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朝鮮朝堂上,四黨早就成了過去式了。
有話語權的,只有本土朝鮮黨,以及“李黨”,又稱明黨。
在面對李成梁的暴權之下,原本意見不合,爭權奪利的士人們,有了共同的敵人。
那就是李成梁。
有了敵視李成梁的人,便也有了依附于他的人。
就那剛剛那個矮胖的兵曹,就是明黨之首,名為金正三。
若不是投在李成梁麾下,他豈能成為重臣。
雖然朝鮮的這兩個黨派,還是本土黨人數眾多,實力最大,但實力大,不代表說話聲音大。
因為明黨背後是朝鮮三軍。
他們雖然掌握的實權部門,就兵曹一部,但他們的說話聲音是最大的。
柳成龍氣得渾身發抖,指著那兵曹判書金正三︰“你……你們……這是置百姓于水火!是飲鴆止渴!”
他轉向李虅,老淚縱橫︰“殿下!不可啊!強行征斂,必生民變!屆時內憂外患,朝鮮危矣!”
殿內頓時吵成一團。
“李黨”官員咄咄逼人,以“大局”、“恩典”、“軍功”壓人。
柳成龍等少數還保持著本土立場和清醒認知的官員則據理力爭,痛陳利害。
今天要肉,明天豈不是要跟朝鮮三軍中那一大幫光棍要婆娘了,在往下走幾年,朝鮮豈不都是朝鮮三軍的家眷,親屬了。
那他們還能欺負誰去呢。
這怎麼能允許呢。
明明是本土黨的人數更多,但“李黨”在暴力機器的支持下氣焰囂張,原本勢力龐大,充斥朝堂的本土黨派,卻是處于弱勢一方。
李虅坐在王座上,看著下面爭吵的臣子,感覺頭痛欲裂。
他知道柳成龍說的是實情,有道理,是肺腑之言,可他有什麼辦法呢。
柳成龍也不敢去跟李成梁講道理去啊。
李黨官員的叫囂,與其說是建議,不如說是傳達李成梁的意志,是赤裸裸的威脅。
他疲憊地閉上眼楮,過了好一會兒,爭吵聲漸漸平息,所有人都看向他,等待他的裁決。
“議政府……會同戶曹、兵曹……速議籌措之法。”
“柳愛卿……”他看向柳成龍,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和懇求,“大局為重。”
“十萬斤肉……務必……如期……籌措到位。”
他頓了頓,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說出了那句錐心刺骨、卻又不得不說的話︰“只能在苦一苦百姓了……”
他可不心疼百姓,他心疼的只是自己。
說起現在的李虅也是夠悲催的,被李成梁欺負了,還不敢給天子告狀,純純的打碎牙齒往肚子里面咽。
寧國公府
沉重的甲冑被兩名侍女小心翼翼地解開、卸下。
內襯早已被汗水浸透,緊貼在李成梁壯碩的身軀上。
他長舒一口氣,一股帶著汗味的熱氣在室內彌漫開來。
“熱煞人也!”李成梁低聲罵了一句。
之所以在宮里面說完就走,最大的原因就是穿著甲冑他熱啊。
侍女們動作輕柔而迅捷,為他換上輕便的絲質常服。
冰涼的衣料貼在皮膚上,帶來一絲舒爽。
他這才放松地靠坐在鋪著涼簟的太師椅上,接過另一名侍女奉上的冰鎮湯茶,仰頭咕咚咕咚灌了下去,喉結滾動,發出滿足的嘆息。
秦得倚在一旁詢問李虅是否同意。
李成梁輕笑一聲︰“本帥到了王宮內,他就差點喊爹了,他敢不同意嗎?”說完之後,又是輕笑一聲。
這種沒人管的感覺,太棒了。
在遼東的時候,還有大明朝的巡撫,御史盯著,跑到這里來,那可真成了土皇帝。
秦得倚聞言,臉色有些凝重︰“帥爺,咱們是不是有些過分啊,小帥爺可是給末將又來了信,讓末將提醒帥爺,要……“
“要什麼,媽的,這個小兔崽子,一年到頭給他老子寫不了幾封信,倒是跟你的話挺多的,哼,覺得他老子會連累他。”李成梁是越說越生氣,手上也有了些許動作。
秦得倚聞言,只好低下頭去,不敢言語。
正好在這個時候,親兵引著清涼殿里那名僅著薄紗、此刻花容失色、瑟瑟發抖的舞姬來到了內室。
這個舞姬的到來,也算是解除了秦得倚被罵的危機。
此時的舞姬已經換上了朝鮮宮裝,若是朱翊鈞看到,定會驚呼一句,這他媽不是高配版大長今嗎。
她被帶到李成梁面前,深深低著頭,大氣不敢出。
李成梁目光在其身上掃過。
他伸出手,隨意地捏住下巴,迫使她抬起頭。
“嗯,皮膚倒是滑嫩。”李成梁捏了捏她的臉蛋,語氣平淡無波
“不錯。姿色尚可。”
他滿意地點點頭,仿佛只是確認了自己的“戰利品”完好無損。
隨即,他目光瞥向一旁的秦得倚,像是忽然想起什麼無關緊要的小事︰“老秦啊,跟著我鞍前馬後也辛苦了。喏,這個,賞你了。”
“帥爺,末將不好這口啊……”秦得倚趕忙推辭。
上一個搶蒙古妃嬪暖被窩的涼國公,那下場,大明朝誰不知道啊。
李成梁硬。
他可不敢這麼硬。
“放屁,你小子是不好這口嗎?別以為我不知道你什麼心思,沒事,這不是嬪妃,是舞女,你說,你不是李虅的妃子啊。”
舞姬听了之後,趕忙搖了搖頭。
隨後,李成梁看向了秦得倚︰“放心了吧,給你,你就要,在遼東的時候,咱們什麼樣,到了朝鮮,也是一樣的。”
“是,帥爺。”秦得倚知道,這自己要是在推脫,李成梁可就真的惱了,當下,只能點頭應是。
“帶回你府上吧。”
“是,帥爺。”
秦得倚帶著舞姬離開之後,李成梁看著兩人的背影,眯起了眼楮。
“這個李虅……”
“真能忍啊。”
“都這樣了,他竟然不翻臉。”
“他不翻臉,搞陰謀,我怎麼發飆呢……”
自從李成梁組建新軍後,便也開始朝著倭國內部派遣內諜,在經過評估之後,李成梁給天子上了奏疏,倭國內部豐臣秀吉大勢已成,大明朝進去扶持其他勢力,只能肉包子打狗了……
倭國入侵朝鮮,也就是這七八年的事情。
李成梁便想著早點解決朝鮮的內部問題,換一個年齡小一些的國王……這樣更容易把控些。
可是,李虅,是真的能忍……出乎他的意料……
………………
馬上閏月了,老李這邊的活少了很多,清閑了些,就趁著這一個月多趕趕進度……以後每天三張保底,四張,五張是常態,啥時候爆更,都是被十張左右……六張都不能算是爆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