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逃懿劫

第236章 吳國選擇的策略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難逃懿劫 本章︰第236章 吳國選擇的策略

    而在那遙遠的吳國,江東的皇宮內,孫堅正與周瑜並肩而坐,共商大計。

    孫堅身著一襲華麗的龍袍,威嚴地端坐在龍椅之上,他的目光如炬,凝視著周瑜,似乎在期待著他的見解。

    周瑜則身著一襲紅色的長衫,身姿挺拔,氣宇軒昂。他的長發如瀑布般垂落在雙肩上,輕輕拂過他那如刀削般的面龐,更顯得他風度翩翩。

    他的雙手優雅地交叉置于桌前,手指修長而有力,透露出一種沉穩和自信。

    孫堅緩緩啟齒,聲音中帶著一絲凝重,仿佛這是一個關系到吳國命運的重要問題。

    “周公瑾,依你之見,我們接下來的局勢該當如何應對?”

    周瑜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輕輕甩動著他那如墨般的長發,仿佛在整理思緒。他的動作優雅而自然,沒有絲毫的做作。

    終于,周瑜開口了,他的聲音沉穩而堅定,仿佛已經深思熟慮過這個問題。

    “陛下,就目前之局勢觀之,魏、蜀、吳三國在司馬懿那場狡詐的離間計所引發的大戰之後,皆元氣大傷。我吳國亦是損失慘重,重武器盡失,無數英勇之士魂歸九天。想在短期內恢復往昔之盛況,實屬不易,此乃不爭之事實。”

    周瑜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當前局勢的擔憂,但同時也顯示出他對吳國未來的信心。

    孫堅聞言,無奈地點了點頭,長嘆一聲。

    “唉!此戰確使我吳國元氣大傷。”

    然而,周瑜卻輕輕搖了搖頭,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

    “話雖如此,陛下可知,魏國與蜀國之損失,實則更為慘重。此番戰役,我吳國亦非毫無所獲。”

    孫堅聞言,臉上浮現出一抹疑惑之色,饒有興趣地問道。

    “哦?此言何出?”

    周瑜微笑著為孫堅與自己各斟了一杯香茗,輕輕推至孫堅面前,語氣溫和而耐心。

    “陛下莫急,且听我細細道來。”

    孫堅微微頷首,與周瑜一同輕抿了一口茶水,茶香裊裊,仿佛能撫平人心中的煩躁。放下茶杯,周瑜雙手再次交叉置于桌上,目光如炬,俊朗的面容上帶著一抹自信的微笑。

    “雖說我吳國此番損失慘重,但據我所得之消息,蜀魏兩國之損失,更為觸目驚心。先說魏國,他們分兵兩路,分別偽裝成蜀軍與吳軍,企圖攻打我吳國與蜀國。這兩場戰役下來,他們已損失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國家之損失程度,並不亞于我國。更何況,他們雖贏得了這場戰役,但所得之實質性收益卻幾乎為零。”

    孫堅聞言,眉頭微皺,不解地問道。

    “這能說明什麼?”

    周瑜耐心地解釋道。

    “陛下需知,戰爭之目的,在于獲取利益。有戰爭,便必有損失與犧牲。因此,必須通過贏得戰爭來彌補戰爭所帶來的損失。但若一場戰爭即便贏了,卻毫無實質性收獲,所得之利益幾乎為零,那麼這場戰爭便毫無意義,只不過是徒勞無功、損人不利己罷了。這與戰敗,又有何異?”

    孫堅仔細聆听,頻頻點頭,深以為然。

    “嗯,此言有理!”

    隨後,周瑜繼續說道。

    “再者,司馬懿此計甚毒,其本意在于將我等與蜀國之將領盡皆收入囊中,如此一來,便可一舉將我兩國剿滅。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的如意算盤最終還是落空了。蜀國那邊,劉備等一干將領本已被曹操成功擒獲,這對曹操而言,無疑是如獲至寶。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誰能料到,劉備等人竟然會在關鍵時刻被人所救,成功逃脫了此劫。如此一來,曹操原本的巨大收獲瞬間就如同泡沫一般,化為了泡影。而反觀我吳國這邊,司馬懿不僅未能如願以償地擒獲我國任何一員將領,反而在與我軍交鋒時身負重傷。依我之見,他在短時間內應當是無法再對我國構成任何實質性的威脅了。”

    孫堅聞听此言,微微頷首,表示認同,其面色依舊嚴峻,毫無松弛之意。

    “如此說來,魏國此番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孫堅沉凝片刻,緩聲道。

    周瑜聞听,亦是頷首表示贊同,其嘴角微揚,似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正是!他們非但無所得,反而損失了大量人馬。短時間內,應無再有大動作之可能。我們可趁此機會,休養生息,訓練士卒,待我軍力再次壯大之時,便是我們報仇雪恨之日。”

    孫堅聞言,眼中閃過一抹堅定的光芒,重重地點了點頭,表示完全贊同。

    孫堅輕啟朱唇,淺嘗了一口香茗,隨即目光灼灼地望向周瑜,問道。

    “那蜀國所承受的損失,與我國相較,又當如何?”

    周瑜亦是以同樣的姿態品味著茶水,他那年輕俊逸的面容上浮現出一抹深思,緩緩啟齒。

    “蜀國那邊,自是不必多言,我料其損失,定是我魏蜀吳三國之中最為慘重。”

    言罷,他輕輕將茶杯置于桌上,繼續說道。

    “那一役,蜀軍可謂是損失慘重,幾乎到了全軍覆沒的地步。劉備、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一眾蜀國高級將領,無一幸免,皆被魏軍生擒。這一事件對于蜀軍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盡管後來他們僥幸得以逃脫,但這一番被擒的經歷,已然讓蜀軍的士氣大受挫折。曾經的雄風,恐怕是難以再重現了。”

    孫堅听聞此事後,不禁摩挲著下巴,緩緩頷首,若有所思地沉吟道。

    “所言甚是啊。”

    周瑜見狀,亦點頭附和道。

    “陛下所言極是。劉備貴為一國之君,卻落得如此下場,被人活生生地擒獲,其君主之位,恐怕已經是搖搖欲墜,岌岌可危了。”

    孫堅繼續說道。

    “君主,乃是國家的象征,權力的核心所在。一旦被擒,這不僅是個人的恥辱,更會對其在民眾和統治階層心目中的威嚴造成極大的損害。民眾們或許會開始對君主的能力產生懷疑,而那原本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形象,一旦崩塌,其權威自然也會隨之受損。”

    周瑜輕啜一口香茗,繼續說道。

    “尤其是在蜀國這樣的國度,君主權威乃維系統治之基石。此番事件,恐將引發統治合法性之危機。貴族、權臣或地方勢力,或會借機挑戰君主權力,甚至圖謀篡權,從而導致統治集團內部四分五裂。”

    孫堅聞听此言,不禁眉頭微皺,若有所思。他深知君主權威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一旦受到動搖,後果不堪設想。他緩緩點頭,表示贊同對方的觀點,然後沉凝片刻,說道。

    “確實如此。經此重創,劉大耳只怕已是強弩之末,難以再有作為。”

    周瑜微微一笑,頷首應道。

    “正是如此。而且,上一次交戰之時,我曾與諸葛亮有過一番交談,他向我透露了一件頗為有趣之事。”

    孫堅一听,頓時來了興致,雙眼放光,急切地追問道。

    “哦?何事如此有趣?快快道來!”

    周瑜微微一笑,緩緩言道。

    “魏軍竟然如此陰險狡詐,竟然偽裝成我吳軍,去襲擊我們的送親隊伍!這實在是太卑鄙無恥了!”

    周瑜喝了一口茶接著說。

    “而且,那些原本準備作為嫁妝的金銀珠寶和糧食,竟然都被換成了火藥和炸藥!這些火藥和炸藥被送到蜀軍手中後,立刻引發了一場可怕的災難。蜀國的糧食倉庫發生了劇烈的火災和爆炸,糧食瞬間就被化為烏有!”

    周瑜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冷笑。

    “這下可好,蜀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無力再發動任何戰爭了。他們的糧倉空空如也,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軍隊又怎麼能有戰斗力呢?”

    “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周瑜話鋒一轉,繼續說道。

    “以劉備那貪婪缺德的性格,他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為了填補糧倉的空缺,他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向蜀國各地橫征暴斂,壓榨百姓。那些本來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蜀國百姓,將會受到更加殘酷的剝削和壓迫。”

    周瑜的語氣充滿了憂慮。

    “如此一來,那些本就對劉備的殘暴統治心懷不滿的蜀國群眾,恐怕會更加憤怒,甚至可能會發起反抗。到那時,蜀國必將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社會動蕩不安,民不聊生。”

    孫堅听聞周瑜所言,再次頷首表示認同,他的聲音低沉而凝重。

    “的確如此啊!劉大耳那家伙生性貪婪、品德有虧,在蜀國根本就沒有什麼民心可言。他若是真的如此行事,那蜀國必定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周瑜也緊接著點頭應和道。

    “正是如此啊!不過話說回來,就算劉備不這樣做,他也同樣會面臨巨大的危機。畢竟,經歷了如此沉重的打擊,蜀國已經是元氣大傷,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其未來的道路,注定是充滿坎坷和荊棘的啊!”

    周瑜的目光如炬,深邃而銳利,他緊緊地凝視著孫堅,緩緩地開口說道。

    “陛下,您心里應該很清楚,一個國家的糧食短缺,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對于這個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浩劫啊!”

    孫堅聞言,微微頷首,神色凝重。

    “此理我豈會不知?吾吳國歷史上,亦曾屢遭大饑荒之困。糧食短缺,不僅關乎民生疾苦,更將國家財政、軍事、經濟乃至社會安定,悉數卷入漩渦之中,其影響之深遠,難以估量。”

    周瑜微微頷首,表示對孫堅的話表示贊同,然後話鋒一轉,繼續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然而蜀國糧食生產力之羸弱,遠不及我吳、魏兩國。僅憑一己之力,欲在短時間內填補糧食之空缺,無異于痴人說夢。若劉備急于填補此空缺,唯有兩個途徑︰一是傾盡國力,從他國購糧;二是訴諸武力,強行掠奪。然二者皆需付出慘重代價。”

    周瑜頓了一下,接著說。

    “若劉備選擇傾盡國力從他國購糧,那麼必然會導致國內經濟崩潰,民不聊生,其政權也會因此搖搖欲墜。而若他選擇訴諸武力,強行掠奪他國糧食,那麼他必將面臨其他國家的聯合抵抗,甚至可能引發一場全面戰爭。無論哪種情況,對劉備來說都絕非好事。”

    言及此處,孫堅忽地眼前一亮,仿佛有所頓悟,對周瑜道。

    “如此說來,我們何不趁此機會,向蜀國售糧?將糧價翻倍,從他們身上狠狠撈上一筆?”

    周瑜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他緩緩點頭,說道。

    “ 陛下此計,確有可行之處。既能大賺一筆戰爭財,又無須承擔太大風險。然而……”

    周瑜話鋒一轉,眼中閃過一絲疑慮,話鋒再轉,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

    “在下心中尚有一計,不知陛下是否願意一听?”

    孫堅聞言,興趣盎然。

    “願聞其詳。”

    周瑜輕輕抿了一口香茗,潤了潤嗓子,方緩緩道來。

    “經上次大戰洗禮,劉備定是身受重創,心力交瘁。短時間內,他恐難再插手蜀國內政。加之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亦受重創,需靜養療傷。如此一來,管理蜀國之重任,必將落在諸葛亮肩上。而諸葛亮,乃是我聯盟之重要盟友。他若能接管蜀國,我聯盟仍有東山再起之可能。”

    孫堅聞言,面露疑惑。

    “你還念著我們兩國聯盟?這現實嗎?”

    周瑜堅定地點了點頭。

    “在下認為,這完全有可能。自上次戰敗後,我與諸葛亮皆已洞察真相,我們皆是中了司馬懿之離間計。如今誤會已解,蜀國又暫由諸葛亮掌舵。他不同于劉備,乃是一位明辨是非、顧全大局之人。”

    周瑜再次抿了一口茶水,輕嘆一聲。

    “我相信,諸葛亮亦深知當下局勢之嚴峻。魏國在司馬懿的率領下,日益強大。我蜀、吳兩國與魏國之戰,已是敗多勝少,形勢愈發嚴峻。如今,蜀、吳任何一國,皆已難以單獨抗衡魏國。照此趨勢發展下去,魏國吞並我蜀、吳兩國,只是時間問題。若再不聯手抵抗,魏國必將逐個擊破,我兩國皆將不復存在。因此,唯有攜手並肩,共抗曹魏,方為上策。”

    言罷,周瑜神色肅穆地看向孫堅。

    “陛下,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眼下,我們唯有與蜀國真心結盟,方能共御外敵。望殿下能明辨是非,以大局為重。即便您與劉備素有嫌隙,但國難當頭,個人恩怨亦應暫時擱置。切莫因一己之私,而置國家于危難之中。”

    周瑜之言,字字珠璣,句句肺腑。孫堅聞言,雙手抱胸,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周瑜所言非虛,就目前局勢而言,吳國已獨木難支。

    若魏國趁機發難,吳國恐將難逃覆滅之命運。他也明白,國家正處于危難之際,個人恩怨固然重要,但國家存亡更為關鍵。

    即便他再厭惡劉備,再清楚其小人行徑,但此時若不借助蜀國之力,吳國真的很難再與魏國抗衡。

    想到此處,孫堅不禁重重地嘆了口氣,眼中充滿了無奈與憂慮。

    然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終是點了點頭,神色莊重而堅定。

    “那你打算如何行事?如何再次結盟?”

    周瑜見狀,心中暗自松了口氣。他知道,孫堅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願意為了國家的未來而放下個人恩怨。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接下來,便是他們共同面對挑戰、共謀大計的時刻了。

    既然已然選定了盟友,便再無退路可言。孫堅緩緩抬手,動作優雅地拈起桌上的茶杯,仿佛這一舉動蘊含著某種深意。

    他將茶杯輕輕送到唇邊,淺酌一口,那茶水的溫度和香氣似乎在他的口腔中彌漫開來,讓他稍稍放松了一下緊繃的神經。

    放下茶杯後,孫堅的神色變得凝重起來,他的目光如炬,直直地望向周瑜,開口問道。

    “既然同盟之事已成定局,你意欲以何種方式與蜀國結盟?誠然,魏國的離間之計所造成的誤會業已澄清,但我心中仍舊疑慮重重。蜀國歷經那場慘烈的戰役,損失慘重,想必他們對我等的信任已經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與我們結盟,恐怕並非易事。對此,你有何良策?”

    周瑜靜靜地聆听著孫堅的話語,他的眉頭微微皺起,似乎在思考著應對之策。過了一會兒,他輕輕抬手,同樣抿了一口茶水,感受著那微澀的味道在舌尖蔓延。

    然後,他緩緩放下茶杯,仿佛這個動作也需要深思熟慮一般。

    放下茶杯後,周瑜並沒有立刻回答孫堅的問題,而是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他的腦海中飛速閃過各種可能的方案和策略,權衡著每一種選擇的利弊。

    過了一會兒,他才不緊不慢地說道。

    “若想讓這次結盟順利達成,我們必須采取主動,不能只是被動等待。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充分展示出我們的誠意和決心,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對我們心悅誠服。”

    稍微停頓了一下,周瑜接著說。

    “而且,現在蜀國的朝政已經被諸葛亮和劉備的兒子劉禪所掌控。這兩個人可不像劉備那樣昏庸無能,他們對于國家的利益關系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絕對不會像劉備那樣目光短淺、貪得無厭、自私自利。所以,我堅信,只要是他們掌握政權,就一定能夠冷靜下來,和我們認真商討結盟的事宜。”

    孫堅听了周瑜的話,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後面色凝重地說。

    “諸葛亮這個人,確實是才華出眾啊!只可惜,這樣的大才,竟然屈居在劉備的手下,這實在是天下的一大憾事。不過,說到劉備的兒子劉禪,我也有所耳聞,听說他從小就受到了諸葛亮的教導和影響,想來應該也不會太差勁,至少不會像他父親那樣昏庸無能吧。”

    周瑜聞言,微微點頭,嘴角泛起一抹微笑,輕聲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臣心中對此事已有一番計較,知曉應當如何與蜀國結盟。”

    孫堅听聞周瑜如此說,頓時來了興致,他饒有興趣地看著周瑜,追問道。

    “哦?愛卿有何高見?快快道來,讓朕也听听。”

    周瑜微微一笑,露出自信滿滿的神色,緩聲道。

    “其實,此事說起來倒也簡單。據微臣所知,蜀國目前最緊缺的物資,便是糧食。若我等能主動向他們送去大批糧食,以表我東吳的誠意,這對于正處于困境中的蜀國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之舉。即便那諸葛亮智謀過人,能夠洞悉我等此舉背後的目的,但蜀國如今正值生死存亡之秋,有人願意在這緊要關頭伸出援手,他又豈能輕易拒絕呢?況且,諸葛亮本就是我等同盟的堅定支持者,屆時由微臣親自出面與他談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想必他定會欣然應允與我東吳結盟之事。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孫堅听後,雙手抱胸,眉頭微皺,似乎在思考周瑜所提出的建議。過了一會兒,他才緩緩說道。

    “給蜀國送去糧食?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如此巨大的開銷,朕不得不慎重考慮。”

    周瑜微微皺起眉頭,臉上露出一絲憂慮,他緩緩地嘆了口氣,似乎對這個決定感到十分無奈。

    然後,他用一種低沉而略帶苦澀的語氣說道。

    “陛下,您說得一點沒錯。如果我們真的要援助蜀國糧食,這對我們吳國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畢竟,糧食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關系到百姓的溫飽,關系到國家的穩定。而且,如果我們要用糧食來表達結盟的誠意,那麼這個數量肯定不能少。”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

    “然而,問題還不止于此。由于路途遙遠,運輸過程中不僅要面對各種復雜的地形和惡劣的天氣,還可能會遭遇盜賊的襲擊。為了確保糧食能夠安全抵達蜀國,我們恐怕需要派遣大量的軍隊進行護送。這樣一來,不僅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會讓我們的軍隊面臨一定的風險。”

    周瑜的聲音越發沉重,他繼續說道。

    “而且,即使我們克服了所有的困難,成功將糧食送到蜀國,也不能保證這些糧食能夠完好無損地到達目的地。畢竟,天氣多變,糧食在運輸途中難免會有一些損耗。所以,最終真正能夠抵達蜀國的糧食數量,恐怕會比我們預期的要少很多。這實在是一件費時費力又費錢的事情啊!”

    孫堅听了周瑜的話,沉默了片刻,他的臉上也浮現出無奈的神色。周瑜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切中要害,讓他無法反駁。最後,孫堅也只能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

    “罷了,既然如此,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就算困難重重,我們也只能試一試了。如果這次能夠成功與蜀國結盟,共同攻打魏國,那麼我們一定能夠從魏國那里奪取大量的糧食,這樣一來,也可以彌補我國的糧食空缺了。”

    周瑜听到孫堅的話後,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他急忙躬身行禮,說道。

    “陛下聖明!微臣這就立刻前往國庫調集糧食,做好出發的準備!”

    孫堅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揮了揮手,示意周瑜退下,並說道。

    “嗯!很好!朕現在任命你為督糧官,你要盡快前往國庫籌備糧食!此外,你還要去告訴孫仲謀,讓他在那天和你一起出發,確保糧食能夠安全抵達目的地!”

    周瑜听了孫堅的吩咐,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他連忙再次躬身行禮,說道。

    “是!陛下!微臣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

    說完,周瑜轉身離去,他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只等時機成熟,就可以與蜀國結盟,共同謀劃一番大事業。

    孫堅看著周瑜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默默地祈禱著︰希望這次行動能夠一切順利,讓我們能夠與蜀國成功結盟,共同抵御外敵,最終實現一統天下的宏偉目標!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難逃懿劫》,方便以後閱讀難逃懿劫第236章 吳國選擇的策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難逃懿劫第236章 吳國選擇的策略並對難逃懿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