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272章 另外的選擇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272章 另外的選擇

    張居正微微沉吟,看著馮保,而後,他輕捋胡須,緩緩說道︰“馮公公,既如此,你且回稟陛下,內閣可增至四十五兩,這是內閣能做主的事情,若真的要足額派發,還需與戶部的王尚書,商議一番。“

    張居正松了口。

    從三十萬兩,變成了四十五萬兩。

    馮保心中明白,皇帝陛下讓自己前來,無非就是與張居正通個氣,陛下也沒有指望,他跑一趟就能搞定。

    增加十十五萬兩,算是張居正給馮保的一個薄面。

    馮保微微點頭,說道︰“既然,閣老都這樣說了,那我啊,也不為難閣老了,這便回宮向陛下復旨……”說著,馮保便要站起身來。

    馮保一起身,張居正也隨之起身。

    兩人目光交匯,瞬間又各自移開,仿佛有無數的心思在這短暫的對視中流轉。

    馮保微微拱手︰“閣老留步。”

    張居正也回禮道︰“公公慢行。”

    馮保點了點頭,便朝著書房外走去。

    而張居正看著馮保離去的背影,輕輕嘆了口氣。

    大明朝的家,不好當啊。

    張居正緩緩踱步回到案前,坐下身子,而後細細想著,皇帝陛下的想法。

    自從,在那次大雪朝會上,君臣兩人單獨奏對之後,張居正便對這個“年幼”的皇帝陛下,充滿了信心。

    陛下真的能成大明朝數一數二的英主明君。

    但,現在的朝廷風氣,吏治情況,陛下了解的還是不多。

    此時,士林有著一股隱晦,消極的思想。

    朱家的皇帝。

    寡恩。

    薄情。

    當官太過冒頭,不是好事。

    太祖高皇帝大肆誅殺功臣集團……

    成祖皇帝,誅十族與方孝孺……

    英宗皇帝復闢之後,誅殺于謙……

    所以,很多官員,特別是那些想混日子,當官只為光耀門第的。

    他們一直信奉著一個信條。

    在大明朝為官,當明進退之理,知功過之重。

    求功未必得贊譽,過顯定然惹禍端。

    不求驚天動地之功績,但求無過以保身。

    這部官場厚黑學,早就廣為傳播了。

    嘴中全是社稷,心里面卻藏著生意……

    官場如棋局,一步之差,滿盤皆輸。

    功過相伴,如影隨形,唯有謹慎行事,洞察時局,方能在風雲變幻中尋得一方安穩。

    還有很多官員,認為不粘鍋並非怯懦……

    而是智慧,深知官場暗流涌動,稍有不慎便會深陷泥潭,以中庸之道處之,非為無為,而是待時而動,為社稷謀長遠之利……

    俗稱,說的好听,不辦人事。

    這也是為何,張居正推行考成法的原因 。

    既然,聖人的教條,自身的品德,已經約束不了自己了,那便要用嚴格的律法來約束。

    可這沉痾之軀,非一劑猛藥不可醫,考成法雖已推行,但想改變這官場的積弊,又豈是一朝一夕……

    正在張居正沉思的時候。

    書房之外,又傳來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

    管家到了門口︰“老爺,張四維來了。”

    張居正听到張四維的名字後,稍稍一愣,好像,張四維昨日一早便就來了一次了,難道是自己記錯了。

    “當他到書房來吧。”

    “是,老爺。”

    片刻後,管家帶著張四維來到了書房外。

    張四維穿著儒服,神色恭敬,手中捧著一個精美的長木盒,他站在書房門口,並沒有著急的進入,而是先開口道︰“閣老,新春大吉,四維特來給閣老拜年。”說罷,深深一揖。

    張居正看著站在門外的張四維,微微頷首,道︰“張大人不必多禮,快些請進。”

    張四維將自己的姿態,可以說放的非常低。

    在听到張居正的話後,也是恭恭敬敬的道了一聲是。

    才抬起腳步,進入到了書房之中,一進來,張四維便將手中的長盒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的桌上。

    “張大人,請坐。”

    “謝閣老。”

    張四維坐下之後,便又立馬站起身來,拱手言道︰閣老,下官偶然得一古畫,听聞閣老雅好書畫,特來請閣老賞鑒。”說著,他打開長盒,取出一幅畫卷。

    而後,快步走到張居正做的書案前。

    畫卷徐徐展開,只見畫面上山水相映,筆法細膩,意境深遠。

    張居正凝視片刻,而後看向張四維︰“此畫確非凡品,不知是何人所作?”

    張四維忙道︰“閣老好眼力,此乃南唐董源之作。董北苑之畫,向來為世人所重,這幅畫更是難得之珍品。”

    張居正微微點頭,他的心思並不在畫上,但卻還是裝作一心賞畫,默不作聲。

    張四維見張居正不語,便主動開口道︰“閣老,如今朝廷局勢復雜,下官在戶部任上,深感責任重大。但這官場之事,千頭萬緒,下官常有困惑之處,還望閣老指點迷津。”

    張居正抬頭看了一眼張四維,而後輕聲道︰“張大人在戶部,當勤勉盡責,管好戶部諸事,方是正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四維趕忙道︰“閣老所言極是。下官一直盡心盡力,不敢有絲毫懈怠。只是……”他欲言又止,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期待。

    張居正何等精明之人,豈會不知他的心思。

    “張大人有話但說無妨。”

    張四維咬咬牙,說道︰“閣老,下官不才,卻也有一顆為朝廷效力之心,如今內閣之事繁重,郭樸,高拱都是隆慶朝的老人,與閣老也是面和心不和,下官斗膽,想請閣老提攜,若有機會,能入內閣理事,定當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為閣老分憂……”

    听完張四維的話後,張居正的臉色變了變,他本想訓責張四維,但,還是忍住了。

    張四維此時一直充當著張居正的馬前卒,多少也要給他留些面子。

    張居正沉默片刻,緩緩說道︰“入內閣之事,非我一人所能決定,需陛下聖裁,且要看機緣與才能。張大人在戶部任上,若能做出實績,自然會有機會。”

    張居正的話,已經是拒絕了。

    明眼人都知道,萬歷二年開年第一件大事,便要擇員入閣。

    張四維心中一沉,但仍不死心。“閣老,下官自知才疏學淺,但定會努力上進。還望閣老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幾句。”

    張居正微微皺眉,道︰“張大人,為官之道,當以公心為本。若只為求官而不擇手段,絕非正道。”

    張四維連忙道︰“閣老教訓得是,下官絕無他意,只是一心想為朝廷做事。”

    張居正看著張四維,心中暗嘆︰這官場之中,人人都想往上爬,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為了國家社稷。

    “張大人,莫要再提此事。時機成熟,自然會有安排。”

    張四維心中無奈,還想再多說什麼。

    可再看到張居正的目光之後,他還是停了下來。

    “閣老,下官今日唐突,還望閣老莫怪……”

    “下官是有些著急了……”

    “閣老,您應該知道我……”

    “這麼多年,下官是仕途不順,空有一顆為國盡忠,為陛下分憂的心,卻無施展的機會。”

    “若是今年,入閣名單中沒有下官,只怕,又要等上數年了。”

    張四維緩緩說道。

    而張居正听著張四維的話,只是輕描淡寫的點了點頭i︰“我知道你很急,但你也別急……”

    “欲速則不達……且穩下心來……”

    張四維听著張居正的話後,只能點頭道了聲是。

    而張四維離開張居正府邸後,心中滿是失落,他上了馬車,返回自己的府邸。

    在馬車上的張四維,看著身旁的木盒。

    不由嘆了口氣︰“原本以為,閣老是將我當作了自己人,可此時,連個禮都送不出去……哎,難道要另謀出路……”

    他原本以為,憑借著這幅珍貴的字畫,以及往昔他對張居正恭敬表現,能打動張居正,為自己入閣之事鋪平道路,卻沒想到,張居正絲毫不為所動。

    難道他不知道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

    回到家中,張四維坐在書房中,愁眉不展。

    他從老家帶來的幕僚見狀,上前問道︰“大人,今日去見張閣老,可順利否?”

    張四維嘆了口氣,道︰“咱們大明朝的這位張閣老剛正不阿,不為所動,看來,入閣之事,還需另尋他法。”

    這幕僚道︰“大人,今年若是入不了閣,可是要等到數年之後了,如今朝廷局勢復雜,張閣老雖權勢滔天,但也並非不可撼動,大人何不另尋門路,或許能有轉機。”

    張四維心中實際上也有了這個想法。

    但嘴上還是說著︰“不可。張閣老乃陛下倚重之人,若貿然與他作對,恐引火燒身。且如今考成法推行,朝廷上下皆在其監督之下,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更何況,即便想要另尋出路,也無路可尋啊。”

    幕僚又道︰“大人這樣想,可就不對了。“

    張四維看向這個幕僚。

    “大人,外面的走不通了,那便走宮里面的嗎?”

    “馮公公,中秋之時,定會返回外宅……”

    “到時候,大人便將董源的這封書畫送給馮公公,想必,亦有不小的收獲啊……”

    而听完這個幕僚的話後,張四維慢慢的站起身,他心動了……

    不過,心動之余,也有些顧慮。

    “馮公公終究是宮里面的人,我在朝中的名聲本就不好,若是跟馮公公牽連在一起,豈不是……”

    “大人啊,馮公公是宮里面的人,多少人攀附呢,就拿咱們的閣老來說,他跟馮公公扯的清嗎……誰又敢多說什麼……”

    听到幕僚的話後,張四維的心里面也下定了決心。

    入閣,才能加大學士,才有機會成為內閣首輔……這個誘惑,對他太大了。

    竊珠者賊,竊國者侯……欲成大事,不拘小節……

    此時的馮保,當然不清楚張四維已經把自己進部的念頭,放在了他的身上,此時的他,正在乾清宮中,將他去張府,所商討的結果告知了陛下。

    而朱翊鈞听完馮保的話後,只說了一句,等開府之後,召戶部,內閣的人,到乾清宮來議一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

    浙江,寧波。

    大明朝,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撫,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涂澤民,正帶著一眾隨從在此時已經開工擴大的海港視察。

    涂澤民是個實干家。

    而浙江的府庫也足以支撐他做一些趕工的事情。

    雖然是春節,但修繕港口的工匠們,也都選擇了豐富的報酬,留在這里趕工。

    涂澤民站在岸邊,遙望著大海,心中滿是感慨與期待。

    他深知自己肩負著浙江開海這一重任,在到了浙江之後,不敢有絲毫的松懈,特別是他的奏疏,在得到皇帝陛下御批之後,整個寧波,便調動了起來。

    涂澤民將巡撫衙門的駐地也從杭州,搬到了寧波來,也標志著他的決心……當然,寧波的官場到了此時,還在消化這項新的國策。

    但商人們已經動起來了。

    涂澤民正在港口的時候,忽听,屬下稟告。

    從應天府來了十幾個商人,正在巡撫衙門中等著。

    涂澤民一听,心中一喜,而後,便帶領隨從返回了巡撫衙門。

    回到衙門之後 ,涂澤民換上了官服,便去了大堂,而後召見了這十幾位遠道而來的商人。

    不多久,商人們魚貫而入,他們有人身著華麗的服飾,有人卻穿著普通……

    因為穿著的不同,也表明這批商人的身份有所不同,穿著華麗服飾的,必定與朝廷有密切的關系。

    涂澤民微笑著起身相迎,拱手道︰“各位商家,今日能來,涂某深感榮幸。”

    商人們紛紛回禮,

    等到眾人坐下後。

    一位年長的商人說道︰“涂大人,我等听聞浙江要開海,特來請教大人,這開海之事究竟如何進行?”

    涂澤民請商人們坐下,然後緩緩說道︰“開海乃是朝廷的決策,也是大勢所趨,如今海外貿易繁榮,我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物在海外備受青睞,若能放開海禁,讓我等商人出海貿易,必能為大明帶來巨大的財富。”

    商人們听著紛紛點頭,但仍有疑慮。

    一位年輕的商人問道︰“大人,這出海貿易風險巨大,且之前海禁已久,如今突然開海,我等不知朝廷的政策是否穩定?”

    涂澤民理解商人們的擔憂,他耐心地解釋道︰“諸位放心,朝廷此次開海決心已定,定會全力支持、提供船只保護,而且,我會親自督促港口的修建,確保商船能夠安全出海。”

    商人們听了,心中的疑慮漸漸消除。

    隨後,涂澤民又與商人們詳細討論了出海的路線、貨物的種類以及貿易的規則等問題。

    他深知,只有讓商人們充分了解開海的好處和規則,他們才會積極參與。

    這次會談,涂澤民可是廢了很大的心力。

    送走商人們後,涂澤民又開始忙碌起來。

    然而,開海之事並非一帆風順……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272章 另外的選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272章 另外的選擇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