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851章 簽訂國書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851章 簽訂國書

    李虅听完天子的話後,聲音更加“懇切”︰ “陛下恩德,臣國上下,永世不忘!朝鮮僻處海隅,得蒙陛下如此垂憐,實乃列祖列宗庇佑,臣……臣……” 他似乎激動得有些語塞,隨即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猛地抬起頭,臉上帶著一種近乎諂媚的、豁出去的表情︰ “陛下!臣……臣尚有一事,懇請陛下恩準!”

    “哦?何事?” 朱翊鈞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怎麼還有事情讓朕恩準呢。

    李虅深吸一口氣,大聲道︰ “臣有一王妹,名喚李貞淑,受封貞慎翁主。年方二八,自幼仰慕中華天威,更心系天顏,臣此番來京,翁主殿下依依不舍,言道恨不能親身隨行,一睹陛下聖顏,臣……臣臨行前,翁主殿下千叮萬囑,懇請臣務必轉達其拳拳敬慕之心!”

    他頓了一頓,聲音拔高,帶著一種獻寶般的急切︰ “臣感念陛下天恩,無以為報!已命人星夜兼程,護送貞慎翁主殿下北上!算算時日,船只應已過登州,不日便可抵達京師……”

    “臣……臣斗膽,懇請陛下念在翁主一片赤誠,允其入宮侍奉!若能常伴陛下左右,得沐天恩,不僅翁主三生有幸,更是我朝鮮舉國之無上榮光!”

    此言一出,武英殿內瞬間陷入一種奇異的寂靜。

    所有明朝大臣的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李虅身上。

    海瑞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絲鄙夷,申時行目光深沉,若有所思……

    武將勛貴們則多是露出玩味或了然的神色。

    獻妹!朝鮮國王竟在朝堂之上,那麼多大臣面前,公然向天子進獻自己的王妹!

    這多少有些沒底線了。

    按照道理來說,這應該是私下說的事情。

    朱翊鈞顯然也愣了一下。

    他目光深邃地看著殿下躬身不起、姿態謙卑到近乎諂媚的李虅。

    這位朝鮮國王,還真是……

    不過這倒也符合藩屬國尋求庇護的常例,也顯示了他李虅的“至誠”。

    短暫的沉默後,朱翊鈞臉上緩緩綻開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

    他沒有立刻表態,但那笑容中的滿意和一種盡在掌握的掌控感︰ “呵呵……李虅你拳拳之心,朕……知曉了。”

    “貞慎翁主遠道而來,舟車勞頓。待其抵京,自有禮部官員妥善安置。一切,待其入京後再說。”

    朱翊鈞的語氣平淡,卻為這場獻妹之舉定下了基調——他收下了這份“禮物”。

    這不僅是對李虅懂事的獎賞,更是將朝鮮王室更深一層綁上大明戰車的象征。

    “臣!叩謝陛下隆恩!”

    武英殿內,這場決定朝鮮命運的朝會,最終在一種混合著威壓、算計、交易和一絲桃色意味的氛圍中,落下了帷幕。

    大明帝國天子得意志,如同無形的巨網,已經將朝鮮半島牢牢籠罩。

    而朝鮮國王李虅,在付出了尊嚴、未來財政和一位王妹的代價後,終于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援助”。

    只是這援助的滋味,究竟是苦是甜,恐怕只有他自己,和即將踏上朝鮮土地的李成梁,才能真正體會了……

    這個結果,大明朝官員們同意,朝鮮國王同意,算是雙方都能接受的……

    禮部官員捧上兩份早已備好的、用明黃綢緞裝裱的國書文本,置于御階之下特設的案幾之上……

    首輔申時行率先起身,步履沉穩地走到案前,代表內閣,鄭重地取出一方刻有“建極殿大學士”的象牙大印,飽蘸朱砂,在國書末尾“大明帝國”落款的下方,端端正正地鈐上了鮮紅的印記。

    緊接著,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在朱翊鈞的示意下,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個紫檀木匣,打開金鎖,取出那方象征著至高皇權的“皇帝之寶”玉璽。

    在無數道目光的注視下,馮保深吸一口氣,將玉璽穩穩地按在了朱砂印泥上,隨後,帶著千鈞之力,將它清晰地蓋在了申時行印璽的上方!

    那方方正正的鮮紅印記,如同烙鐵,宣告著大明帝國對這份協議的認可。

    輪到李虅了。

    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復雜情緒,在禮官引導下走到案前。

    他身後一名隨從恭敬地捧上一個紫檀木盒,李虅親手打開,取出一方同樣材質上乘、但規制明顯小了一號的玉印——這正是大明冊封朝鮮國王時所賜的王印。

    他雙手微微顫抖,卻異常堅定地將王印重重地按在了屬于“朝鮮國王”的落款處。

    鮮紅的印文,與上方那兩方巨大的朱印相比,顯得如此渺小,卻又如此沉重。

    它代表著朝鮮李氏王朝,親手將未來數十年的財政命脈和部分軍政大權,抵押給了北方那個龐大的宗主國……

    國書交換,一式兩份。

    一份由馮保恭敬收起,存入大內秘檔,另一份則由李虅雙手捧過,如同捧著千斤重擔,卻又像是拿到了救命稻草。

    塵埃落定。

    數日後,得到天子“恩準歸國”旨意的李虅,歸心似箭。

    離京前,他做了一件在所有人意料之中、卻又顯得格外“殷勤”的事情——親自遞上名帖,前往寧國公府拜會即將成為他“太上王”的李成梁。

    這次李成梁也不病了,熱情招待。

    寧國公府偏廳,燈火通明。

    與武英殿的莊嚴肅殺不同,這里的氛圍刻意營造著一種“賓主盡歡”的融洽。

    珍饈美饌流水般呈上,既有遼東風味的烤獐子、炖鹿筋,也有朝鮮特色的泡菜,更有京師名廚精心烹制的佳肴。

    然而,宴席的主角,顯然不是這些菜肴。

    李虅臉上堆滿了近乎諂媚的笑容,親自為李成梁把盞斟酒︰ “公爺,小王在京中這些時日,多蒙國公爺照拂!此番國公爺不辭辛勞,親率王師赴我小邦整飭武備,此等恩德,小王……小王實在是感激涕零,無以為報啊!”

    說著,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姿態放得極低,“公爺此去,就是我朝鮮的定海神針!小王及朝鮮上下,必竭盡全力,唯公爺馬首是瞻!公爺但有所命,朝鮮舉國,莫敢不從!”

    這情緒價值提供得很是到位。

    李成梁也非常滿意︰“好說好說……”

    “公爺威震寰宇,功勛蓋世,小王每每思及,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此番前去朝鮮,救我國難,公爺就如同……如同小王再生父母一般!小王恨不能……恨不能……”

    他激動得有些哽咽,後面那句“拜您為義父”幾乎就要脫口而出,好在最後一絲理智尚存,硬生生憋了回去,只是用無比熱切的眼神望著李成梁……

    李成梁端坐主位,坦然受之。

    他須發微白,面龐紅潤,一雙虎目精光四射,他听著李虅的奉承,看著這位藩屬國王在自己面前如此謙卑,很是滿意。

    他哈哈一笑,聲若洪鐘,拍了拍李虅的肩膀︰“殿下言重了!老夫此去,只為替陛下分憂,替殿下掃除倭患,練出一支能保境安民的兵來,殿下放心,只要有老夫在,倭寇總有一日會被剿滅得,到時候朝鮮也能擁有一支能戰之軍……”

    酒過三巡,氣氛愈發熱絡。

    李成梁借著酒意,開始毫不客氣地指點朝鮮江山,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霸道︰“殿下啊,老夫是個粗人,說話直來直去。這練兵打仗,第一要緊的是什麼?是銀子!是糧餉!是軍械!”

    他目光炯炯地盯著李虅︰“老夫到了漢陽,第一件事就是找你們的……嗯,戶曹判書!該撥的銀子,一文錢也不能少!該給的糧秣,一粒米也不能缺!該買的的刀槍火銃、戰船甲冑,一件也不能拖沓!殿下,你可得給老夫撐腰啊!”

    李虅連忙點頭如搗蒜︰ “一定!一定!小王一定全力支持,國公爺放心,小王回去就嚴令戶曹,一切所需,優先供給,絕不敢有半分拖延!”

    李成梁滿意地點點頭,隨即話鋒一轉,帶著一股森然煞氣,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那就好,殿下是個明白人!不過嘛……老夫丑話說在前頭。若是哪個不開眼的戶曹判書,敢跟老夫玩陽奉陰違、哭窮耍滑那一套……哼哼!”

    他猛地將酒杯往桌上一頓,發出“砰”的一聲悶響,嚇得李虅一哆嗦︰ “殿下,你可得站在老夫這邊!該換人,就立刻給老夫換掉!換上來的要是還敢不給……老夫就替你把他給‘ 嚓’掉!殺一儆百,看誰還敢誤了軍國大事。”

    說完之後,李成梁又是一陣哈哈大笑。

    這充滿血腥味的“玩笑話”,伴隨著李成梁豪邁卻令人膽寒的笑聲,在廳堂內回蕩。

    周圍來的朝鮮侍從無不噤若寒蟬。

    李虅臉色瞬間白了一下,但隨即又堆滿了笑容,忙不迭地應承︰

    “是是是,公爺說得極是,軍國大事,豈容懈怠?若有此等蠹蟲,公爺只管按軍法處置!小王……小王絕無二話!一切,全憑國公爺做主!”

    他心中雖然對李成梁的霸道感到一絲驚懼,但更多的是一種扭曲的安心——有這樣一位殺伐果斷的“太上王”坐鎮,朝鮮的軍隊,或許真能練出來吧……

    至于那些可能掉腦袋的官員……為了大局,犧牲幾個,又算得了什麼……

    這場充斥著奉承、許諾、威脅與交易的宴會,最終在一種表面和諧、內里各懷心思的氛圍中結束。

    李虅帶著復雜的心情離開了寧國公府,準備踏上歸國的航程。

    而李成梁,則站在府門前,望著李虅遠去的車駕,臉上露出了志得意滿的笑容。

    朝鮮,那片等待他去征服和掌控的土地,仿佛已近在眼前。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李成梁,確實有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他原本以為自己要老死在京城了,誰曾想,還有機會去外藩作威作福呢……

    機會難得,需要珍惜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851章 簽訂國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851章 簽訂國書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