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正在廚房做飯的陳鈞便听到了中院傳來了罵罵咧咧的聲音。
這大嗓門,一听就是賈張氏。
這次謾罵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從什麼喂豬,豬圈等字眼中可以听出,賈張氏是沖著傻柱發火呢。
但很明顯傻柱沒有搭理她,賈張氏罵罵咧咧的半個小時,感覺亂拳砸在了棉花上,氣呼呼的便回家了。
之前賈家還覺得進了食堂就等于進了福窩,可領不到面包的獎金,待遇方面還沒鉗工車間好呢!
最起碼,當鉗工的基礎工資高,而且通過考試還可以加工資。
而喂豬,喂上個十年八年的,也學不到什麼技術,工資只能從學徒轉為正式工,只增長了幾塊錢。
但這種事陳鈞懶得去管,秦淮茹在食堂干什麼他並不在乎,只要不在食堂搞事情,陳鈞就懶得管他。
“林瑤,端菜啦!”
陳鈞朝外頭喊了一嗓子,招呼林瑤把晚飯端出去。
......
經過了一個多星期的行動,擴建的豬圈已經搭建完畢,宋主任親自送來了十幾頭小豬崽子,讓軋鋼廠的豬群龐大了不少。
廠里的空地也已經開墾完畢,就等著發芽爬藤了。
和面機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和修改,也終于可以投入使用了。
這個過程的反鎖是陳鈞萬萬沒想到的。
原本只是想節省下人力,提高一下面包的產量,但卻折騰的人頭疼。
陳鈞自此以後也打算好了,安安穩穩的當著食堂主任,管理下食堂,做一做招待,再也不搞其他的東西了。
“我靠,和面機真特麼神奇啊,一次能和那麼多面,而且和的還不賴!”傻柱湊在和面機前,稀罕的不得了。
有了這玩意,他就不用費勁巴拉的揉面和面了,老腰也可以歇一歇了。
其余人也都好奇的看著和面機,感慨聲不斷。
經過一周的觀察,和面機以出色的穩定性成功在食堂站穩了腳步。
其余兩個食堂紛紛找陳鈞申請,他們也想要和面機。
對于這個申請,陳鈞自然是大手一揮批準了,就算劉師傅和李師傅不提,他也會給二號食堂和三號食堂安排上。
楊廠長見和面機已經可以參與生產,也不知道從哪找來了一批記者,對軋鋼廠的食堂好一番報道,把和面機的誕生過程詳細的講了一遍。
在這個時代,能擺脫外國技術影響,自主創新研新物件是一個非常值得宣傳的事情。
于是,四九城的報紙,廣播,好好宣傳了一波軋鋼廠的和面機。
據說陳鈞與和面機的合影,都登上報紙了。
軋鋼廠更是連著好幾天播放這則新聞,無論是軋鋼廠的工人,還是其他廠的一些員工,都開始有組織的去後廚參觀了。
一時間,軋鋼廠食堂變得空前的熱鬧,順帶著產量翻了一倍的面包,也是供不應求。
機械廠,鋼鐵廠,紡織廠,玻璃廠等等工廠的食堂,紛紛表示要采購軋鋼廠的和面機。
有了這玩意,做饅頭窩頭將能節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楊廠長對此樂的嘴都合不上了,因為一個和面機,軋鋼廠再次漲了一次臉,甚至還有一批領導親自參觀軋鋼廠,並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當然,這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夸獎,還有實質性的獎勵。
單單是陳鈞一人,就收到了一個獎狀和兩百塊的現金獎勵。
唯一苦惱的是,最近來食堂的人太多了,陳鈞每天都得被迫營業,向參觀的人介紹和面機,說的那一套詞都能倒背如流了。
“哎,得了獎狀和獎金,你怎麼還愁眉苦臉的!”
這天楊廠長看陳鈞的狀態不佳,不由得開口問道。
“廠長,要不把食堂改名叫動物園得了,這每天最少來兩批游客,嚴重影響我正常工作。”
楊廠長聞言不禁咧了咧嘴。
這小子,平時比誰都清閑,咋可能影響到工作。
倒是最近有不少留在軋鋼廠吃午飯的,讓食堂的工作量大了不少。
可這對廠里來說是件好事。
不僅能賺和面機的錢,還能在食堂賺上一筆,還有便是軋鋼廠的面包賣的更火爆了。
能自動和面的機器本身就很有噱頭,做出來的面包就更別提了,每天都不夠賣的!
這一波操作可謂是一箭四雕,楊廠長自己都佩服這次的宣傳。
“好啦好啦,知道你最近辛苦了,這里是廠里單獨獎勵給你的八十塊錢,還有一些生活票。”說著,楊廠長從兜里摸出一疊毛票和一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