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977章 戲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977章 戲言?

    張學顏,申時行心中大為震驚,不過,更震驚的事情還在後面。

    這里不是北京城,不是乾清宮,而是民間的一處新興的學堂,遠離了最高權力殿堂的束縛,一向沉穩的天子,像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一般,開始說一些讓傳統觀念無法容忍的事情。

    朱翊鈞仿佛沒看到他們眼中翻騰的驚濤駭浪,繼續沉穩地說道,每一個字都在顛覆著千百年來森嚴的儲君培養鐵律︰“朕實際上想了很長時間了,待皇兒年齒稍長,學問根基扎實之後,便讓他先到學堂當個兩三年的教書寫生,二十歲入朝觀政!”

    “六部諸司,皆需輪轉歷練!”

    “非止旁听,更要親理庶務!”

    “朕要讓他知道,朝廷一道旨意如何擬定頒行,國庫一粒米、一枚錢如何征繳支用,邊關一兵一卒如何調遣糧秣,刑名獄訟如何明斷秋毫,河工漕運如何維系國脈……”

    “嘶……”張學顏只覺得一股寒氣從腳底直沖頭頂,幾乎站立不穩。

    讓儲君在六部輪值,親理庶務。

    這等于讓未來的皇帝在登基前,就深度介入、甚至實際掌控了帝國最核心的行政運作!

    這……這不好吧。

    大明延續兩百年的權力格局也會發生徹底的變化。

    申時行竭力穩住心神,但指尖已不受控制地微微顫抖。

    陛下這構想,何止是突破,簡直是翻天覆地!

    讓儲君在六部輪值,這固然能使其通曉政務,但其間權力如何交接……

    如何避免儲君過早形成自己的班底、甚至與現任重臣產生沖突?

    這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朝局動蕩的禍源……

    朱翊鈞的目光卻越過他們,投向課室窗外那片孕育著希望的田野,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和深遠的謀劃︰“中樞歷練之後,待到澍兒年近三旬,心智成熟,識見廣博之時……”

    他頓了頓,拋出了那石破天驚的下半句︰“朕還要讓他外放地方!”

    “外放?!地方?!”

    申時行和張學顏再也控制不住,幾乎是失聲驚呼出來。

    兩人臉色瞬間煞白,如同听到了最荒誕不經的囈語!

    讓儲君、未來的天子,離開中樞,離開京師,去擔任地方官……

    這不是取亂之道嗎。

    兩人心亂如麻,看向天子,一個念頭出現在了張學顏的心中。

    陛下當明君,馬上就要做了小二十年了,難不成年齡到了,血脈覺醒,開始搞事情了……就跟世宗皇帝到了年齡,開始瘋狂修道,穆宗皇帝到了年齡,開始瘋狂問香。

    “不錯!”

    “或為一府知府,任期,四到五年!”

    “必須實任!”

    “非是遙領虛餃!朕要他親自坐堂斷案,親自巡行田畝,親自體察民瘼,親自與那些胥吏、鄉紳、生員、乃至販夫走卒打交道!”

    “朕要他親眼看看,朝廷的德政是如何在地方施行的,又是如何被層層盤剝扭曲的!”

    “朕要他親耳听听,那升斗小民的哀嘆與期盼!”

    “更要緊的是,朕要他親手去治理一方,嘗一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滋味,也嘗嘗那掣肘艱難、百事纏身的苦楚!”

    “唯有如此,日後,他才知道何為‘民’,何為‘官’,何為‘治’!才知道這江山社稷的分量!”

    朱翊鈞的話語,如同重錘,一下下砸在申時行和張學顏的心坎上。

    這……這簡直是亙古未聞!

    徹底顛覆了“天家貴冑,不履賤地”的千年鐵律。

    儲君本應深居九重、唯務典學,這才是祖宗家法啊。

    而天子的想法,簡直是離經叛道。

    听著朱翊鈞的話後,兩人仿佛看到了儲君身著七品鵪鶉補服,在地方衙署升堂理事,與三教九流周旋的景象……

    這畫面,沖擊力太大,讓他們完全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階級!

    身份!

    體統!

    安全!

    讓儲君置身地方,萬一……萬一有個閃失,如何是好?

    即便是儲君安全無憂。

    那萬一,在京的天子有了事呢?

    他們看向朱翊鈞時,看到的只有一張無比堅毅、目光灼灼如火的側臉。

    那神情,絕非一時興起的狂想……

    朱翊鈞似乎感受到了兩位重臣內心翻江倒海的巨浪和無聲的抗拒。

    他緩緩轉過身,目光如電,直視著申時行和張學顏那震驚到失語的臉龐︰“二位愛卿,可是覺得朕……過于跳躍?有違祖制?甚或……荒誕不經?”

    他的語氣平靜,卻蘊含著巨大的壓力。

    申時行和張學顏猛地驚醒,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申時行趕忙說道︰“臣……臣等不敢!陛下深謀遠慮,為江山社稷計,為……為殿下將來計,用心良苦!臣等……唯有嘆服,不過……不過……”

    他聲音干澀,話語蒼白,此時此刻,任何勸阻的言辭都無法說出口來。

    而閣老都無法勸阻,張學顏也斷然沒有其他的話要說。

    當然,這個時候天子所說的話,是在鄉野間說出口的,到底是謀劃許久,還是臨時起意……

    兩個人都不清楚。

    此時也只能當作,天子臨時起意,回到了宮中後,明白九重天之上,與鄉野之間的區別後,再改主意。

    朱翊鈞看著跪伏在地、身體微微顫抖的兩位股肱之臣,目光深邃。

    他知道這構想驚世駭俗,阻力如山。

    但他更清楚,一個只知深宮權術、不諳民間疾苦、不通實務運轉的皇帝,于國于民,絕非幸事。

    他扶起兩人,語氣緩和了些,卻依舊堅定︰“朕知此事干系重大,皆需爾等與朕,從長計議,細細斟酌,擬定萬全之策。然此乃朕為大明千秋計所定之方略,斷不可易,今日之言,爾等謹記于心,待時機成熟,再議不遲。”

    “臣……遵旨!”申時行和張學顏深深一揖,聲音帶著難以言喻的沉重與一絲茫然。

    他們知道,今日這鄉野蒙學課室中的一番話,已在帝國未來的權力圖譜上,投下了一道漫長而充滿未知的陰影……

    幸得這是數十年後的事情了。

    數十年後,兩個人想必早就該致仕了。

    陛下這柄為儲君打造的、欲使其深入骨髓了解國情的“礪劍”,究竟是開盛世新局的聖器……

    還是攪動朝野風雲的凶刃?

    無人可知。

    即便是天子,自己也不知道。

    而一旁的朱常澍卻是非常興奮……想來,聰明的他,也能夠听懂自己父皇在說什麼。

    朱翊鈞不再多言,他最後看了一眼這間簡陋卻承載著帝國未來一絲微光的課室,隨後轉身,大步走出了房門。

    微風吹過新翻的泥土,帶著青草的氣息,遠處田野上,已有農人開始備耕……

    而此時的朱翊鈞雖然不到三十歲。

    但他也開始,備耕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977章 戲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977章 戲言?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