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暖閣之中。
朱翊鈞躺在龍榻上,這里的環境與他在京師經常居住的環境非常相似,包括氣味。
也是出來一個多月的時間,睡得最踏實的一次。
之所以睡得踏實,主要原因是,這里足夠安全。
恍恍惚惚中。
朱翊鈞意識變得清晰,他好像又做夢了。
這個夢境中,沒有他的皇爺爺,沒有他的父皇,也沒有一點皇權的影子……全是民間普通百姓的影子。
就連他自己都仿佛變成了普通的大明朝百姓。
他仿佛化作一縷無形的清風,穿梭于大明的萬里山河之間,他又仿佛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人,出現在了一個特定的環境中。
江南水鄉,烏篷船悠悠劃過碧波,船舷兩側漾起細碎的漣漪。
岸邊,青磚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新嫁娘身著大紅嫁衣,蓋著精美的紅蓋頭,在鞭炮聲與歡笑聲中,登上花轎。
送親隊伍一路敲鑼打鼓,喜娘清脆的歌聲回蕩在街巷︰“一拜天地謝恩情,二拜高堂孝雙親……”
新郎官騎著高頭大馬,春風滿面,胸前的大紅花隨著步伐輕輕晃動。
街道兩旁擠滿了看熱鬧的鄉親,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孩童們追逐嬉戲,拋灑著喜糖,空氣中彌漫著甜蜜的氣息……
而這個時候的朱翊鈞就在滿是笑容的人群中……同樣也在笑著……
金色的麥浪一望無際,隨風起伏,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百姓們揮舞著鐮刀,頂著烈日,裸露在外的皮膚被曬得黝黑,在田間忙碌著,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卻難掩臉上的喜悅……打谷場上,驢子拉著的石 碾過麥堆,金黃的麥粒簌簌落下,堆成一座座小山……
大明的海邊,白帆點點,漁舟唱晚。
漁民們滿載而歸,船艙里活蹦亂跳的魚蝦閃爍著銀光,眾人齊心協力將漁網拉上岸,歡呼聲此起彼伏。
漁村的空地上,架起了幾口大鍋,烹煮著新鮮的海味,香氣四溢。村里正在舉辦豐收宴,男女老少圍坐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慶祝這來之不易的豐收……
山腳下的村落,炊煙裊裊,孩童們在曬場上追逐著五彩的蝴蝶,老人們聚在一起,講述著今年的好收成……
夢境中的每一幅畫面,都充滿了生機與希望,每一張面孔,都寫滿了滿足與幸福。
而朱翊鈞在夢中看的清楚,他沉醉其中,不願醒來,這一刻,他忘卻了帝王的身份,只願夢中的祥和與安寧,能夠持續下去……
等到了第二天,朱翊鈞醒來之後,連臉都沒有洗,便讓馮保給自己準備筆墨紙硯。
而後,提筆以夢中情景,寫下了這個時空數百年後,唯一一首,在課本上讓小孩子們全篇背誦的詩……
“金鑾初醒憶華胥,萬井煙光入望奇。”
“十里紅妝浮畫楫,千重麥浪接天際。”
“漁村燈火潮頭落,山寺鐘聲雲外遲。”
“願化甘霖滋九域,萬方同沐日月章。”
而後,朱翊鈞提名……“夢太平”
晨霧般的檀香混著宣紙墨香在蟠龍柱間縈繞。
朱翊鈞擱下狼毫,最後一筆"章"字的懸針豎如流星墜地,力透紙背。
宣紙上"夢太平"三個飛白大字尚未干透,墨跡蜿蜒如龍蛇游走……這一手字,也算是有了十幾年的功夫在里面……多少有些屬于皇帝的王霸之氣……
“陛下神來之筆,此詩既有建安風骨,又含盛唐氣象,當真是古今帝王第一絕唱!”
馮保弓著腰湊上前,甚至,還從袖子中掏出了一副眼鏡帶上。枯瘦的手指幾乎要觸到紙面︰
“尤其"願化甘霖滋九域"一句,足見陛下愛民如子之心啊……”
朱翊鈞揉著發酸的手腕,望著滿紙詩句,昨夜夢境中的笑語喧嘩仿佛還在耳畔回響。
烏篷船搖櫓聲、打谷場的吆喝、漁村飄來的酒香,此刻都化作宣紙上的墨痕︰“昨夜朕夢見天下升平,萬民同樂。那些景象鮮活如在眼前,朕唯恐夢醒即忘,才匆忙記下。”
“陛下初到南京便得此吉兆,定是太祖高皇帝在天之靈庇佑!”話音未落,小太監已捧著溫熱的漱口湯茶進來。
朱翊鈞漱了漱口,而後吐在盆子中。
“如此祥瑞之兆,定要裱入紫檀木匣,懸于文華殿,讓後世子孫都知道,大明盛世當如夢中這般,要激勵著他們……”
“是,陛下,此事奴婢親自操辦。”
“對了,昨日你與張丁征在听松閣,都說了些什麼?”
“談了些今年賬簿的事情,當然,這個張丁征也給陛下進獻了些解悶的西洋女子,足足有五人……”
銅鶴香爐里的香灰突然簌簌而落。
“解悶?朕要的是河清海晏,不是奇珍異寶,也不是美色佳人……”說道此處,朱翊鈞略微停頓︰“罷了罷了,也是他一番孝心,帶回京師吧……你來安排,別讓外臣們 有所察覺……”
“是,陛下,奴婢清楚。”
隨後,朱翊鈞洗漱更衣,又開始用起了早膳,喝了一碗米粥後,朱翊鈞剛夾起一箸醬菜,廊下突然傳來尖細的通報︰“陛下,海瑞海大人求見!”
听到通報,朱翊鈞立即放下手中小碗,瓷碗磕在釉里紅碟上發出脆響……
他疾步跨出乾清宮門檻,三月的晨風裹著秦淮河的濕氣撲面而來。
漢白玉階下,那個熟悉的身影正扶著宮監的手,一步一步地拾級而上。
朱翊鈞注視著階下正往上走的海瑞,眼中有了些許的動容。
可能是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沒有見到海瑞,也可能是這段時間,他確實操勞過度。
曾如青松般挺直的脊背已彎成月牙,官服空蕩蕩地懸在身上,連往日凌厲如刀的眉眼,都被歲月刻出深深的溝壑……
這一切,在此時朱翊鈞的眼中,顯得這麼明顯。
海瑞每走一步,朱翊鈞都覺得像是踩在自己心口,怎會蒼老如斯?
遠處晨鐘悠揚,驚起宮牆下一片白鴿,他突然想起剛剛自己歇的"山寺鐘聲雲外遲"的詩句…………
原來太平盛世,從來不是夢中虛幻的圖景,而是有人在這塵世里,一步一印地跋涉出來的。
但朕的海卿,已經老了。
大明朝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海瑞了……
朝中還有誰,能替朕這般一步一印地跋涉下去……
…………
第四章……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