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134章 隆慶四年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134章 隆慶四年

    徐階走了之後,朝堂上的百官還沒有反應過來呢,皇帝陛下就開始選秀了。

    這沒有任何空窗期。

    即便有些官員在阻攔。

    可他們又怎能攔得住。

    選秀進行時……

    到了年底,選秀的事情就到了尾聲,朱載à又再一次的見到了諸多新面孔的絕代佳人……

    時間就像是一只脫韁的野驢,跑起來就不停……

    朱載à依然注重享受,將所有的國事盡數托付以高拱為首的內閣,他朝會從不間斷,但卻很少在朝會上說話。

    高拱深受朱載à信任,以及重用。

    也讓他在短時間內,掌握了可以改革的最高權力。

    皇帝不拉後腿,同僚沒有唱反調的,他也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隆慶開關,以及與蒙古雙邊關系的發展。

    俺答汗之孫把漢那吉投明,他與張居正力排眾議,決策受降,促使俺答汗接受大明帝國的封號。

    大明帝國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其他各部首領也分別封為都督指揮、千戶、百戶等有差,隆慶二年八月,大明帝國又準與俺答互市。

    這比歷史上的俺答封貢要提前了兩年,這同樣也是大明帝國第一次用非軍事手段解決邊疆緊張關系。

    而隆慶開關涉及祖宗制度,但在皇帝陛下的授意下,高拱親自督辦下,自隆慶元年七月開始,也就是徐階離開權力中心之後,高拱著手,先是將福建海澄的月港被作為唯一的開放“特區”。

    沿海所有對外貿易的商船,都必須到這里辦理繁瑣的手續,並從這里裝貨出港、入港驗貨。所有船只都必須申領“船由”朝廷頒發的船只身份證)、“商引”朝廷頒發能夠裝載貨物的憑證)。

    有了船由,商引之後,才能出海行商,此舉開始,並不是為了朝廷賺取白銀,而是想減少倭患。

    野驢跑到了隆慶四年。

    皇帝陛下登基已經四年了。

    而皇太子也已經八歲了。

    這三年之中,朱翊鈞鮮少生病,一直都是走的養生之道,每日四食,一頓不落,早上早起,晚上早睡。

    朱翊鈞也長高了許多,他現在一個月,只能見到朱載à兩三次。

    朱翊鈞是越來越高,越來越壯,可自己老爹朱載à卻被酒色掏空身體,越來越虛了。

    每次見到,都覺得自己老爹的氣色又差了很多。

    後宮勤勞小蜜蜂的稱號,誰也躲不走了。

    這不由讓朱翊鈞有些擔憂。

    自己老爹,別連六年皇帝都當不成了。

    有了這個擔憂,朱翊鈞還是勸說了一次老爹。

    雖然,朱載à沒有生氣發怒,並且耐心的解釋一番,但事後卻都開始躲著朱翊鈞了。

    平時很少召見。

    對于這個結果,朱翊鈞也只能無奈接受。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朱載à不僅掛在嘴邊,並且身體力行。

    即便自己的老爹這麼喜歡女人。

    可他在這四年之中,只有兩個兒子出生,一個長到了一歲,一個還未滿月,都夭折了。

    而原先朱翊鈞的一母同胞的弟弟,被朱翊鈞這個歷史的變數所影響,竟然沒有出生……

    朱翊鈞也專門研究了一下,老爹為何光播種,不結果的原因。

    他也得出了一些理論。

    酒色太過傷人,只怕朱載à體內的精華,都已經失去了活力,在肥沃的土壤,也難以長出果實來。

    這也給了朱翊鈞一個警示,日後的自己,可萬萬不能這麼學。

    海瑞也在隆慶四年初從陝西巡撫的位置上,又調回了京師。

    這個時候,朱翊鈞已經搬到了東宮居住。

    由馮保為貼身太監照顧。

    所以,與海瑞這個東宮詹事府少詹事,接觸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在海瑞回到京師之後,朱翊鈞已經听海瑞給自己講了很多課程經學了。

    每一次上課的時候,朱翊鈞都顯得無精打采。

    海瑞的思想,海瑞所講出來的經典論意,太過極端,可以說,幾乎沒有人能夠貫徹下去。

    這也讓朱翊鈞明白一件事情。

    道德模範,是要供起來的……

    與海瑞相比,張居正的課便顯得有意思一些,最起碼沒有那麼枯燥,朱翊鈞也能听的下去。

    不過,張居正是內閣的官員,每日的公務比較繁忙,海瑞給他上了四五節課,都輪不到張居正為他上一節的。

    而這日,便是輪到了張居正上課的時間。

    東宮,那清幽靜謐的閣樓書房中,皇太子朱翊鈞身著錦繡華服,身姿端正地站在檀木書桌前,檀木書桌上面鋪著宣紙,馮保在一旁研墨,朱翊鈞手持毛筆正在宣紙上寫字。

    因為身高關系,桌子很低,研磨的馮保很不舒服。

    他聚精會神的寫著字。

    此時太子殿下臉上的稚童感減少了許多,輪廓更加清晰,像一個小大人了。

    朱翊鈞為何要學習寫毛筆字。

    因為他太閑了。

    他記得在真正的歷史上,神宗皇帝是有這個天賦的,並且很喜歡,卻不被張居正允許練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變了靈魂,朱翊鈞也想試一試,身體還有沒有這個天賦,從隆慶三年開始,朱翊鈞便讓翰林院的編修教給自己寫字,不得章法,一直寫的都不好,而後,便又請教徐渭,經過人家一點撥,可不得了。

    還真的有模有樣,這讓朱翊鈞也知道自己還是有些天分的。

    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朱翊鈞知道,在大明朝當皇帝,一定要有個特殊愛好,不然,不合群。

    修道煉丹吧,爺爺搞了,好色吧,老爹進行時,木工吧,不能搶了孫子的職業……朱翊鈞思來想去,還是寫字,這個職業,說起來高端一些,即便前面有亡國之君徽宗,但大宋可沒有燕雲十六州,情況完全不同。

    以後,長期發展,給自己忠誠且有能力的下屬,贈字,有個性且高端……

    窗外,燦爛的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瀉而下,微風輕柔地穿梭其間,帶來絲絲縷縷的清新。

    而朱翊鈞正在聚精會神的寫字。

    正在這個時候,神色莊重的張居正進入了書房中。

    他先是拱手見禮,禮完之後,朱翊鈞也拱手行師禮。

    張居正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字,並沒有想要點評的想法,看來,張居正對朱翊鈞喜愛書法的事情,還是有些微詞,不過,這個時候的他可不敢阻止。

    而馮保也很是識趣的將字帖收了起來…………

    等到馮保離開之後,朱翊鈞也坐在了椅子上,而張居正便站在不遠處,開始一本正經的講課了。

    即便張居正的課比海瑞的要生動一些,可兩個人都不愛笑,永遠一臉嚴肅,這讓朱翊鈞頗感壓力。

    “太子殿下,今日所講乃是《貞觀政要》。”

    “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此乃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國之道。”

    朱翊鈞眉頭微皺,問道︰“先生,此話何意?”

    張居正看了一眼朱翊鈞,緩聲道︰“殿下,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依靠民眾。若苛刻地剝削民眾來侍奉君主,就如同割自己的肉來填飽肚子,肚子飽了,身體卻死了,君主富裕了,國家卻滅亡了。這告誡為君者,當以民為本,不可貪圖一時之利而損害民眾的利益。”

    朱翊鈞目光專注,繼續問道︰“那如何才能做到以民為本呢?”

    張居正沉思片刻,說道︰“殿下,當輕徭薄賦,使民得以休養生息,廣開言路,傾听百姓之聲;任用賢能,公正執法,保障民生。如此,方能得民心,國家昌盛。……”

    朱翊鈞听的認真……

    而窗外陽光溫暖地灑在書房中,微風輕輕拂動著書頁……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134章 隆慶四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134章 隆慶四年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