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你的力氣什麼時候這麼大了?就連個頭都高了不少?你是吃了啥好東西了?”
走了有二百米,看兒子一手抱著妹妹,一手拎著麻袋 ,連手都沒換,而且臉不紅氣不喘,神態非常輕松,這時,何大清好像才發現,兒子的變化非常大,不僅是皮膚白了很多,竟然連個頭和力氣都超過了自己,于是來個一連三問。
自己身高一米七八,那兒子現在的身高,肯定已經超過了一米八,那力氣,當廚子顛鍋絕對輕松。
何雨柱能說實話嗎?
當然不能,借口都找好了︰“我師父說,我現在應該是發育的猛漲階段,這一年里,我的飯量很大,增長了一倍,這吃的多,當然也長得快。”
何大清對兒子更加滿意了,這兒子,隨我,爭氣。
“傻柱,我已經不在豐澤園干了,現在在紅星軋鋼廠食堂當小灶大廚。”
對于他工作的調動,何雨柱根本不在意,就是何大清不說,他也知道,但是,名字這個事,現在要說清楚。
“爸,我師父說了,以後,不準你再叫我傻柱,你以後就叫我柱子吧。”
“老吳真這麼說?”
“當然,你以為誰都和你一樣,亂給兒子起外號?我師父說了,你這個爹坑兒子。”
“嘿,這老吳。行吧,我以後叫你柱子。”
“你接著說你的風流韻事。”
達到了目的,何雨柱立刻轉移話題打趣道,他還真想听听何大清怎麼說。
“你個兔崽子,膽肥了嘿,連你爸都敢逗趣。”
不過,他倒也沒真生氣,紅著臉繼續往前走︰“軋鋼廠的婁老板邀請我到廠里做小灶,就認識了食堂的幫廚白來娣,一來二去的,就在一起了。傻,柱子,你真不生氣?”
看兒子剛才听到這個消息的態度,明顯是沒有生氣,他就有些拿不準。
“我沒生氣。我媽去世這麼多年了,你一個人帶著我和雨水,也不容易,你再找一個也是應該,我沒有意見。再說了,我生氣有用嗎?你都跟人家住一起了。”
“哎喲,柱子,听你這麼說,我感覺你真的長大了,懂得體諒你老爹我了,不錯,不錯。”
何大清一臉欣慰的表情,高興的跟吃了蜜蜂屎一樣,對于他最後的一句話根本不做回應。
“那個白來娣是個什麼情況?”
“沒大沒小的,那是你將來的後媽,是你的長輩,你可不能直接叫名字。”
“我還沒有承認呢,是不是我未來的後媽,可說不一定。”
“需要你承認嗎?那是我未來媳婦,只要我說行就行。”
“知道,你是有異性沒人性。有了女人,連兒子女兒都不要了。”
何雨柱又刺了他一句,反正不想讓他好過。
“你……”
何大清剛想發火,忽然就有些心虛,自然是想起了他馬上就要拋兒棄女去保城,兒子沒說錯,自己還真的是有異性沒人性。
“你小子,嘴還是那麼損,我懶得和你計較。她老家在保城,老家有兩個兒子,現在養在她婆婆那里。她丈夫死後,為了養活兩個孩子,就投奔了軋鋼廠的工人、她家原來的鄰居劉懷仁,到軋鋼廠食堂當了幫廚,哦,劉懷仁還是她的表哥。”
“你現在是帶我去見她?”
“她今天上班,不在家。我來接你,就是為了告訴你這件事,等一會兒,你直接帶著雨水回四合院,我就不回去了。還有啊,我和你白姨明天都要上班,雨水倒是不上學,你後天再過來。”
剛入職軋鋼廠時,他還做做大鍋飯,現在他在廠里只負責小灶,協助管理食堂,算是比較自由的人,只要沒有小灶,請個假是小事。
“行吧。”
何雨柱當然會答應,他本就想要早點兒回去,把家里的存款收起來,也只有這樣,才能拿住何大清的七寸,有和何大清談判的資本,不至于讓他不辭而別。
先到何大清住的地方認了認門,這里是一個二進的大雜院,住的人估計能有五十多號,東西擺放雜亂得很,衛生也不太好,比不上95號四合院。
又找了一家小飯店吃過午飯,再向何大清要了三塊錢,何雨柱一手拎著麻袋,一手拉著何雨水上了公交車,還專門交待了一聲,讓她護好自己的書包。
何雨柱本來還想給何大清留些海鮮,但何大清因為打定主意要遠走高飛,自然不會要。
他可是打開麻袋看了看,里面都是鮑魚干、對蝦干、魚翅、海參、魚肚、干貝、大黃魚干、墨魚干等。
“柱子,你眼光不錯,買的都是極品,都是好東西。”
看得他幾乎都要流出口水,他可是譚家菜傳人,這些東西都可以作為譚家菜的食材,如果真做成菜,那味道, ,不敢想,不敢想。
這麼值錢的東西,真要留一些下來,還不就便宜了白家那兩個小子,這個賬,何大清可算得清。
不過,何雨柱听了他的話,嘴角撇了撇,就這就是好東西了?那我空間里的東西算什麼?
如果何大清看到何雨柱存放在空間中的物品,肯定會驚叫起來︰“極品天九翅。”
在何雨柱的空間里,有後世收取的海品干貨,也有在津門購買的,其中最顯眼的就是一個碩大的魚翅,它就像是一張灰黑色的小帆,展現出狂野之力,這是一個五星級大酒店的藏品。
公交車晃晃蕩蕩了半個小時,他們才在南鑼鼓巷下了車。
南鑼鼓巷,清代屬瓖黃旗,是上三旗貴族居住的地方,胡同格局非常完整,有個外號叫“蜈蚣街”,南北走向的南鑼鼓巷是蜈蚣身,在其兩邊長著16條蜈蚣腿,一邊8條,兩兩對稱,每條胡同都有個說頭兒,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著自己傳奇般的經歷,都有著各自的趣聞和掌故,而《情滿》中的紅星95號院,就在景陽胡同。
南北走向的南鑼鼓巷胡同,寬有8米,長787米,從建成之日算起,已經有了700年歷史,它是華夏唯一完整保留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最富有老京城元素的街巷。
這里,既有大戶人家,也有小戶市民,還有不少小商號,有糧店、菜店、油鹽店、豬羊肉鋪、小酒鋪、藥鋪等等。
喜歡四合院之廚道宗師修行記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廚道宗師修行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