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989章 東南,老夫回來了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989章 東南,老夫回來了

    朱翊鈞的旨意,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帝國龐大的官僚機器中激起了層層漣漪,卻又被嚴密的“內緊外松”政策牢牢束縛在可控的水面之下……

    總是要保密的,大明朝在倭國有暗線,那倭國在大明也注定有走狗,弄得人盡皆知,豈不是打草驚蛇。

    一道道加蓋著兵部大印、由錦衣衛或皇帝親信太監秘密傳遞的緊急諭令,穿越驛道,跨越江河,悄無聲息地送達沿海各處的巡撫衙門、總兵府和水師提督衙門……

    能夠接到這道命令,旨意的,都是沿海的主官,武將。

    浙江巡撫衙門,杭州。

    深夜,書房燈火通明。

    浙江巡撫張佳胤,剛剛送走那位風塵僕僕、手持密匣的錦衣衛白戶之後。

    他屏退左右,獨自一人打開密匣,取出那份沉甸甸的諭令。

    當他的目光掃過“倭寇大舉侵朝在即”、“小早川隆景或分兵突襲”、最高戒備、等字眼時,饒是宦海沉浮多年,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實際上,浙江也察覺出來些許的不對勁了。

    原本走私前往倭國的商人將他們見到的情形,听到的風聲,都帶回了大明。

    在月前,張佳胤便曾給朱翊鈞上了一道秘奏,不過,說的是,倭國可能大舉入侵朝鮮,這怎麼一轉眼,還有賊人想要突襲大明朝呢。

    他猛地站起身,在書房內焦躁地踱步。

    窗外,杭州城依舊燈火點點,絲竹管弦之聲隱約可聞,一片承平景象。

    “媽的,倭狗,竟然有大舉入侵我大明的野心,要是壞了我來浙江的財路,影響到了我大明的寧波港,定要亡其國,滅其種……”

    天地良心啊,張佳胤可是傳統的讀書人。

    浙江開門做生意,賺銀子,好好的,這竟然被人惦記上了。

    出來混立旗子,最重要的是什麼,有實力保證安全啊。

    不知怎麼回事,張佳胤竟然想著要先下手為強,不過,寧波水師,戰船重兵,他可是調動不了的,當下只能按照旨意的要求,開始對沿海的戶籍進行篩查,免得混入了倭寇的奸細。

    至于浙江指揮使,寧波水師,自有他們的部署,安排。

    不過,張佳胤心里面還是多少有些忐忑。

    他總感覺自己要是倭寇的話,要想震動大明朝,浙江這邊也就只有一個寧波港了……

    也就是說,倭國襲擊寧波港的幾率是最大的。

    ……………………

    福建,泉州,水師提督衙門。

    提督陳麟,剛剛從呂松島回到泉州,正用冷水擦洗著被海風吹得皸裂的臉龐時候,一名親兵捧著密匣快步走入,神色凝重。

    陳麟看到密匣上的特殊印記,眼神一凜,立刻屏退左右。

    展開諭令,他的目光如同鷹隼般銳利地掃過每一個字。

    當看到“小早川隆景”這個名字時,他的嘴角勾起一絲冷酷的笑意,拳頭狠狠砸在桌案上︰“好個倭狗!竟敢打天朝的主意……”

    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走到懸掛的海防圖前,手指在泉州灣、金門、廈門、澎湖等關鍵節點上重重劃過︰“來人。“

    一名親兵進來︰“軍鎮……”

    “傳我將令,自即日起,所有戰船取消休整,輪班巡弋!哨船前出至東引、馬祖一線,日夜了望!岸防火炮陣地,全部實彈待發,炮手三班輪值!各衛所屯軍,取消休假,沿海漁村、港口,加派巡丁,盤查生面孔!”

    “動作要快,動靜要小!誰敢走漏半點風聲,軍法從事!”

    “是,軍鎮……”

    類似的場景,在登萊、南直隸、廣東等沿海重鎮幾乎同時上演。

    文官系統的巡撫、知府們接到密旨後,無不驚駭莫名,強作鎮定地開始秘密調動資源,整飭保甲,清查戶口,囤積物資,同時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市面的平靜。

    而武官系統的總兵、提督、衛所指揮們,則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鯊魚,眼中燃燒起壓抑多年的戰意。

    他們立刻行動起來,水師戰船揚帆出海,哨探如同離弦之箭撒向廣闊的海域,岸防炮台褪去了炮衣,黑洞洞的炮口在陽光下泛著幽冷的金屬光澤,衛所軍士的操練陡然加碼,喊殺聲在營寨內回蕩,卻被高大的圍牆隔絕……

    整個大明萬里海疆,表面上依舊商船往來,漁歌唱晚,一片祥和。

    但在平靜的海面之下,在堅固的炮台之內,在森嚴的軍營之中,一張無形而致命的巨網已經悄然張開,無數雙警惕的眼楮死死盯著東南方的海平線,等待著可能出現的倭寇帆影。

    與沿海的緊張肅殺不同,京師朝堂之上,對于倭寇即將大舉入侵朝鮮的消息,反應卻相對“遲鈍”。

    當然,這也是朱翊鈞有意為之。

    兵部尚書方逢時按照皇帝和戚繼光的授意,只以常規公文形式通報了“倭國異動,或有侵擾朝鮮藩屬之可能”,要求戶部、工部酌情預備糧秣、軍械支援朝鮮,語氣平淡,並未渲染大戰將起的氛圍。

    大部分不知內情的文官,對此並未太過在意。

    朝鮮?倭寇?不過是蕞爾小邦的紛爭,天朝自有藩籬李成梁在彼,何須大驚小怪?

    朝議的焦點,依舊圍繞著漕運、賦稅、航海路,官立夢學等重大“國計民生”之事。

    然而,靖國公、兵部尚書戚繼光突然離京南下的消息,卻是讓在京官員摸不著頭腦了……

    萬歷十七年,十月十六日。

    北京城已有了深秋的肅殺。

    天空陰沉,鉛灰色的雲層低垂,寒風卷起落葉在街道上打著旋兒。

    正陽門外,一支規模不大卻異常精悍的隊伍已經集結完畢。數百名明軍身著甲冑,拱衛著一輛並不奢華卻異常堅固的馬車。

    馬車旁,數名身著甲冑的戚家軍舊部親兵肅立,目光如電。

    在馬車旁,京營的幾位勛貴將領前來送行。

    短暫的寒暄和叮囑之後,戚繼光在馬上抱拳︰“諸公,京畿重地,安危系于諸君,戚某先行一步!”

    “靖國公一路珍重!”眾人紛紛還禮。

    此時,一些聞訊而來的官員也聚集在不遠處,低聲議論著︰“靖國公這是要去何處?如此陣仗?”

    “听說是奉旨檢閱浙江、福建水師……”

    “檢閱水師?何須國公親自出馬?”

    “是啊,國公爺年事已高,陛下怎忍心讓他再受舟車勞頓之苦?”

    “莫不是東南有變?可沒听說啊……”

    “東南怎會有變,東南可不能有變啊……”

    議論聲中,夾雜著對老將遠行的感慨和對未知的揣測。

    戚繼光上了馬車,之後沉聲下令︰“出發。”

    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遍整個隊伍。

    馬蹄聲起,車輪轔轔。

    這支小小的隊伍,在數百名親兵的護衛下,頂著深秋的寒風,向著帝國的東南財賦重地、也是未來可能的烽火前線,堅定地駛去。

    車駕旁那面代表靖國公威儀和皇帝授權的猩紅大 ,在風中獵獵作響,

    “東南……老夫,又回來了。”

    ……………………

    第九章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989章 東南,老夫回來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989章 東南,老夫回來了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