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567章 名菜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567章 名菜

    第567章 名菜

    拜帖連夜從杭州城出發,馬蹄聲在夜色中急促響起,信使快馬加鞭朝著寧波奔去。

    月光灑在道路上,映照著他匆匆趕路的身影,這份拜帖承載著浙江一眾官員的心思與忐忑,在寂靜的夜里傳遞著即將到來的會面訊息……

    第二日清晨,天色剛亮,涂澤民便帶著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等省府各級官員,浩浩蕩蕩地從杭州前往寧波。

    涂澤民坐在馬車里,閉目沉思……在北京城的日子,涂澤民是擔驚受怕,一回到浙江,心也安定下來了。

    抵達寧波後,眾人分別在不同的驛館見到了魏國公和都御史劉政。

    雖然帶著那麼多官員前去,但這些官員去了,也只是打了一照面,真正要跟都御史,魏國公談事情的還是涂澤民。

    涂澤民與魏國公兩人分主賓落座後,魏國公徐邦瑞抬手示意,即刻便有人上茶。

    徐邦瑞是第八代魏國公,其父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草包國公徐鵬舉,嘉靖年間南京京營,振武營兵變,他竟被作亂的士兵呼為草包,狼狽而走,全無名將風概。

    徐邦瑞是庶長子,其父徐鵬舉的夫人張氏早亡,沒有子嗣 。

    按照當時的制度,應該是庶長子徐邦瑞世襲爵位。

    但是徐鵬舉喜歡小妾鄭氏的兒子徐邦寧,請托于當時內閣首輔嚴嵩的兒子嚴世藩,封鄭氏為魏國公夫人,並請送徐邦寧到兵部學謀略……

    當時的兵部尚書劉采神態嚴厲的跟他說︰“立嗣應該立長子,你既然喜愛小兒子,就應該把他安排在一個安穩的位置上,若是你的長子不來,兵部是不會接受你這個小兒子的。”

    徐鵬舉沉默不言。

    他就只把兩個兒子都送到了兵部。在北京數年,徐邦瑞一直勤奮好學兵事,在京營中也待了數年,與他那游手好閑的弟弟完全不同。

    當然,為了能夠讓小兒子繼承爵位,這個草包國公又去巴結禮部,巴結高拱,被穆宗皇帝得悉後,下旨訓責了徐鵬舉,並且罰了他一年的俸祿,也絕了徐鵬舉費長利幼的想法。

    在徐鵬舉死後,最終徐邦瑞繼承爵位……

    徐邦瑞繼承國公爵位後,可是不敢有一刻忘記穆宗皇帝陛下的恩情,憑著忠誠,再加上他比自己的父親要優秀許多,在萬歷五年,擔任了南京守備,掌管了軍權。

    茶香裊裊升騰,彌漫在大堂之中。

    徐邦瑞輕抿一口茶,緩緩開口︰“在南京待的時間長了,整日被困于那四方城牆之內,此次出來走一走,到了寧波,才真切感受到這開海之舉,果真是大有益處。瞧這寧波的繁華盛景,著實令人驚嘆……部堂大人可是居功至偉啊……”

    涂澤民連忙欠身,恭敬回道︰“全賴陛下聖明,才有這開海之善政。寧波能有今日之繁華,皆是陛下的功勞……”

    自開海之後,寧波港千帆競發,萬商雲集 。

    西洋的紅毛番、東洋的倭人,還有南洋諸國的商賈,紛至沓來。

    碼頭上堆滿了琳瑯滿目的貨物,絲綢、瓷器、茶葉等中華物產,由此運往世界各地。而海外的香料、珠寶、奇巧之物,也不斷流入大明。

    城中街巷,人潮涌動,車水馬龍。

    無數百姓因這開海有了營生,或為船工,或做牙人,或經營店鋪,人口劇增,百業興旺,一片昌盛之象……

    徐邦瑞微微頷首,眼中露出贊賞之色,兩人就此話題展開,談古論今,對開海後的種種利弊、得失進行了深入探討,一時之間,大堂內只聞二人交談之聲,氣氛時而熱烈,時而舒緩……

    許久之後,涂澤民微微嘆息一聲,說道︰“下官剛從京師返回,臨行之前,陛下曾言,我一到杭州,魏國公便要啟程離開了,不如魏國公多待上幾日,下官想邀請魏國公再去杭州城轉一轉,領略一番杭州的湖光山色與市井繁華……”

    徐邦瑞自然听出了涂澤民話里的意思,他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說道︰“部堂大人的美意,心領了。只是此次出行,諸多事務纏身。陛下旨意我已明晰,不過,陛下可曾告知你,此次移營所需的軍費,需浙江承擔八萬兩。待我等走後,這銀子可要盡快移交至南京戶部。”

    涂澤民听聞,心中先是一緊,旋即又松了口氣,原本還擔心魏國公另有深意,不願離去,如今看來,只是這銀子的事。

    他連忙應道︰“魏國公放心,此事我自當全力辦妥。浙江定會按時將這八萬兩銀子移交至南京戶部,絕不敢有絲毫延誤。”

    說罷,兩人相視一笑,大堂內的氣氛也隨之輕松了些許 。

    與魏國公一番長談後,涂澤民馬不停蹄地前往都察院左都御史劉政下榻的驛館。

    見到劉政,涂澤民滿臉堆笑,拱手行禮︰“督御史,涂某特來探望。”

    劉政起身還禮,臉上卻並無太多笑意,只是淡淡地說︰“涂大人客氣了,快請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人坐定,劉正也不兜圈子,直截了當地說︰“涂大人,此次我來浙江,所見所聞,實在令人憂心。開海之後,這浙江官場竟滋生出如此龐大的利益群體,實在超乎想象。”

    涂澤民心中一凜,臉上卻依舊保持鎮定,說道︰“都御史所言極是。朝廷此前已以雷霆手段整治寧波港底層的運轉亂象,本以為能肅清積弊,看來還是不夠徹底。”

    劉政微微搖頭,目光如炬地看著涂澤民︰“那些不過是皮毛。根子上的問題,還在上面。就算下面換了一批人,只要上面的利益鏈條不斷,亂象隨時可能死灰復燃。”

    涂澤民額頭微微沁出細汗,他何嘗不知劉正所言屬實,只是這其中牽扯的關系太過復雜,想要連根拔起談何容易。

    換句話來說,自己都有可能是這個根子。

    他勉強笑道︰“都御史放心,下官定會全力清查,絕不讓朝廷失望。”

    劉正看著涂澤民,語重心長地說︰“涂大人,你如今主政浙江,政績固然重要,但切不可為了政績,把不該舍棄的東西都舍去了。為官一任,當以百姓福祉、朝廷安穩為重。若一味追求表面的繁華與政績,而忽視了背後的隱患,日後恐成大患啊。”

    涂澤民站起身來,恭敬地行了一禮︰“都御史教誨,涂某銘記于心。往後定當謹慎行事,嚴查官場弊病,還浙江官場一片清明。”

    魏國公徐邦瑞是武將,又是勛臣,皇帝讓干啥就干啥,見到涂澤民之後,也沒有說什麼難听的話,可劉政卻是文官,還是監察的文官,在萬歷六年才從北京城調到南京來任左都御史,之前他可是在海瑞身邊呆了數年的副都御史,他的話就很直接……

    當日,會談結束後,到了第二日,魏國公便率領著從南京調遣過來的軍隊準備返回南京。

    看著魏國公帶著軍隊離去,整個浙江官場似乎都松了一口氣……官印重新啟用,寧波港也開了,原本在海上停靠的船只,也紛紛進入入港口……

    眾人心中暗自揣測,看來朝廷還是要重用涂澤民巡撫大人的,這場風波或許就要平息了……

    然而,就在眾人逐漸放下心來,以為事情已經平息之時,京師又來了新的消息。

    都察院的王道成即將到浙江來擔任按察副使……人已經在路上了。

    這一消息瞬間打破了浙江官場短暫的平靜,剛剛送走魏國公,都御史,轉眼又從北京城來了一個按察副使,此來,不就是為了專門監察浙江本土官員的嗎。

    涂澤民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也是一沉。

    王道成的到來,究竟是協助按察使整頓浙江官場,還是監視自己呢……

    正月十一日,杭州城西子湖畔的望潮樓。

    三樓臨湖的&34;煙雨閣&34;里,十二扇雕花�門盡數敞開,晚風穿堂而過,將八盞琉璃宮燈吹得輕輕搖晃。

    涂澤民站在朱漆欄桿前,望著樓下緩緩駛來的一輛馬車。

    馬車剛剛停穩。

    急性子的王道成便跳下了馬車。

    看著望潮樓,以及眼前的西湖美景,冷笑一聲︰“真是好地方啊,美景……美酒……美人……到處都是黃金白銀……人在這種地方呆久了,只怕自家祖宗三代都要忘了。”

    說話間,他看到了樓上的涂澤民,當即臉上的冷笑隨即轉成了人畜無害的笑容。

    &34;道成兄!&34;涂澤民喚了一聲後,快步迎下樓梯。

    下了樓的涂澤民朝著迎面而來的王道成拱手︰&34;京師一別,不過數日,沒成想在杭州還能得見。”

    今日上午的時候王道成才到了杭州城,得知消息的涂澤民,便立即從寧波趕了回來,邀請王道成晚上用宴。

    王道成初來乍到,也不好直接拒絕。

    王道成拱手還禮︰“部堂大人折煞下官了,下官此來,是要在部堂大人麾下做事,本想著在部堂大人返回杭州之後,在去拜訪,沒成想,還要讓部堂大人設宴……”

    “道成兄,這話外套了些,快,請……”

    “部堂大人請。”

    隨後,兩人一前一後上樓。

    兩人上樓後,分賓主落座。

    小廝迅速上前,為二人斟滿酒。

    酒過三杯,涂澤民放下酒杯,神色看似輕松,眼底卻藏著一抹不易察覺的謹慎,開口道︰“道成兄,此番你來浙江任職,定是能大有成就,說來慚愧,這些年,浙江的官員多多少少都有點問題,這是本官的失職之處啊……”

    王道成嘴角微微上揚,笑容里透著幾分捉摸不透,說道︰“部堂大人言過了,下官不過是奉陛下之命,來這魚米之鄉,盡些綿薄之力。只是初來乍到,諸多事宜還得仰仗大人提點。”

    “你也知道的,這些年啊,都察院中得天子詔令外派的,只有您,和下官了……”

    “是,所以本官來說,道成兄在浙江必大有成就。”說完之後,涂澤民微微眯眼,手指輕輕叩擊著桌面,緩緩說道︰“浙江之地,看似繁華太平,實則暗流涌動。開海一事雖已塵埃落定,可官場里的那些陳規陋習,怕是一時難以根除。道成兄肩負監察重任,往後行事,怕是會觸及不少人的利益……不過,道成兄,也不要有太多的顧慮,不管什麼事情,本官跟道成兄都是站在一起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听到涂澤民的話後,王道成只是笑了笑,端起酒杯︰“部堂大人,都在酒中……”

    王道成是莽,是直,但卻不傻……

    如果說陛下對涂澤民非常信任,自己怎麼可能來到這里做按察副使。

    涂澤民邀請他用宴,也不符合官場的正常禮儀,這只能說明他多少有些心虛,想著早點從自己這里探查出來些許的消息。

    涂澤民說了那麼多,卻只換來王道成一句,都在酒中,當下臉上的笑容略有呆滯,不過,他還是端起酒杯,與王道成在飲一杯……

    窗外忽然飄來幾滴冷雨,打在雕花木窗上發出細碎的聲響……听著雨聲,涂澤民放下酒杯,隨後親自執箸,將魚眼挑到王道成碗中︰&34;這道醋魚要用三斤重的草魚,在西湖活水里餓養七日去盡土腥。火候最是關鍵………早一刻嫌生,晚一刻則老。&34;

    “名菜,西湖醋魚,道成兄嘗一嘗……”

    “多謝部堂大人。”說著,王道成將魚眼吃下,而後舉起了大拇指︰“西湖醋魚,人間美味……”

    涂澤民聞言笑了笑︰“待會把這一壺酒喝完了,在讓你嘗嘗龍井……”

    “哎呀,何必喝完酒呢,部堂大人,實不相瞞,下官我啊,不愛喝酒,只喜飲茶。”

    听著王道成的話後,涂澤民立馬安排人泡茶,不一會兒,兩盞茶便送了過來。

    &34;今年西湖邊頭茬的嫩芽。&34;涂澤民掀開茶蓋,&34;雨前茶雖好,終究不如明前金貴。道成兄不妨細品,這茶湯里的春意可還入得了口……&34;

    王道成端起茶盞卻不就飲,他忽然笑出聲︰&34;都說杭州茶講究&39;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39;,可下官在都察院時听說...&34;他突然壓低聲音,&34;去年清明暴雨沖毀了十八里茶坡,茶農損失慘重,不知這龍井的芽尖,是從哪座仙山采來的……&34;

    空氣驟然凝固。

    樓下傳來歌伎咿呀的唱曲聲,混著雨絲飄進閣內。

    涂澤民撫掌大笑︰&34;道成兄果然耳目靈通……不過...……茶農最懂時令,該采的茶,總不會誤了時辰……&34;

    “是,部堂大人說的是。”說著,王道成輕抿一口,而後嘆道︰“好茶,好茶……”

    隨後放下茶杯後的王道成看向涂澤民︰“對了,部堂大人,浙江的事情,下官知道的確實不多,可這第一日到杭州城,便總覺得不對勁,這里的同僚可比下官在都察院時的同僚,要長的貴氣,富態多了……難道浙江的氣候真的這麼養人……還是百姓們會養人呢……”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567章 名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567章 名菜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