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檢閱軍隊之後,便騎著馬帶著錦衣衛,胡宗憲,公侯眾人回到了點將台處,而戚繼光帶著自己的親兵,在軍陣那邊指揮演練。
百官們下台迎接。
朱翊鈞上了點將台後,便坐下身去,遠遠的看著軍隊的演練。
張居正就站在他的身旁,靠的也比較近一些。
“愛卿,朕騎馬的樣子,是否英武。”
“陛下英武。”
朱翊鈞得到張居正的答復後,笑了笑︰“古人雲︰“兵者,詭道也。”然兵之要義,又豈止于此,朕呢,還要多听听胡尚書,戚總兵等人的講述,好好的見識一番。”
張居正點頭回復︰“陛下,古人還說了一句話……”
朱翊鈞看向張居正︰“還說了什麼話?”
“夫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也。”
朱翊鈞听完張居正的話後,只是笑了笑,而後也不再說話,將目光轉移到了操練的兵士身上。
張居正的這句話,意思是戰爭就如同火一樣,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終會引火燒身,過度征戰會損耗國力、激起民怨等,反過來危害到發動戰爭者自身……算是,張居正的提醒。
等到各方隊演練完後,戚繼光也騎著馬回到了點將台處,復旨。
朱翊鈞的心情極佳。
他笑著對戚繼光說道︰“此番檢軍士卒,皆有賞賜……”
“而,戚愛卿,朕對你也有賞賜……”
朱翊鈞的這番話一說完。
眾多官員紛紛側目。
而張鯨在這個時候,也手持聖旨,從朱翊鈞身後,朝前走了數步,立于天子左側。
“戚繼光,接旨。”
戚繼光听到之後,趕忙跪下身去。
“朕承天命,御臨大明,幸有忠勇之士,輔弼于朝,保我江山社稷,護我黎民蒼生。今有戚繼光,武略超群,忠心耿耿,其功績卓著,實乃國之棟梁,當受殊榮,以彰其功……”
“戚繼光自投身軍旅,于東南沿海之地,率部抗擊倭寇,歷經大小戰事無數。彼以非凡之謀略、無畏之勇氣,身先士卒,陷陣殺敵。經累年苦戰,終平沿海之倭患,使海疆靖謐,商漁暢行,沿海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免受倭寇之侵擾,其功在社稷,澤被萬民……”
“自鎮守薊門以來,殫精竭慮,盡顯忠勇之姿……”
“今朕特封戚繼光為靖海侯,世襲罔替,以酬其勛勞……”
“望卿此後仍懷赤誠之心,續展雄才大略,為大明之海防,為天下之太平,再立不世之功……”
“賜金冊金寶,宅邸一座,賜錦緞百匹,賜御馬一匹,另賜各類古籍書卷……”
“欽此……”
戚繼光有些愣住了。
他從未想過,自己能夠得封侯爵。
而諸多得官員們,也都極為驚訝,為何,事先沒有得到一點風聲。
靖海侯。
“靖”有平定、使安定之意,“海”突出了他在海戰及沿海防御方面的卓越貢獻……
朱翊鈞事前便有了封戚繼光為侯爵的想法。
並且,事先並沒有通知任何人。
就連胡宗憲,英國公,成國公等人,都不知道,而戚繼光也未得知一絲風聲。
嘉靖二十五年,十七歲的少年郎,負責管理登州衛所的屯田事務。經過清理整頓,頗有成效。當時山東沿海一帶遭受到倭寇的燒殺搶掠,戚繼光有心殺賊,在一本兵書的空白處題了一首名為《韜鈐深處》的詩,詩中最後兩句說︰“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而此時,朱翊鈞沒有隨了這位民族英雄的意,將其冊封為了靖海侯,一下子超過了李成梁的伯爵勛位。
“戚繼光,接旨……”張鯨開口提醒道。
“臣戚繼光接旨謝恩。”
到了下午的時候,朱翊鈞才乘坐龍輦,在儀仗隊的護衛下,返回了皇宮,而得封侯爵的戚繼光,並沒有在京師久留,當夜,便返回了薊門。
此時得朝堂之上,有著一股極為怪異的氛圍。
民間的風聲,最終還是影響到了中樞。
關于新政,焚書,孔家的討論在這些時日一直沒有停止過。
與民間一樣的認為,很多官員都將焚書的主謀,放到了孔家衍聖公身上,在山東除了他們這一大家子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之外,他們也想不出第二家來。
不過,形勢發展的卻很怪。
剛開始的時候,官員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要妥善處理此事,不能,造成太大的風波,可等到對學子,舉人的處理方案到了北京城後,共識變了,就是朝廷絕不會因任何人妥協,改變既定方略。
這個轉變速度,快的驚人。
一方面是因為處理這些人的是海瑞,他對于朝廷,特別那些清水衙門有著很多的影響力。
另外一方面也有張居正等實權派的干涉,他們不可能會讓這焚書案對朝廷的新政產生影響,張四維蹦 的是最凶的,誰讓,他前面嘴巴不牢,“泄了密”……
更怪異的事情,在陛下檢閱軍隊的前兩日,發生了。
北京城內,一夜之間,多了很多傳言,全部起源于衍聖公府,也全是負面的,老百姓們,經常談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這個傳言出現之後,有官員上奏,要淨浮言,不能讓有心之人去抹黑衍聖公府的名聲。
但……這些奏疏,入了宮,便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上了奏的官員,都想著,陛下肯定是忙著檢閱軍隊的事情,沒有看到他們上的奏疏,他們怎麼也想不到,朝廷竟然不容衍聖公府了。
當然,也有很多官員,心里面已經有了些許的準備。
無風不起浪。
有了風,浪還遠嗎?
在皇帝陛下檢閱軍隊的兩日後。
朝中竟有御史上奏,彈劾衍聖公孔尚賢,主謀焚書一案,隱射朝廷新政,隱射皇帝陛下,並且,衍聖公府兼並土地嚴重,佃農備受壓迫,生活困苦。
而這個上奏的御史。
是御史台的老大。
海瑞。
海瑞的這份奏疏,不亞于當年的治安疏。
當年是,剛皇帝。
這次是,直接干讀書人的頭頭……
當然,除了海瑞的奏疏,還有馮保的秘折,在馮保的敘述中,衍聖公府更是罪惡滔天了……
而朱翊鈞得到海瑞的奏疏,馮保的秘折後,還是第一時間召見了張居正。
張居正看完之後,開口說道︰“陛下,明日旨意先發續聖公妥當一些……馮公公的秘折,也應公之于眾……”
“愛卿的想法,與朕不謀而合,若不是鐵證如山,朕也斷然不敢相信,聖人的這些不肖子孫們,竟然能干出這麼多天怒人怨之事,哎,君子之澤,當斬了……”
………………
對不起,老李食言了,今日只有兩更,也是下班很晚,也是好累,等我調整調整,一定多寫……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