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420章 朝堂和寧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420章 朝堂和寧

    對于朝廷來說,白銀是冰冷的,但糧食,卻是有溫度的。

    朝廷在北方各太倉中,存了一千二百萬擔糧食,是什麼概念。

    在真正的歷史上,張居正去世之後,北方太倉存糧,可用十年,主要歸功于張居正實行的一系列改革,當時國庫錢財多時達六百多萬兩。

    現在大明朝的人口在一萬五千萬,到兩萬萬之間,若以每人吃三斤糧食,這北方的存糧,可供兩千萬人食用一年,若是在崇禎十年之後,北方的太倉有這些糧食,那大明朝弄不好能撐到崇禎三十年去。

    湖廣倉,甦州,杭州倉,全國上下各個大型國有糧倉,都有可觀的儲量。

    在張居正稟報完之後,在朱翊鈞的心中,這一刻,張居正已經封神了。

    一個王朝是否年輕,說白了,就是要看他從上到下的聯系是否密切,下層建築是否穩固,能夠體現下層建築穩固的,最有利的體現,就是收稅。

    朝廷突然有了這麼多糧食,也不是一步達成的。

    從隆慶年間開始,朝廷的政治局勢相對平穩,政治清明,內部紛爭較少,為農業生產創造了穩定的社會環境,使得農民可以安心耕種,糧食產量得以穩定增長,而在新政的推動下,百姓土地私有佔比越發多了起來,家中有了余糧,多的糧食自然而然就到了市場上,充實太倉是朝廷上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各級官府能夠拉政績最有效的手段……

    雖然此時陳益正在北京城外搞著紅薯的試驗田呢,但那個東西,只是朝廷迫不得已的下限,長期食用,對身體沒有什麼好處。

    朱翊鈞也從來沒有想過,要讓紅薯,土豆成為大明朝百姓的主糧……米面才是適合華夏寶寶體質的最好糧食……

    他听著張居正的稟告心情大好,當然,對于這種大好局面,他還是持一些懷疑態度的。

    這個懷疑,不是針對于張居正,而是對于下面的官員……里面有沒有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還是要調查。

    年後,便是要都察院查太倉儲糧。

    但這個時候,官員們很興奮,朝廷上下形勢一片向好,朱翊鈞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潑一盆冷水。

    再怎麼說,即便地方官員夸大,他們也不敢,將京畿各地六百萬擔,夸大成一千二百萬擔吧,也不敢把甦州倉四百萬擔,夸大成八百萬擔吧,即便有些水分,也是大好局面。

    而在朱翊鈞做出總結後。

    張學顏手持笏板,上前一步,出列稟告︰“陛下,臣亦有奏。今歲開海之事,寧波一地,商貿繁盛,其交納之海稅達九十六萬兩白銀,此可見沿海貿易之利……然,水師擴編與運維,所需資費亦巨。各地水師支出總計約一百四十五萬兩白銀,其中,擴編水師招募兵勇、打造戰船、購置軍備等項佔去大半,加之其他各地海稅,合共二百三十萬兩有余。去除水師支出,尚結余約八十五萬兩白銀。”

    開海的事情,張學顏在做統籌。

    原本是定的張四維,可張四維升官了,當了禮部尚書後, 朱翊鈞便將開海這攤子事情交給了張學顏。

    朱翊鈞也清楚,這幫子開海的官員,都是高拱組織任命的,他們雖然各在地方,在高拱去世之後,他們就已經事實上形成了一個政治小團體,俗稱結黨。

    而張學顏這個人,有著深厚的高派背景,也只有他,他在中樞統籌管理海事,涂澤民等人,容易接受一些。

    朱翊鈞听完張學顏的奏報,微微點頭,說道︰“海疆之事,關乎國之興衰。今雖有結余,然亦不可掉以輕心……”

    “水師之強,乃保海貿暢通、疆土安寧之要。張愛卿,汝當繼續督率諸官,善用此銀,既要擴編精訓水師,使其戰力愈盛,又要整飭海貿秩序,令稅賦得以長久穩固……海疆之上,風雲變幻莫測,需時刻警惕外夷之覬覦,亦要防海賊之滋擾。”

    張學顏趕忙拜倒︰“臣遵旨,定當竭盡心力,不負陛下重托……”

    此時,申時行出列進言︰“陛下,今朝廷諸事順遂,糧食充盈,海貿亦有盈余,實乃大明之幸。然臣以為,此皆賴陛下聖德與諸臣協力,當乘此良機,興文教、崇禮儀,使大明之風化愈盛,百姓知禮守序,方能長治久安、可于各州府廣設學府,培育賢才,為朝廷儲備棟梁之材。”

    申時行這番話,算是做了一個預算,也是安士林之心,這一年到頭,搞了衍聖公,動了士紳的利益,朝廷在明年多開些官學,也算是給讀書人一個交代。

    朱翊鈞沉思片刻,道︰“申愛卿所言甚是。國之昌盛,需文武兼修。興文教可正民風、淳民俗,使我大明之精神傳承不息。可著令禮部與戶部商議,籌措款項,規劃學府之興建。且令各地推舉聰慧好學之童子,入官學就讀,悉心栽培……”

    “謝陛下。”

    朱翊鈞心情不錯,臣子所奏,所請,皆有回應。

    君臣之間,和和睦睦,也成為了萬歷初年多番風雨中,難得一見的盛景,在朝會的尾聲,馮保出列,拿開聖旨,對著百官宣讀旨意︰“國勢昌隆,歲稔時豐,皆賴上天眷佑、群臣協力、兆民勤耕。值此盛景,當昭皇恩,慶于正旦。正旦之日,朕將于華蓋殿賜宴。屆時,百官咸集,共赴盛舉。君臣同歡,以彰國之祥瑞,表朕恤臣之意。宴間,朕亦將頒恩賞,嘉勉有功,澤被朝堂,使眾臣咸沾皇恩,益加勤勉,共輔大明,保我社稷之永固,致萬民于康泰……欽此……”

    百官們又是跪地接旨。

    這次朝會被起居注,大明實錄,萬歷實錄多番詳細記載︰萬歷六年冬,歲在戊寅,乃有朝會。是時,帝御座于殿,群臣咸集,張文正公奏對︰太倉粟滿,儲積豐饒,國用無虞,誠曠年之盛,今夏秋收,禾稼蕃廡,民康物阜,宇內升平,文襄公再進稱︰海賦充盛,帑藏殷實,諸項支用咸足。群臣皆頌聖德,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乃聖上洪福所致。帝聞而喜,嘉諭群臣共秉德政,保大明隆盛。是朝會也,君臣相協,同慶國昌,朝堂和寧……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420章 朝堂和寧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420章 朝堂和寧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