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芊落、甦錦韻、虞姬與裴硯辭四人,在听到皇上那簡短而有力的指令後,幾乎同時做出反應。
她們齊聲應了一聲,聲音整齊劃一,雖未刻意拔高音量,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沉穩與恭順。
緊接著,她們各自懷揣著復雜的情緒,或凝重,或憂慮,步調一致地跟隨著皇上。
腳步沉穩而緩慢,仿佛每一步都承載著沉重的責任。眾人緩緩走出內室,踏入御書房外間。
一進入外間,那壓抑的氛圍便如一張無形的大網,瞬間將她們緊緊籠罩。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近乎凝固的沉默,好似暴風雨來臨前那令人窒息的寧靜,沉重得讓人仿佛每呼吸一口都要費盡全身力氣。
在這壓抑的氛圍中,未等皇上率先打破沉默,裴硯辭知道此刻事態已到了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
每一分每一秒都關乎著事情的走向,稍有耽擱,便可能錯失揭開真相的最佳時機。
他神色格外肅穆,面容緊繃,仿佛一尊雕塑,透著一種堅毅與決然。
只見他向前鄭重地邁出一步,身姿挺拔,微微躬身,以最恭敬的姿態面對皇上,表達著他對皇上至高無上的敬重。
裴硯辭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而專注,宛如兩束銳利的光,仿佛要穿透這沉重的陰霾,直達事情的核心。
他開始將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毫無保留、巨細無遺地和盤托出。
他的講述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從最初偶然察覺到寧沅承行為舉止間那極其細微卻又異于平常的變化說起。
那些細微之處,如同隱藏在黑暗中的蛛絲馬跡,常人難以察覺,卻被他敏銳地捕捉到。
每一個細節,都像是拼圖中的一塊碎片,隨著他的講述逐漸拼湊完整。
隨著講述的深入,發現邪道作祟蛛絲馬跡的過程逐漸清晰地呈現在眾人眼前。
那如迷霧般的線索,在他條理清晰的敘述中,逐漸變得明朗起來。
他娓娓道來,從一次次不經意間的觀察,到深入調查時發現的種種異常,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她們的智慧與敏銳。
眾人如何精心布局,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每一個步驟、每一次商討,都充滿了智慧與勇氣的踫撞。
每一個決策背後,都是對真相的執著追求和對太子安危的深切擔憂。
最終,大家齊心協力成功封印邪道魂魄的驚險場景,也被他生動地描述出來。
仿佛將眾人重新帶回到那千鈞一發、緊張刺激的時刻。
皇上靜靜地聆听著,表情隨著裴硯辭的講述而不斷變化,猶如風雲變幻的天空。
起初,他的眉頭微微皺起,那幾道皺紋仿佛刻畫出他內心的疑惑與思索。
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淡淡的疑惑,仿佛在努力梳理著這紛繁復雜的線索。
隨著裴硯辭道出更多令人震驚的細節,皇上的臉色愈發陰沉,猶如暴風雨來臨前那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的天空。
透著壓抑與憤怒,仿佛一場狂風暴雨即將傾瀉而出。
他的眼中不時閃過驚怒交加的光芒,那光芒猶如利劍,似乎要將那隱藏在黑暗中的邪道斬于無形。
顯然是為太子所遭遇的變故感到痛心疾首,憤怒到了極點。
待裴硯辭終于講完,皇上心中五味雜陳,各種情緒如洶涌的潮水般在他心中交織翻涌。
一方面,他對那暗中作祟、傷害太子的邪道恨得咬牙切齒,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恨不得將其碎尸萬段,以解心頭之恨。
另一方面,又暗自慶幸此次眾人能夠憑借著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齊心協力抓住那邪道的魂魄。
他知道,倘若讓這邪道逃脫,其必定會如同脫韁的野馬,繼續在世間興風作浪,給整個王朝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
那可能不僅僅是太子的安危問題,整個王朝都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百姓將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靈涂炭,民不聊生。
在心中暗自思忖間,皇上憑借著他多年的閱歷和敏銳的洞察力,敏銳地意識到。
那邪道雖然相較于以往有了些許實力上的長進,但總體而言增長有限。
若是邪道實力大增,此次變故恐怕會變得更加錯綜復雜、棘手萬分,甚至可能引發超乎想象的災禍。
那將是一場足以顛覆整個王朝的災難,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化為泡影,祖宗基業也將毀于一旦。
想到這里,皇上微微點了點頭,這輕輕的動作,既是對裴硯辭詳盡講述的認可,也是對當下局勢的一種無奈回應。
這看似簡單的點頭,實則蘊含著他內心深處的沉重與憂慮。
緊接著,他緩緩轉動目光,將視線從遠處收回到眼前,眼神中帶著深深的疲憊與期待。
最終,他的目光落在國師虞姬的臉上,仿佛在這困境中,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虞姬身上。
他凝視著虞姬,眼神中充滿了期許與詢問,隨後,皇上微微張口,出聲道“國師可有良策,能令那外道魂魄吐露實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皇上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經過了千錘百煉,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分量。
在這寂靜得近乎死寂的御書房外間,那聲音清晰地回蕩著。
仿佛帶著一種無形的威嚴與急切,重重地敲擊在每一個人的心上,也敲擊著皇上自己那顆焦慮不安的心。
皇上雖是以疑問的形式發聲,但那語氣中所蘊含的肯定意味卻極為濃烈。
仿佛他對虞姬的能力有著絕對的信任,內心已然認定。
若不是虞姬早有應對之策,怎會如此謹慎地將那邪道魂魄封印在太子體內,煞費苦心地等待他回宮裁決。
這背後,必定有著深思熟慮的布局以及穩操勝券的底氣。
此刻,御書房內的氣氛凝重得如同實質,眾人的目光都不自覺地聚焦在虞姬身上。
虞姬卻神色淡定自若,仿佛外界的一切紛擾都無法撼動她內心的平靜,恰似一泓深邃的幽潭,波瀾不興。
她身著一襲素色道袍,那道袍宛如流淌的月光,質地輕柔且細膩。
在這看似靜止的空間里,竟似被一股無形的神秘力量牽引,無風自動。
道袍輕輕搖曳,發出輕微而悅耳的沙沙聲,仿若在低吟著古老的道經,又似在傾訴著歲月的滄桑。
每一次飄動,都為她增添了幾分超凡脫俗的仙風道骨。
仿佛她並非身處人間,而是置身于縹緲仙境之中,儼然一位從遠古神話中走來的仙人,遺世獨立,超脫于塵世的喧囂與紛擾。
虞姬微微欠身,身姿優雅而曼妙,宛如微風中輕輕搖曳的青蓮。
她雙手在身前緩緩拱手,動作舒緩而沉穩,盡顯道家的謙遜與端莊涵養。
那雙手縴細而修長,仿佛承載著歲月沉澱的智慧。
她微微抬起頭,目光清澈如潺潺溪流,堅定而坦然地迎向皇上的視線。
隨後,她輕聲啟唇,聲音柔和卻清晰有力,仿佛帶著一種能穿透人心的魔力。
在這寂靜而壓抑的御書房內緩緩回蕩“臣此番能將那外道魂魄禁制于蕭太子體內中,全賴虛無道長遺留的符紙相助。
如今符紙尚余兩張,其中一張,恰能令其魂魄開口,言其所知。”
她的話語如同山間清泉,流淌出自信與從容,讓皇上的心中,不禁涌起一絲希望的漣漪。
寧辰逸听聞虞姬所言,那深邃如淵的眼眸中陡然間閃過一抹銳利而明亮的光芒。
恰似劃破漫漫長夜的一道璀璨流星,瞬間照亮了他那因長久憂慮而略顯陰霾的面容。
“如此甚好!”這四個字在他心底反復回蕩,語氣中飽含著難以抑制的急切與期盼。
這些日子以來,他的內心仿佛被一層濃重的陰霾所籠罩,始終縈繞著一個令人膽寒的謎團。
究竟是何方魑魅魍魎,竟敢如此狂妄至極,接二連三地將罪惡之手伸向皇室,肆意加害他的至親骨肉。
先是二皇弟與五皇弟毫無征兆地遭遇飛來橫禍,陷入生死絕境。
如今,連他寄予了萬千厚望、視為王朝未來棟梁的太子,也未能逃脫這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劫難。
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往昔,二皇弟深陷那場危機四伏的劫難之時,形勢岌岌可危,命懸一線。
若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天垂憐,賜予他一位溫婉賢良、聰慧過人且膽識兼備的王妃。
在那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拼盡全身之力,不離不棄地護持在側,以柔弱之軀抵擋那如潮水般洶涌而來的凶險。
恐怕二皇弟早已在那場殘酷的生死較量中香消玉殞,魂歸天際。
而五皇弟,自那神秘失蹤的時刻起,便如人間蒸發一般,音信全無,生死未卜。
這些年來,寧辰逸為了探尋五皇弟的下落,可謂是殫精竭慮,四處派遣最為得力的能臣干吏。
不惜耗費難以計數的人力、物力與財力,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
每一次的探尋,都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撈針,充滿了艱辛與無奈,但他從未放棄,始終懷揣著一絲希望。
如今,終于有望撥開這重重迷霧,探尋到五皇弟尸首的下落。
這怎能不讓他心急如焚,內心被對真相的強烈渴望所填滿,仿佛下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