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在得到皇帝陛下的允許之後,讓宮外守候的那些小太監進入了乾清宮,又讓眾人搬來了一張長桌。
朱翊鈞站在長桌前,等待著賞畫,張鯨也有了用武之地,端著一個木盤,上面擺放著形態各異,皇帝陛下珍藏的寶貝印章。
而馮保先是從第一個太監手中,接過他手中的畫卷,畫分三卷,馮保先是打開第一卷放置在長桌上,緩緩打開。
而站在旁邊的朱翊鈞,只看一個開頭,便被吸引住了目光。
隨著畫卷的展開。
朱翊鈞脫口而出︰“洛神賦圖,這是臨摹版本,還是顧愷之的真跡。”
馮保將第一卷完整展開後,看向朱翊鈞,笑著說道︰“陛下,奴婢覺得八成是真跡,不過,即便不是真跡,也比宮里面那副宋摹本的要珍貴許多,紙張,顏料,都是唐朝前難的工藝……陛下用了章,那他便有十足的把握,是真跡無疑了。“
而這個時候的朱翊鈞,也听不下去馮保對自己說的話了,他附身在長桌上,細細的打量著這副畫。
洛神賦圖傳為東晉顧愷之的畫作,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而創作的。
超古代版本,人神情未了,或者,也可以說成是,叔嫂情未了……
在前世的時候,朱翊鈞在網上看到的是網絡上的圖片,而在此時,那副圖片的真跡,也就是宋代臨摹本,到了自己的手中,初時,他愛不釋手,珍貴的緊,那幾日,天天想著,蓋什麼印章較為合適,到現在,心里面都沒有一個
即便是宋代的摹本,那也是非常非常珍貴的。
沒成想,他竟然能夠見到顧愷之原畫作真跡……即便只有八成的把握。
在歷史上,顧愷之畫沒有畫這副畫,都是傳說啊。
“張鯨啊,去,去把朕的那個洛神賦圖找來,朕對比一番。”
“是,陛下。”張鯨聞言,便將手中的木盤交給了身後的人,自己離開了乾清宮,去拿另外一副洛神賦圖了。
而朱翊鈞在張鯨離開後,還在仔細的看著畫。
馮保就站在一旁,安靜的等待著,他是字畫的名家,研究的很透,但他也拿不準這到底是不是真跡,可即便不是真跡,也是仿品中的佳品,比陛下手中的那副,確實要好上許多。
不一會兒,張鯨抱著宋摹本到了,他將畫也平鋪到了旁邊。
馮保帶來的畫卷,要比宋摹本寬上兩個手掌。
其畫中的景象描寫,幾乎一致。
這本身就是一個故事,曹植遇神女,神女是嫂子。
神女身影,翩若驚鴻,宛若游龍,身影時隱時現,像輕雲攏月,浮動飄然,似回風飄雪,遠而望之,是神女,走近一看,是大嫂……
畫中的曹植與神女相比,少了脫塵的仙氣……可他身後的諸多隨從,卻要在彰顯著曹植在世俗之間擁有著權威,跟神女談戀愛,也不用像牛郎一樣,去干偷衣服這樣的下頭事……
整的一幅畫,就是相遇,相戀,離別。
相遇的二人,顧盼之間,眉目傳情,透露出無盡的纏綿,相戀的二人,互訴衷腸,表達愛意,羨煞舔狗,離別二人,向來緣淺,奈何情深,一人苦苦挽留,一人依依不舍,而後,曹植坐看神女上天……
馮保再次開口︰“陛下,用印吧,這下面可干淨的緊了,除了顧愷之的落款印章,再無其他的了……”
朱翊鈞听到馮保的話後,站起了身,目光也從這幅畫上移開。
“大伴,這可能是真跡啊,朕若是用了印,後世的人,會不會心中編排朕呢。”朱翊鈞輕聲問道。
在面對清明上河圖的時候,朱翊鈞毫無壓力,因為前面蓋印的人,很多。
可眼下這副,除了顧愷之的小印之外,再無他物。
“陛下,雖是珍貴,但不知真假,即便流傳後世,後人也不知這幅畫到底是真是假,有些傳言,這宋摹本,本就是第一個版本,顧愷之根本就沒有做出這幅畫,陛下若是蓋了印章,這副畫,便 就真的成了顧愷之的原作了,更何況,陛下是天子,是九州共主,您為朝廷社稷操勞,就這一點愛好,蓋個章,加個印,也是顧愷之的福分。”說道這里,馮保略有停頓,他想到了清明上河圖的命運,而後又加上一句︰“陛下,物以稀為貴,只蓋一印,最好,奴婢找來工匠,給您裱續一段,您提一番洛神賦,可為千古佳話……”
朱翊鈞听完馮保的話後,不住的點頭。
“甚好,甚好,大伴說的有理有據啊……”
“就按你說的辦。”
說著,朱翊鈞朝後擺了擺手。
端著木盤的小太監走上前來,朱翊鈞在盤子上,挑了又挑,最後還是選擇了大明天子印。
而後,便是果斷的在顧愷之的小印旁邊蓋上了自己的天子印。
蓋完之後,朱翊鈞只覺得精神氣爽。
而後,朱翊鈞又看了一會兒後,便讓張鯨收了起來。
當然,馮保接下來拿出來的書畫,讓朱翊鈞更是大吃一驚。
女史箴圖,同樣被傳為顧愷之的作品,原有 十二段,在後世僅存九段,也是臨摹本,而這一回,馮保從孔家帶回來的可是真正的十二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真是孔家出品,必為精品。
該畫是對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的生動圖解,描繪了古代宮廷婦女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其畫風古樸典雅,線條流暢自然。
而後世唐代臨摹本,收藏于大英博物館,去他媽的狗屁大英博物館。
伯遠貼,東晉王 的行書作品,是東晉傳下來的唯一存世的行書真跡。因首行有“伯遠”二字,遂以帖名。此帖筆力遒勁、態致蕭散、妍媚流便,具有典型的王氏書風。
游春圖隋朝展子虔的畫作,還有能夠彰顯大唐盛世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者祿東贊的場景,這副畫以宏大的場面、生動的人物形象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大唐的強盛,以及宮廷的繁華。
朱翊鈞是好好的接受了一番文化的燻陶。
而在看這副步輦圖的時候,朱翊鈞不動聲色 的問道︰“孔家,除了這些名人字畫,珍惜古玩,抄沒了多少銀子啊……”
”陛下,有百萬之巨,不過,因為行程緊張,沒有送往京師,這番到京的都是古董……“
朱翊鈞點了點頭,而後目光從字畫上挪移開來。
“找個信的過的人,在跑一趟,將孔家的這些金銀,全部送到京師來,山東布政史衙門啊,就不要截留了……”
“這筆銀子到了朝廷的手上,也是孔聖為我大明朝做的貢獻,不負,我大明朝恩寵了他們孔家兩百余年……”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