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不是跟以前一樣,出門在外給家里面惹了禍,躲不過……又用起了老招數,裝病?”
“你個不孝子啊,你爹都病成這樣,弄不好今天晚上都扛不過去,你還在這說著風涼話。”
張四維故作虛弱的說道,說這話的時候,張四維還是眯著眼楮,仿佛他連睜開眼楮的力氣都沒有了。
”呵呵,父親,恕兒子愚笨,若是父親病的這麼嚴重的話,床邊站著的應該是郎中吧,怎麼,是侍女呢,而且,兒子觀望,父親生龍活虎,也不像生病的人啊。”
“父親啊,做了錯事,就要認下,裝病一味的逃避可是不行的。”
“你……”
張四維猛地睜開眼,渾濁的眼底哪有半分病態,霍地坐起身來,動作之利落,全然不像剛才還“忽忽冒汗”的病人。
他指著張丁征,手指因為激動而微微發抖︰“你這混小子,在這里胡說什麼,我不裝病怎麼行……”
“我這是為了自己裝病嗎,我是為了你,為了你大哥,為了咱們家,還為了你那個野種……”
“今日惹了天爺的雷霆之怒,陛下正在氣頭上,我再跑去上朝,在天子面前晃悠?那不是找死嗎??”
張丁征趕忙問道︰“到底怎麼回事?陛下因何動怒?”
他一听說自己老爹從宮里面出來,就身體不舒服,立馬就清楚,肯定又有事了。
這才慌慌忙忙趕來。
“還不是為了浙江那攤子事!涂澤民死了……”
“數月前,兒子去了浙江,也見過涂澤民一面,當時他面無血色,沒想到,那一次見面竟是最後一面,不對啊 ,他死了,跟你惹禍又有什麼關系?”
說完之後,張丁征立馬眼楮瞪大極大,他好像想到了一點。
“巡撫位子懸空,我……我看宋應星熟悉海事,便向陛下舉薦了他,接任巡撫……”
“宋應星?”張丁征失聲叫道,臉色瞬間變得比張四維剛才裝病時還難看。
“父親,你怎麼那麼糊涂,寧波?李崇德那爛攤子還沒徹底撇清呢!您怎麼又去踫浙江!”
張四維猶自嘴硬,但底氣明顯不足,“宋應星確有才干,熟悉開海事體,我舉薦他,也是為朝廷著想,為開海大局著想,有何不可?沒成想陛下誤會了我,是想著借此安插自己的親信。”
“哎……”
張丁征听完老爹的話後,猛地站起身,在床邊煩躁地踱了兩步︰“爹!我的親爹!您是真糊涂還是假糊涂?浙江,尤其是寧波港,那是天子開海新政的命根子……”
“是金山銀海啊……”
“你膽子什麼什麼時候變得那麼大……”
“海事衙門,那是陛下手里捏著的最肥、最要緊的衙門嗎,人事大權,陛下恨不得親自抓在手里,您以為還是以前吏部說了算的時候……”
說話間停下腳步,轉過身,盯著父親,眼神復雜,既有擔憂,更有一種近乎絕望的焦慮︰“您舉薦宋應星?那不是給陛下推薦人才,那是在往陛下最看重的海事衙門里塞您認為‘可用’的人!您這是在跟陛下爭權,爭寧波港啊……”
“這往小的說,是心懷鬼胎,圖謀不軌,往大了說,是結黨營私,把持朝政。”
張四維被兒子這番連珠炮似的分析砸得頭暈目眩,尤其是那句“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如同重錘擊在胸口,讓他臉色由白轉灰,冷汗這次是真的冒了出來,浸透了里衣。
他張了張嘴,想反駁,卻發現自己竟無言以對。兒子的話,句句切中要害,把他那點僥幸心思剝得干干淨淨。
張丁征看著父親瞬間萎靡下去的樣子,心里更是冰涼一片。
他腦中飛速盤算著,以前靠著父親閣老的身份,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可如今,他站的越來越穩,父親非但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成為他的助力,反而因為接連觸怒聖心,成了他最大的隱患……
這已經不是助力,這成了自己的催命符,成了拖累……
讓張丁征更恐懼的點在于,皇帝陛下定會以為,張四維舉薦人前往浙江,是跟自己商量過的。
這一下子就到了自己的身上了。
不行!必須止損!
這個念頭一旦升起,就再也壓不下去。
他深吸一口氣,仿佛下了極大的決心,重新走到床邊,聲音低沉,帶著一種近乎殘酷的冷靜︰“爹,”
“兒子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您听了別動氣。”
張四維茫然地抬起頭。
“兒子看……這朝堂風雲,您怕是……玩不轉了。”
“你……你這話什麼意思?”
“要不……咱……咱告老還鄉吧?回蒲州老家,頤養天年。遠離這是非之地,陛下眼不見心不煩,你或許還能落個平安終老,兒子呢,也能得一個海空天空嗎……”
“告——老——還——鄉……”
“混賬東西!老夫為官幾十載,位極人臣,門生故舊遍天下……你……你這不孝子……竟敢叫老夫告老還鄉……滾,給我滾出去,你爹還沒死呢,輪不到你來安排後路,滾……”
“爹啊,你別急啊,兒子這都是為了你好,再怎麼說,你已經位極人臣了,在干下去,也沒什麼意思,更何況你就不為你小兒子著想,你也要為大哥,二哥著想啊,他們的仕途可是咱們家天大的事啊……”
張丁征苦口婆心的勸解道。
“閉嘴吧你,正是因為為你們著想,我才裝病的,陛下過了氣頭,我照樣是禮部尚書,天子近臣……這樣,你兩個兄長的仕途才能有人保駕護航啊……”
張丁征看著真的生氣的老父親,嘆了口氣︰“您再想想……兒子告退……”
說完這些,便匆匆退了出去。
而等著張丁征離開房間後,張四維重新坐在了床上,他在思考張丁征剛剛說的那些。
可他終究是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
因為張四維對于一件事情,非常清楚,甚至感悟頗深。
小兒子聰明,榜上了天子,他並不擔心,可他大兒子,二兒子進入仕途,老老實實,本本分分,自己在任上,他們才能逐步進步,若是自己離開了權力中心,弄不好兩個兒子連個京官的位置都保不住。
遍布天下的門生故吏,確實存在……
但人走茶涼……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