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人性

第53章 壞脾氣帶進家,好脾氣卻留給了外人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我有錢我有顏 本章︰第53章 壞脾氣帶進家,好脾氣卻留給了外人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們常常目睹這樣令人唏噓的場景︰有些人在外界宛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可一旦面對家人,卻仿佛換了一副面孔。

    正如馬克•吐溫所說︰“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然而,人們往往在追求事業與外界認可時,卻疏忽了對家人的態度。

    就拿鄰居小李來說,在公司里,他簡直是公認的好脾氣。有一回,同事小張負責的項目關鍵部分出了岔子,眼瞅著截止日期迫在眉睫,小張心急如焚,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向小李求助。

    小張匆匆跑到小李的工位前,額頭上滿是汗珠,雙手不停地搓著,滿臉焦急,近乎哀求地說︰“小李啊,這次我真的是掉進大坑里了,這個項目的核心模塊我怎麼都搞不定, deadine馬上就到了,要是搞砸了,我估計得被領導批得狗血淋頭,說不定飯碗都保不住。你能不能拉兄弟一把,就這一次,以後你有什麼事兒,我絕對不含糊!”

    小李手頭的工作本就堆積如山,桌上堆滿了文件,電腦屏幕上打開著好幾個工作頁面。他看著小張,微微皺了下眉,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但很快又恢復了溫和,微笑著答應下來︰“行吧,你也別太著急,咱們一起想想辦法。你先跟我說說具體情況,是技術難題,還是時間安排上出了問題?”

    正如孟子雲︰“敬人者,人恆敬之。”小李深知在工作場合友善互助的重要性,也明白團隊協作對于職場發展的意義。

    接下來的幾天,小李每天都在辦公室熬到深夜。公司大樓里寂靜無聲,只有他的工位還亮著燈。他雙眼布滿血絲,死死地盯著電腦屏幕,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敲擊,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打個盹,脖子上因為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而酸痛不已,但他只是揉一揉,又繼續投入工作。

    最終,項目順利完成,小張對他千恩萬謝,非要拉著他去聚餐表示感謝,同事們也紛紛豎起大拇指,領導還在公司例會上表揚了小李的團隊精神。

    然而,疲憊不堪的小李回到家,母親心疼地迎上來,關切地詢問︰“兒子,這麼晚才回來,累壞了吧?飯都給你熱著呢,趕緊吃點。今天在公司怎麼樣,還順利嗎?”

    小李卻像被點燃了導火索,不耐煩地吼道︰“別問了行不行!我都快煩死了,沒看我正鬧心嗎?工作的事兒你又不懂,問那麼多干嘛!”

    母親愣在原地,手中的圍裙不自覺地揪緊,眼中滿是受傷與委屈,嘴唇微微顫抖著說︰“我……我就是心疼你,怕你餓著,也想跟你說說話……”

    小李意識到自己的失態,語氣稍微緩和了些,但仍帶著煩躁︰“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別管了,我自己待會兒。今天實在太累了,心情不太好。”

    母親默默地轉身走進廚房,背影顯得格外落寞,腳步也變得遲緩,嘴里還小聲嘟囔著︰“我這不是關心你嘛……”

    為何會出現這種反差呢?在外面的社交圈子里,人們深知維護形象、搞好關系的重要性,如同戴著一副精心雕琢的面具,將情緒小心翼翼地隱藏起來,展現出禮貌與和善。

    而家,這個本應充滿溫馨與愛的地方,卻被他們當成了可以肆意宣泄情緒的“安全區”。他們天真地以為,家人會無條件地包容自己的一切,卻忽略了家人同樣需要尊重與關愛。

    “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蘊藏著甜蜜的愛。” 蕭伯納的這句話,深刻地道出了家的本質,不應成為壞情緒的出口。

    把壞脾氣留給家人,造成的傷害是難以估量的。還記得同事小張,他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格外看重,仿佛那就是衡量孩子價值的唯一標準。

    有一次,孩子滿心忐忑地拿著考砸的試卷回到家,一進門就看到父親坐在沙發上看報紙。孩子猶豫了一下,還是慢慢地走到父親面前,囁嚅著開口︰“爸爸,這次考試……我考得不太好……”

    話還沒說完,小張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報紙“啪”地一下被拍到桌子上,怒火“噌”地一下就冒了上來,大聲斥責道︰“你怎麼這麼笨!天天在學校都學什麼了?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門門功課都那麼好,再看看你!這分數你怎麼還有臉回來?你是不是天天在學校光知道玩了?”

    孩子原本愧疚的眼神瞬間變得驚恐,小臉嚇得煞白,身體微微顫抖,手中的試卷也被揉得皺巴巴,帶著哭腔說︰“爸爸,我……我已經很努力了,這次考試的題目太難了,好多題型都沒見過,我真的不是貪玩……”

    小張卻不依不饒︰“題目難?別人怎麼就能考好?你就是不用心!從今天起,每天多做兩套題,考不好就別想出去玩!周末也別想著休息,都用來學習!”

    正如甦霍姆林斯基所言︰“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小張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顯然背離了愛的真諦,只注重成績,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努力。

    從那以後,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怯懦,對學習產生了深深的恐懼與抗拒。每次考試前,孩子都會緊張得吃不下飯,晚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腦海里全是父親憤怒的臉和嚴厲的斥責。親子關系也變得如繃緊的弦,一觸即發。

    孩子不再願意主動和父親交流學校的事情,小張問一句,孩子就答一句,多一個字都不願意說。

    在夫妻關系中,這種傷害同樣觸目驚心。朋友小王和妻子曾是令人羨慕的一對,可不知從何時起,小王開始對妻子百般挑剔。

    那天,妻子精心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桌上擺滿了小王平時愛吃的菜,還點上了蠟燭,想給忙碌一周的丈夫一個驚喜。

    小王下班回來,看到這一幕,不僅沒有驚喜,反而嫌菜太咸,肉太膩,甚至將筷子一扔,抱怨道︰“這做的什麼玩意兒,還不如外賣好吃。你這廚藝真是越來越差了,花了這麼多時間,就做出這種東西?”

    妻子委屈地說︰“我今天特意按照你喜歡的口味做的,每道菜都做了好久,怎麼會不好吃呢?是不是太累了,心情不好呀?要不你先休息一下,我給你倒杯茶?”

    小王卻絲毫不領這份情,他眉頭緊皺,滿臉不耐煩地說道︰“心情不好?哼!依我看啊,你純粹就是不用心罷了!整日里就知道待在家里,也不知道究竟在瞎忙活些啥,就連一頓簡簡單單的飯都做不好!你瞧瞧人家那些個老婆,既能出去掙錢養家,還能夠將家里頭收拾得井井有條、一塵不染。再瞅瞅你自己,你說說你到底能干點啥呀?”

    妻子打掃完房間,他又挑剔角落沒擦干淨,地板還有頭發絲。妻子無奈地說︰“我都打掃好幾遍了,怎麼可能一點灰塵都沒有呀,你就別挑刺了。我也忙了一天了,真的很累。”

    小王卻繼續指責︰“我這是挑刺嗎?這是基本的衛生標準都沒達到。你看看別人家,再看看咱們家。你要是不想做,就別做,別在這兒抱怨。”

    起初,妻子還會耐心解釋,試圖和小王溝通,可每次都被小王的指責打斷。後來便漸漸沉默,眼中的愛意也在一次次的指責中逐漸被失望取代。兩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常常相對無言,即使坐在同一張沙發上,中間也仿佛隔著一堵無形的牆。感情出現了難以修復的裂痕,曾經的甜蜜溫馨不復存在,只剩下無盡的冷漠與隔閡。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不恰當的情緒表達,往往就是家庭不幸的開端。

    老人同樣難以承受晚輩的壞脾氣。鄰居趙大爺,兒女都忙于工作,平日里難得有時間陪伴他。

    一天,趙大爺在公園散步時,看到一群年輕人在排練戲曲,那熟悉的旋律勾起了他許多回憶。他想起小時候帶著兒子去听戲,兒子騎在他的脖子上,興奮地拍著小手的場景。回到家,他滿心歡喜地想和兒子分享這份喜悅。

    趙大爺滿臉笑容,興奮地說︰“兒子,今天在公園看到有人唱戲,讓我想起你小時候,咱們一起去听戲的事兒,那時候你可喜歡听了,還吵著要學呢。現在的年輕人能喜歡戲曲,真是難得啊。我還跟他們聊了幾句,他們對戲曲的理解還挺深刻的,還說要找時間給我表演一段呢。”

    兒子卻頭也不抬地盯著手機,敷衍地“嗯”了一聲,繼續刷著屏幕,手指不停地滑動著頁面。

    趙大爺頓了頓,又說︰“我跟他們說我年輕的時候也是個戲迷,還給他們講了一些以前听戲的趣事,他們听得可入迷了。現在的年輕人啊,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越來越少了,他們這樣真的很難得……”

    兒子不耐煩地打斷︰“爸,您說這些有什麼用啊?我忙著呢,您自己找點兒別的事兒做吧。我現在哪有時間听您說這些,您就別�@鋁恕!br />
    趙大爺的笑容瞬間僵在臉上,眼中的光芒漸漸黯淡,默默地轉身回房,腳步遲緩而沉重,滿心的失落如同潮水般將他淹沒。

    古人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忽視了老人渴望交流與陪伴的需求,等到意識到的時候,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真正明智的人,懂得珍惜家人的重要性。他們深知,家庭是心靈的避風港,家人是人生旅程中最堅實的依靠。

    當父母關心我們時,我們可以微笑著回應︰“媽,我吃了,您別操心,您也累了一天,快歇著吧。您最近身體怎麼樣?有沒有哪里不舒服?我給您買了些保健品,听朋友說效果挺好的,您記得吃。對了,我最近看到一個適合您這個年紀的鍛煉方法,等會兒給您講講。”

    面對孩子的小失誤,溫柔地鼓勵︰“寶貝,這次沒做好沒關系,咱們一起找找原因,看看是哪里出了問題。我相信你下次肯定能進步,你一直都是個聰明的孩子。你覺得是哪個知識點沒掌握好呀?咱們一起研究研究。就像愛迪生說的,‘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這次的失敗說不定能讓你學到更多東西呢。”

    伴侶為家庭付出時,真誠地表達感激︰“親愛的,你做的晚餐太好吃了,每一道菜都充滿了愛的味道,辛苦啦。今天工作忙不忙?有沒有遇到什麼有趣的事兒?我跟你說,我今天在公司……”然後和伴侶分享工作中的點滴,傾听對方的喜怒哀樂,增進彼此的感情。

    下次,當面對家人時,不妨先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平靜下來,收起那不該有的壞脾氣。用溫和的語氣與家人交流,用理解的心態與家人相處。

    當與家人意見不合時,不要急于反駁,而是耐心傾听他們的想法,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我覺得……你看這樣行不行?咱們一起商量商量。”

    當家人犯錯時,給予寬容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沒關系,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下次注意就好了。我相信你下次肯定能做好。咱們一起想想辦法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讓家重新充滿溫暖與歡笑,而不是被爭吵與淚水充斥。因為,家人,才是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存在,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呵護。

    正如紀伯倫所說︰“我們走得太遠,忘了出發的緣由。”別在忙碌與追逐中,忘卻了對家人的愛與關懷。

    喜歡直擊人性請大家收藏︰()直擊人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直擊人性》,方便以後閱讀直擊人性第53章 壞脾氣帶進家,好脾氣卻留給了外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直擊人性第53章 壞脾氣帶進家,好脾氣卻留給了外人並對直擊人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