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在漢陽的街道上顛簸前行,車廂內的金正三緊閉著雙眼,仿佛這樣就能隔絕窗外那無處不在的焦糊味。
寧國公李成梁那雷霆般的怒火和冰冷的威脅還在耳畔嗡嗡作響的余音。
他的後背早已被冷汗浸透,此刻緊貼著車壁,感到一陣陣發涼……
他知道李成梁的脾氣,更知道這位帥爺在朝鮮說一不二,若是帥爺真認定是他金正三為了表功或是別的什麼蠢念頭而擅自行動,壞了大事,他的下場絕對會比那變成焦尸的光海君淒慘百倍……
可是……他又能如何辯解?
難道要說出那個他死也不敢對李成梁透露半分的真相嗎……
思緒混亂間,他的意識仿佛被拉拽著,沉入了一段遙遠而清晰的記憶深處。
那是萬歷十九年,北京城。
……
北京的冬日,干冷肅穆,卻遠不如漢陽此刻令人窒息。
作為朝鮮的臣子,他第二次來到了北京城,並且再次受到了超乎規格的禮遇。
天子在皇極殿的召見莊嚴肅穆,但真正讓他心神激蕩的,是隨後在那個夜晚,當朝首輔申時行在府邸設下的私宴……
這是一場跟大明朝的最高中樞官員們的相聚時刻,也是他回到朝鮮之後,從未提及過的事情,就是怕,自家帥爺多想。
申閣老的府邸並不極盡奢華,卻處處透著一種沉澱的威儀與書香。
宴席上高朋滿座,皆是京中清貴要員,言談風趣,引經據典。
他作為主賓之一,備受關注,美酒佳肴,奉承笑語,讓他幾乎有些飄飄然,讓他感覺,這才是他的未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賓客漸次告辭。
最終,喧鬧的花廳安靜下來,只剩下繚繞的檀香和杯盤狼藉。
侍者悄無聲息地收拾完畢,也躬身退下,輕輕掩上了門。
那一刻,廳內只剩下他與首輔申時行兩人。
燭火搖曳,將申時行清 的面容映照得半明半暗。
他臉上的溫和笑意漸漸斂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不見底的沉靜。
他並未看金正三,只是用杯蓋輕輕撥弄著茶盞中的浮葉,發出細微而清晰的磕踫聲。
金正三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籠罩下來,酒意瞬間醒了大半,正襟危坐,連呼吸都不自覺地放輕了……雖然,此時,他在朝鮮也是一個大人物了,但在申時行面前,還是不敢有絲毫托大。
良久,申時行才緩緩開口,聲音平和,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分量︰“金大人,此次入京,觀我大明氣象如何?”
“天朝上國,物阜民豐,威加海內,小臣嘆為觀止。”金正三連忙恭敬回答。
申時行微微頷首,似乎並不在意這公式化的奉承,話鋒輕輕一轉,如同柔軟的絲綢裹住了銳利的刀刃︰“嗯。那……以金大人之見,朝鮮僻處海東,國小民疲,日後該當何去何從啊?”
金正三心頭一緊,這個問題看似隨意,實則重若千鈞。
他斟酌著詞語,小心翼翼地回道︰“回閣老,朝鮮世代事大明為父為君,忠貞不貳。日後……自然亦步亦趨,唯天朝馬首是瞻。尤其是有寧國公李帥坐鎮,撫恤藩邦,我等更是感念天恩,一切……一切自當听從寧國公安排調度。”
他刻意抬出李成梁,既是實情,也想試探首輔的態度……
听到李成梁三個字,申時行終于抬起眼,目光平靜地看向他,那目光似乎能穿透一切偽裝︰“成梁自然是國之干城,陛下肱股。有他在,朝鮮,確可安穩。他在一日,朝廷便安心一日……”
听到這話,金振山心中稍定,看來首輔對李帥仍是倚重的……
“只是,成梁是明臣,他所思所想,首要自是大明之利。朝鮮亦是大明之藩籬,其利與害,亦與大明休戚相關。”
“有些事,寧國公或囿于情勢,或顧念舊誼,不便去做,不忍去做。但……朝廷不能不想,不能不做。”
申時行輕輕放下茶盞,聲音愈發低沉,卻字字如錘,砸在金正三的心上︰“譬如,若李氏子孫暗弱,乃至心懷異志,不能恪盡藩臣之節,屆時,是為保全一姓之私誼而置大局于不顧,還是……當有斷然之舉,以絕後患,永固東疆,使其真正歸于王化,與內地無異?陛下與老夫,常思之夜不能寐啊。”
金正三听完這話,身上的血液幾乎要凝固了。
那句“歸于王化,與內地無異”,其背後的含義,他听得膽戰心驚……更重要的是,申時行還提到了天子。
這是要將朝鮮徹底府縣化啊……
“閣老……此事……此事關乎重大……”金正三的聲音有些發顫。
“老夫知道。”申時行打斷了他,語氣重新變得溫和,甚至帶著一絲倦意,“老夫今夜所言,不過是與金大人閑談幾句體己話,出了這個門,便如這茶煙般散了。”
“李成梁那邊,你無需擔憂,只要他忠心王事,鎮守朝鮮,他的地位便無人可動,朝廷信他。至于朝鮮之事……機緣若到,自有天意。而識時務者,方為俊杰。你是聰明人,深沐皇恩,當知如何自處,如何報效。”
“老夫也可以把話說的更明白一些,你是一個聰明人,你做的什麼事情,我都記著,這是功,並能給你承諾,你做的事情,不會連累到你的恩人,這是全了你的德……”
“功德兩全……”
那場談話就此結束。
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申府大門的,只記得北京的寒風刮在臉上,刺骨地冷……
這個場景,金正三一直深記。
回到朝鮮之後,也不敢對李成梁提及。
李虅的想法不錯,他不動手,金正三也會動手的。
而就在不久前,大明冊封光海君的使團抵達漢陽,完成冊封大典後,一位看似不起眼的隨行文官,找到了他……
根本沒有所謂的天火……也不可能有什麼天火。
王宮的烈焰,是利用那特制的火引和精心策劃的路線,制造出的“天火”假象……
但他對李成梁,確有對其知遇之恩深厚的感激。帥爺信任他,重用他,將他視為在朝鮮的左膀右臂。而他卻一個字也不能解釋……
這確實是天火……
也只能是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