瞬間凌厲了起來。
閣老,這個稱呼听起來可不是指什麼普通官員;更不要說後面那個“下面”官員。
這怎麼看怎麼像是出現了一個掌握大權的官職,但這絕不可能是他設立的!
他,朱元璋,恨不得將所有的權力都握在手心,怎麼可能給朝廷設置一個能夠與“下面官員”相對的掌握權力的“閣老”?!
他看了一眼朱標——好大兒也不會這麼做。
那麼,是哪個不肖子孫干的好事?
朱標也思索起了這個問題,理論上,他也不會這麼教導自己的子孫啊?
【說起來,古代的王朝有沒有可能避免這種全國範圍的大規模起義?本人才疏學淺,只是隨口討論,請不要當真,也不要噴我)
回復︰秦朝這種先不說,但是其他王朝的話,很難的啦。
非要說的話,那就是不要讓百姓活不下去好像是一句廢話)
↑↑↑確實是廢話。不過按古代的農業生產狀態,只能說盡量不要讓大量百姓失去土地、抑制土地兼並吧。但是這個問題又有兩點,一個是人口不斷增長,土地本身就會越來越不夠用;一個是朝廷要是真的能夠抑制土地兼並,那他們就已經不是封建朝廷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有時候要全國範圍起義啊地獄笑話),來一場起義,干掉一部分原本的大地主們皇室官員世家等等),再減少一部分天下的人口,然後大家就能夠愉快的重新開始了。
發展生產力?
太困難了,這和古代的主流思想根本不一樣,也和古代的主要利益群體不一致。
……展開更多)】
看到這個地獄笑話的人面色都扭曲了一瞬,不分官員皇帝還是平民百姓。
——起義這種事情,即使是發動起義的普通百姓,其實也並不是對此充滿了積極和熱情的。
那畢竟是要實打實的死人的,沒有人平白無故會願意冒這樣的風險,去賭一個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可能。
朝廷抑制土地兼並?那當然不可能。
難道土地不能買賣了?難道他們有錢想要購買一些土地都是錯誤了?有錢不買地還買什麼?官宦鄉紳們對此嗤之以鼻。
“那些庶民們有了錢,難道不也是要去買地嗎?”一個男子嗤笑,還說什麼抑制兼並,這完全就是剝奪他們的正當權利,有錢買地難道還是錯了?“皇室那麼多人,難道他們不去增加自己的土地?”
說什麼官宦鄉紳,好像皇家自己沒有盡可能地擴張手中的土地一樣。
像是皇族宗室,每年有那麼多的子嗣誕生,數十年之後宗室的人數有多少……他們難道不買地嗎?
朝中重臣們雖然不像下面的士紳官員們直接這麼想,但是他們也都清楚所謂的“抑制兼並”有多困難,又有多空泛。
開國以來,朝廷當然沒有說不抑制兼並,事實上,這個政令一直都存在——但是執行與否、執行效果,那都是另外的事兒了。
不僅官員們對此心知肚明,皇帝更是如此。
誰不知道呢?
皇帝縱然對那些形成利益集團的地方鄉紳勢力們不滿,在朝堂上會進行分化打壓、扶植新的勢力,但是皇帝也並不會因此而決定讓大家不去再購買土地、兼並土地。
這個潛規則,官員們明白,皇帝也不會改變。
有了這樣的前提,面對土地兼並,面對人口增長,面對可能到來的農民失地活不下去,大家還能怎麼辦呢?
反正官員們是不那麼在意的,而最在意的皇帝——又不會真的動搖官宦階層。
李世民看到了那句“發展生產力”。
這是什麼意思?從這些對話來看,這個方法無疑是能夠改變一下土地兼並、百姓失地乃至可能發生的起義的問題的。
但是,為什麼朝廷做不到?為什麼皇帝做不到?為什麼這個方法與利益群體不一致?
與主流思想背道而馳的話……現如今不提倡的發展的東西,一個是商人,一個是各種奇技淫巧。
這個“發展生產力”指的是哪一個?
而百姓們對此就更加迷茫了。
生孩子,多生孩子難道還有錯嗎?不生孩子的話,他們很快就要被啃得一干二淨!
生孩子,土地會不夠分……可那要生多少個孩子才能不夠分?朝廷不都說了要給他們分地的嗎?
如果朝廷不給分,他們也不可能不生孩子——要是沒有多少地的情況下,家里面還沒有人,那只會死得更快。
而天上、人們面前的那個東西,這次是徹底的暗了下去。
喜歡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