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朱翊鈞沒有把這事當作一回事來看,可馮保卻是真的急了。
這個差事,可是他一直在做的。
現在好像弄巧成拙了,這可就是他的失職……
最為重要的是,從一開始,這是他自作主張做出的決斷。
馮保“撲通”一聲再次跪地,額頭上已然滲出細密的汗珠,聲音里滿是焦急與惶恐︰“陛下,這差事是奴婢辦得不好……都怪奴婢,想著周福,把這秘密長久地保存下去,沒想到還是出了岔子……”
“如今可不能讓太後發現真相啊,奴婢現在就派人,在今晚之前把李文貴的尸體掉包,只要換成其他人的,武清侯府開棺查驗,發現不是李文貴,自然就會以為他還活著,這事兒就能繼續瞞下去了。”
朱翊鈞苦笑一聲,而後站起身來,走到了馮保的身邊,親自將其攙扶起身。
“大伴啊,朕剛剛所說,陰謀詭計永遠成不了大事,你可真的沒有听進去啊……”
“朕可不是怪你,你管著司禮監夠辛苦的了,這些小事不用管了,開棺驗尸,知曉真相,朕可不會懼怕,母後深明大義,不會怪朕的……”
“朕雖知曉你對周福下手,沒有阻止,是因為周福欺騙了太後,按律他是該死的,可從來沒有想過,跟他一樣瞞天過海……”
“朕行的是大道,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事情該怎麼樣,便是怎麼樣……”
“大伴雖然是宮里面的人,可也是朕身邊最得力的助手,說是大臣也不為過,做大臣的,怎能一心撲在歪門邪道上呢,手段,權謀,可不僅僅是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啊……做的多了,反而影響到了大伴的聲譽,朕是不忍的……”
朱翊鈞的聲音平緩,安靜,仿佛充滿了力量。
而馮保听著朱翊鈞的話,心里面暖暖的……可他還是有些擔憂臉上依舊帶著不安,囁嚅道︰“陛下,可這李文貴的事兒……要是太後那邊真查出什麼,恐怕……”
朱翊鈞目光如炬地看向馮保︰“朕身為帝王,行事當以天下蒼生為重,以社稷安穩為要,區區李文貴之事,朕自有應對之法,大伴,不用憂心了……話說回來,還真的有一件事情,想讓大伴用心處理啊……”
說著,朱翊鈞又回到了御座上坐下︰“順義皇莊的那個叫,叫什麼來著……”
馮保趕忙道︰“陛下,順義皇莊的監管太監叫馮笛……”
“叫馮笛啊,是你孫子輩的吧。”
“陛下,奴婢無根之人,哪來的孫子呢。”說著,馮保低下頭去……祖宗孫子的事情在宮廷里面不是秘密,可作為皇帝對待這種情況,就沒有歡喜的,嘲諷也都是從這個方面下手……
“大伴啊,李成梁安排了親兵入關進入到了朕的禁軍之中,他們的這個家屬啊,也入了關,李成梁上奏有一萬多人,兵部要安排,朕便想著把順義皇莊的田地,農園給這些士兵們親眷們分一分,讓陳矩跟兵部一起做這事,你呢,也給這個,馮……馮笛寫封信,別耍花招,要好好的辦好在順義皇莊的最後一樁差事,有你這個祖宗,回來之後,也能得到好的安排……”
馮保趕忙應是,隨後又想著開口辯解一番自己跟馮笛的關系。
可朱翊鈞卻擺手拒絕︰“大伴啊,朕沒有其他的意思,朕是相信你的,可是朕不相信下面的人,這才讓你寫信給他。”
馮保听著趕忙點頭。
而在武英殿中,朱翊鈞也沒有待多久,他帶著馮保一同返回乾清宮。
在路上的時候,又問詢了一番兩宮皇太後出宮的準備。
這些時日,馮保也一直在與禮部張四維等一干官員準備。
馮保對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匯報。
等到了乾清宮後,馮安在宮中當值伺候,朱翊鈞又讓馮保返回司禮監忙碌去了。
乾清宮內暖香裊裊。
朱翊鈞身著一襲明黃繡龍朝服,端坐在龍椅之上。
他面龐輪廓分明,劍眉斜飛入鬢,雙眸狹長而深邃,幽黑中透著與生俱來的威嚴。
挺直的鼻梁下,薄唇輕抿,嘴角微微下垂,冷峻之感撲面而來。
此時的他,眼神中滿是自信與堅毅,他輕輕轉動著手中的玉佩,修長的手指在溫潤的玉面上摩挲,陷入了沉思。
朱翊鈞一直是一個明白人……一甩衣袖,皇恩浩蕩,所有的臣子都要盡忠,這是話本中的皇帝。
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
所有的臣子,包括宮里面的太監,都是個體,都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
所以,手段在這個時候,便顯得重要很多了。
實際上,大明朝至今為止,第一個職業皇帝,就是他皇爺爺朱厚璁,幾十年不上朝,照樣玩得轉,這個玩的轉,可不是說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而是代表著,一直掌握著權力……作為皇帝,掌握真正的權力,是很難的,特別是一個大一統,穩固統治多年的國家……
當皇帝難不難。
難,也不難。
你要是有所作為,改變弊政,將祖宗的基業發揚光大,難如登天,你要是想吃喝玩樂,瀟灑一生,太平君主便很容易能做到,但需要擺起來,穩坐釣魚台,任由朝堂上得官員你來我往,爭斗不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帝視角中的所有人,都認為做一個皇帝,很容易,外面有了叛亂,派人出去平叛即可,吏治腐化,反腐即可,只有身邊有忠誠的人,做忠誠的事情,皇帝就可以輕輕松松。
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就比如父子關系一樣,兒子對你忠誠吧,後世一個嚴厲的父親,一個讓他的兒子懼怕到了骨子里面的父親,在出門之前安排兒子好好寫作業,回到家後,一摸手機,燙手……甚至有的怕被發現,玩一會就把手機放在冰箱里面降降溫……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實際表現。
秦二世胡亥的操作為什麼那麼抽象,是因為叛軍都要打進關內了,才知道有十萬大軍的叛亂……他從頭到尾對于叛軍都沒有真正得了解過,是因為他真是傻子嗎?當然不是,是因為有人不想讓他知道真正得情況。
即便朝中沒有那麼多的奸臣,可消息一層層的上報,听到的和原來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縣城都要被攻破,旗幟都要換了,叛軍數萬,聲勢浩大,可這個消息從府城,到省城,最後到了北京城,可能就是一場流民的暴動……
到了崇禎年間,思宗皇帝的旨意出了北京城,根本沒人听,這種情況即便是朱元璋重生,也只能推倒重來了……
不過,此時的朱翊鈞做皇帝,是越發的順手了。
用人,治人……已是爐火純青。
即便一個小小的皇莊看守太監,在得到旨意,面對陳矩,兵部來人之時,他會老老實實的配合嗎。
在朱翊鈞的視角中,他不會老老實實的配合,他也敢扯皮推脫,讓分皇莊的土地,房產進行的不太順利。
所有的原因都是因為馮保在宮里面站著。
在他這個個體的視角中,馮保是他的靠山,是他的老祖宗,是皇帝陛下身邊最親近的人。
一個個小小的陳矩,一個兵部,在他家老祖宗面前算得了什麼?
朱翊鈞讓馮保給這個馮笛寫信,便是從一開始,讓他明白清楚,靠山沒了……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