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439章 遼東擎天一柱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439章 遼東擎天一柱

    乾清宮中。

    朱翊鈞讓張國之退下後,便一直想著李成梁,以及薊州兵變的事情……

    禁軍三營正在籌建,在籌建完成之後,會先調遣一部分到薊鎮去練兵,之所以不去遼東,是因為朱翊鈞多少有些信不過李成梁。

    別帶了沒多長時間,給自己帶了一個全軍覆沒了。

    禁軍三營肯定要保持一定的戰斗力,自己也會用諸多的方式,培養他們的榮譽感,讓他們拱衛皇權的戰斗意志高漲起來。

    在朱翊鈞看來,一支軍隊是否能夠保持戰斗力,操練裝備是一方面,戰斗意志也是一方面。

    戰斗意志就是賞賜,軍餉……

    當兵吃糧,天經地義,他媽的,去賣命,不給錢,這就是耍流氓。

    薊州兵變起因,是朝廷拖欠了軍餉……

    可能是因為,這件事情不太光彩,薊州兵變一事,在大明朝正史里頭很少提及,皆是一筆帶過。

    《王保傳》“保誘令赴演武場,擊之,殺數百人,以反聞”

    《明神宗實錄》 “萬歷二十三年十月,己未,防海南兵以要挾雙糧鼓噪,薊鎮督、撫、道臣擒其倡亂者正法,余黨盡驅南還。奏聞兵部覆請,報可”。

    此次事變後,戚家軍編制被取消,薊鎮南兵大多受到清洗,義烏人的總兵、把總、游擊,或治罪或免職,吳維忠、戚金均被打發回老家,各衛所中不服管教的南兵也被發送原籍。

    這麼大的事情,當時的神宗皇帝態度也很是曖昧,對王保沒有任何懲處,兵變,永遠是當權者最無法容忍的問題……

    想到了薊州兵變,朱翊鈞又想到了之後的事情。

    吳維忠、戚金等人在二次朝鮮戰爭的時候,再次得到朝廷的任命,入朝作戰,但這個時候的南軍,已經不像在戚繼光麾下時,這麼能征善戰了……

    他們的最後一曲,是在對後金的渾河之戰中,六十八歲的戚金拽著想要逃跑的總兵童仲揆的馬,高呼︰“大丈夫報國就今日”。

    隨後,南軍與努爾哈赤開啟了最後一次勢均力敵的野戰,後續援軍畏戰不前,導致南軍全軍覆沒。

    這場戰爭也是努爾哈赤崛起路上最為慘烈的,渾河岸邊,尸身累累,血流成河,面對寧死不屈、血戰到底的僅存明軍,殺人如麻的後金將士也失去了做最後肉搏的勇氣,他們以亂箭齊發的方式結束了這場無比慘烈的戰斗,戚金、童仲揆、張名世等人全部殉國。

    在朱翊鈞的記憶中,好像也就是在這場戰爭之後,戚家軍就真的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自嘉靖四十年戚繼光請練義烏兵始,至天啟元年,這六十年間,歷經嘉靖、隆慶、萬歷、泰昌、天啟五朝,戚家軍及其余脈的足跡南至廣東、西至寧夏、北至遼東、東至朝鮮,征戰遍歷四方,行程不下萬里……

    現在歷史發生了改變,九邊重軍,三大營,以及各地主要的駐扎軍隊,軍餉從未虧欠過,只要朝廷保持著財政健康,只要張居正的新政能夠持續推行下去……朱翊鈞相信,日後像薊州兵變這樣的損害社稷的事情,會減少許多。

    朱翊鈞也明白大明朝最大的敵人,從來就不是後金,而是自己……在歷史上到了崇禎朝後,各地的農民起義才是大明朝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後金是摘了李自成的桃子。

    而李成梁的問題,就更加復雜了。

    李成梁在遼東戍邊,戰功赫赫,屢屢挫敗來犯的外敵,打得那些個草原部落、女真部族聞風喪膽。

    他的捷報一次次傳入京城,朝堂之上大臣們每每念起李成梁的戰績,皆是贊不絕口,稱之為大明邊疆的一根擎天柱,有他在遼東,那遼東之地便可保得安穩,邊境百姓也能免受戰亂之苦。

    可是時間久了,李成梁在朝中的名聲也開始出現兩極化了。

    有一部分大臣們看來,李成梁確實勝仗不斷,可那遼東之地的局勢,卻好似並未因這些勝利而徹底安穩下來。

    敵軍今日退去,明日又卷土重來,比那春天的野草還要茂盛。

    並且他本人在遼東行事愈發有了幾分獨斷專行的味道,而他的權勢在遼東已然有些膨脹……

    朱翊鈞雖然對張國之說的輕描淡寫。

    但他心里面實際上也有兩個選項。

    第一個就是將李成梁扣在北京城,給他升官,來一個明升暗降,這相對穩妥可控……

    而第二個嗎,就是接著用他,先是敲打,然後分權制衡,最後在往遼東派駐一個更高品級,且打仗過的官員前去遼東擔任巡撫。

    讓麻錦過去,讓戚金過去,就是為了分權……

    在李成梁,戚繼光回駐地之前,朱翊鈞還會再召見他們二人……

    在這場御前奏對中,朱翊鈞會做出選擇……

    大年初二,一片喜慶祥和的氛圍籠罩著京城的大街小巷。

    李成梁坐在馬車上,眉頭緊皺,滿心的憤恨讓他的臉色顯得格外陰沉。

    他此次從驛站出來,是為了去拜訪張居正。

    雖說張居正如今已很少過問遼東的軍事了,可在李成梁心里,這位內閣首輔在皇帝面前那還是極有分量,說話管用得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馬車緩緩前行,馬蹄有節奏地叩擊著地面,發出“噠噠”的聲響。

    街市上人頭攢動,百姓們都身著新衣,臉上洋溢著過年的喜悅,相互間笑著、聊著,到處都透著濃濃的年味兒。

    街邊的鋪子大多也都開著門,門口掛著的紅燈籠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映照著人們紅彤彤的笑臉。

    不過,窗簾外的熱鬧,李成梁是一點看不進去。

    李成梁坐在馬車里,思緒卻飄得老遠,正想著待會兒見到張居正該如何開口,忽听得外面有人高喊一聲︰“下雪了!下雪了!”

    那聲音里滿是驚喜。

    李成梁下意識地伸手拉開簾子,剎那間,大片大片的雪花就往車里灌了進來……

    片刻間 ,雪下得極大,紛紛揚揚,仿若萬千鵝毛從天空傾瀉而下。

    眨眼的工夫,街道、屋頂、人們的肩頭,就都被這潔白的雪給覆蓋住了。

    原本熱鬧的街市更是一下子好似換了副模樣,變得如夢如幻起來。

    而那些百姓們,瞧見這大雪,不僅沒躲,反倒一個個興奮得很。

    有的孩童伸出小手,試圖去接住那飄落的雪花,一邊接還一邊歡笑著,叫嚷著看誰接得多。

    有的老人捋著胡須,望著漫天飛雪,嘴里念叨著︰“這可是祥瑞啊,大年初二就下這麼大的雪,看來今年定是個好年景吶,咱大明肯定風調雨順,事事順遂呀。”

    周圍的人听了,也都紛紛附和著,歡聲笑語回蕩在這落雪的街市之中……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439章 遼東擎天一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439章 遼東擎天一柱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