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別掏了,坐下吃飯,咱們家不用買東西,淮茹今天不是去了劉家莊?她就是代表咱家去的。”賈張氏在桌子底下踩了賈東旭一腳。
“哦,對對對!瞧我這記性!前幾天淮茹和我說過,我把這茬給忘了。”賈東旭拍著額頭說道,拙劣的演技被易中海盡收眼底。
“那行,我去隔壁畢家轉轉。”喜怒不形于色的易中海沒多說什麼,也沒點破,這次過來主要是一個試探,看看徒弟是不是有什麼事瞞著自己,這一試探,里面果然有事。
他對劉年氏羨慕的緊,听媳婦說賈張氏下午可是買了不少東西,要是賈東旭以後也能這樣對自己就好了。
看到易中海走出去,賈張氏說道︰“和他說那麼多做什麼,我可沒听平安說過大壽的事,估計是忽悠院里人的。在說哪怕就是真的,淮茹不是買東西去了嘛。”
“我師父問,我能不說麼,行了,你喂棒梗吃飯。”賈東旭知道他娘不太喜自己的師父,不想在讓她叨叨下去,連忙轉移了話題。
....
劉家莊。
“康大爺、大柱哥、二柱哥你們來了。”劉平安站在大門口一邊散著煙一邊熱情的招呼著。
眾人一起進了院,秦淮茹听到說話聲,趕緊從廚房出來又一一打招呼。
劉方圓看著凳子上的煙、酒、點心,吹胡子瞪眼道︰“老康,咱們可說好了,給我買的這些東西,怎麼帶過來的在怎麼帶回去。”
秦世康笑呵呵道︰“那是大妮買來孝順你的,我可做不了主。”
“你可拉倒吧,我還不知道你?老泥鰍一個。必須帶走,不然傳出去,我這個村長還做不做了?”
看到兩個老頭子打嘴炮,秦元滄站出來打圓場,說了個折中的辦法︰“老爺子,東西不可能帶回去的,要不咱們今晚就把這些酒喝掉它,這樣別人就不能說出什麼來了。”
“老劉,我看就按二柱子說的辦。”秦世康大手一揮道。
劉方圓點了點頭︰“行吧,反正這丫頭買的東西,最後進了你們秦家村人的肚子。走,都進屋說話,平安你去倒茶。”
“都進屋,早吃早結束,不然又要趕夜路了。”秦世康也沒客氣。
“就這幾步路,你們爬也爬回去了,今晚必須吃好喝好。實在不行,村部有大通鋪。”劉方圓笑呵呵道。
一群人走進堂屋,參觀起來,和劉平安四合院的布局差不多,北牆上是老人家的畫像,下面是條案、八仙桌,旁邊是立櫃和太師椅,靠東西牆是木制沙發和圈椅。
“正華,你家我還是第一次來,真不錯,特別是這些家具。”秦世康夸贊道。
“我們村的房型都一樣,進深8米左右,堂屋大概三十來個平方,家具都是我家老大閑著沒事自己打的。”劉正華給眾人搬著椅子介紹道。
“正華,你們家這些房子的建築面積加起來怎麼著也得一二百平吧。”秦元良眼中充滿說不出的羨慕。
“差不多吧,三間北房加四間偏屋總共149平方。”至于為什麼149平方,劉正華也不知道,反正是老頭子們規定的。
“媽的,便宜蔣大頭那狗東西了,老劉,你也不早說,我們秦家可是有好幾個閨女到出嫁的年紀了。”秦世康打斷兩人說話,嫉妒的罵了一句。
劉方圓對秦家村眾人招呼道︰“現在說什麼都晚了,都坐。正華,你去拉桌子,平安,看看涼菜好了沒,好了的話就趕緊端上來。”
“好 !”劉平安忙的跟狗一樣,剛倒完茶又去廚房端涼菜。
不一會,劉平安和秦淮茹端著菜就來了,四涼四炒,花生米、松花蛋、蒜泥黃瓜、糖拌番茄、炒雞蛋、芹菜肉絲......樣式雖少但量很大,都是滿滿一大盤。
其中松花蛋自古有之,明朝《竹嶼山房雜部》中就有記載,到了清中葉時期,冀省通縣張辛莊村有一位姓程的人家,將原先的用草灰滾制的方法改用“料湯浸制法”,松花蛋的又一別稱“京彩”由此而來。
劉平安又從里屋拿出五瓶二鍋頭,加上秦淮茹帶來的兩瓶蓮花白,七瓶酒十個漢子應該是夠了。
“平安,來坐我跟前。”秦世康坐在最上首的劉方圓旁邊,招著手喊道。
劉平安笑嘻嘻的拒絕道︰“你們這些老頭子吃吧,我一小青年就不跟著摻和了。”
“不用管他,他還有事。”劉正華替兒子開脫道。
喜歡四合院︰火紅年代享受生活請大家收藏︰()四合院︰火紅年代享受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