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甦州滿城,拙政園,將軍府,偌大的會客廳。
老武夫吳三風,祖永烈,幕僚李成益,年輕將領祖承旺,還在繼續交談敘舊中。
“咳咳”
眼看著,交流的差不多了,右側的吳三風,環顧幾人,輕咳了兩聲。
再猛的站起來,深吸一口氣,重重的點了點頭,鋼牙一咬,鄭重的開口說道︰
“永烈”
“李先生”
“怎麼樣,考慮的如何?”
“跟老叔走吧,做真正的華夏漢人,大明朝廷的正統將軍”
說到這里,又停頓了一下,想看一看他們的反應。
是的,上門談了一個時辰了,也到了決斷,正式攤牌的時候。
反正,該說的,都已經說完了,不該說的,老狐狸肯定不會再說了。
“呃、、”
听到如此直白的勸說,祖永烈臉色微變,頭皮發麻。
左顧右盼,看了看自己的幕僚和義子,支支吾吾的,硬是回不了一個字。
太直接了啊,即便是有心理準備。
深更半夜,遮頭蓋臉,夜貓子上門,肯定沒啥好事,听了那麼多,更清楚吳三風的目標。
“呵呵”
半晌後,看著低頭不語的祖永烈,硬是不回話。
老辣的吳三風,呵呵一笑,心中暗道,沒有直接拒絕就行,希望不小的。
于是,內心竊喜的他,打算增加籌碼,繼續開口說道︰
“跟你們,再說幾句吧”
“啟華,應麒,跟了老夫南下,投靠了陛下和吳妃”
“如今,他入職了陛下的親軍,是陛下的貼身侍衛大將”
“非但如此”
“當初在磨盤山,夏國相,夏龍山,王輔臣,高得捷和王屏藩等人”
“還有,去年,跟隨老夫南下的上千家丁,也有十幾個大將”
“現在,他們都入了軍營,成為陛下的領兵大將,領兵上千,或是幾千精銳”
“不出意外的話”
“這個應麒啊,將來肯定也是王侯將相,前程似錦”
“現在的廣陵公,身在西安的應熊,肯定也比不上他弟弟”
、、、
他口中的吳啟華,也就是吳應麒。
小時候,吳應麒的生母,死的太早,不受嫡母張氏待見。
于是,這個不幸的家伙,就過繼給吳三風做兒子,改名為吳啟華,同時也能掩人耳目。
沒錯,這也是吳三風,大力支持南下,投靠大明皇帝的原因之一。
甲申天變,失去子女家眷的吳三風,吳應麒就是他的親兒子。
如果是繼續待在西安,上面有嫡長子吳應熊,吳應麒一輩子也別想出頭,啥好事都輪不上的。
現在,就不一樣了,潑天富貴啊。
大明後宮有人,軍隊里也有一大堆將校,朝內的勢力,完全不弱于吳應熊。
將來的成就,家族的興旺,很明顯,也不會低于吳應熊啊。
“咦??”
听到這里,老殺胚祖永烈,瞬間就有了反應。
眼眸凝聚,猛的抬起頭,帶著一絲質疑的目光,沉聲反問道︰
“還有兵權??”
“他們自己能說了算?”
是的,武夫出身的他,什麼都可以沒有,兵權必須得有,那是刀把子武力啊。
明清死戰幾十年,什麼功名都是假的,沒有兵權,就是待宰羔羊,為人魚肉,任人宰割。
“呵呵”
老狐狸吳三風,似乎早就預料到了,也猜到祖永烈的心中所想。
呵呵一笑,淡定自若的回道︰
“兵權是肯定有的”
“夏國相,王輔臣,高得捷和王屏藩”
“他們幾個,投的比較早,備受重用,都是一營主將,領精兵3千”
“但是啊,永烈啊,世道變了”
“像以前那種,在遼東時候的坐地虎,肯定是不行的”
“老夫相信,你現在的位置,也做不到的,韃子也不是傻子”
“不過,你大可放心”
“老夫,已經給你爭取了”
“只要領兵投過來,你肯定是一營主將,繼續帶你的兵馬”
、、、
沒錯,兵權是有的,但不可能是一個人說了算的。
尤其是遼東軍閥,遼東將門,兵馬,錢糧,土地,都一個人說了算的,肯定是不可能的。
畢竟,這個世道不一樣了。
朱皇帝不會妥協的,滿清韃子,同樣也不會同意,大部分都經過了改編混編,安插親信將校。
“呵呵”
就在這時,站在後面的幕僚李成益,臉色陰沉,呵呵一笑,也站了出來。
沒錯的,這時候,就該輪到,他站出來說話了。
“吳老將軍”
“不是老夫多嘴啊”
“你說的這些,太沒有誠意了啊”
“祖將軍,這要是投過去了,可是冒著天大的殺頭風險啊”
“不說別的,待在京城的祖氏,就得全部倒霉,跟著受牽連”
“區區一營主將,又不是什麼稀罕物”
“現在的甦州城,精兵五千,祖將軍是一等子,整個甦州府,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再有一點”
“這個大江南,還在清軍手里,你們的朝廷,還窩在大西南呢”
“這要是驟然起兵,周邊都是清軍,那不是找死嗎?”
“老壽星上吊,活膩了??”
、、、
沒錯的,主位上的祖永烈,礙于情面,很多話是不方便說的。
這時候,幕僚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典型的黑臉形象。
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甚至是過分的條件,那都是張口就來。
是啊,你個老殺胚,張口閉口,起兵投過去,那是要死人的。
一旦起兵了,京城的祖氏,肯定得遭遇受牽連。
這個大江南,也是滿清韃子的地盤,周邊都是清軍,那不是找死嗎。
區區一個主將位置,有什麼可誘人的,祖永烈現在就是一把手,精兵五千呢。
“嘿嘿”
看到唱黑臉的出來了,老狐狸吳三風,也是早有預料的。
嘿嘿一笑,還是一如既往的淡定,眉頭一橫,挑釁似的回道︰
“李先生啊”
“你看你,急什麼啊”
“這不是在商量嘛,有話可以好好說的”
“老夫,一把年紀的,從大西南趕過來,千里迢迢的,那也是為了永烈的前程啊”
“吳氏,祖氏,那是姻親,那就是血盟”
“但凡有好處的事情,老夫也不會獨享,那都是想著祖家啊”
、、、
老狐狸說著說著,又開始打親情牌了。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用吳氏在大明的權勢,還有祖氏的姻親關系,慢慢說服這個祖永烈。
是啊,既然都是上門造訪,親自出馬,依仗的就是姻親關系啊。
沒錯,眼前的祖永烈,他老子祖可法,是祖大壽的義子,但也是祖氏的一份子啊。
既然都上門了,說了那麼多,條件也是一點點談出來的。
“首先一點”
“李先生,你說的大江南”
“當真是滿清韃子,說了算?能一言九鼎??”
“這一點,老夫是不敢苟同的”
“不說江浙外海,舟山上門的江浙義軍,你們就沒有打下來吧”
“這都多少年了,好像也有16年了吧”
“這麼多年過去了,大明的軍隊,還一直堅守在這里,這就是問題啊”
“期間,小規模的騷亂暴動,那也是屢禁不止”
“那麼多的抗清義士,遍布大江南,你們也是殺不完的”
、、、
是的,整個大江南,清朝初期,都不是很穩定。
歷史上,江浙外海,張蒼水為首的江浙義軍,就一直盤踞在舟山群島。
最後,大西軍創立的永歷王朝,夔東十三家,都全部完蛋了。
福建廈門,鄭氏海盜集團,也放棄金夏兩島,遠走大員島躲避戰爭。
這時候,滿清韃子,才有心思,回過頭來,對盤踞在舟山上面的江浙義軍,進行地毯式的圍剿。
至于,岸上的,大江南的抗清義士,那就更多了,多如牛毛,怎麼也殺不完。
“再有一點”
“剛才,你們也看到了”
“本朝的錦衣衛,都摸到你們家門口了”
“難不成,你們還會以為,這個大江南,還是韃子說了算?”
“去年,延平王北伐,兵圍南京城,就是最好的例子”
“南京兵危,整個大江南,十幾個州府,又有幾個出兵救援了?”
“老夫覺得,韃子要是有這個自信,也不會派兵南下,加強江南的防守啊”
“今晚也是如此”
“你們要是沒有顧忌,要是沒有擔憂”
“老夫和唐將軍,也是進不來的,說不定啊,人頭都搬家了”
、、、
準備那麼長時間的吳三風,早就想好了台詞,隨時能懟死李成益啊。
沒錯的,他就是遼東軍閥出身,繼承了祖氏的衣缽,當然知道祖氏的想法。
軍閥嘛,不就是講究利益嘛,兵權,財權和人權。
軍閥出身的吳三風,換位思考,就能猜出祖永烈的擔憂。
起兵投明,肯定會考慮家族利益,然後是祖永烈自己的利益。
同樣,他們更怕死,在大江南,滿清的地盤上,擔心被圍攻群毆,一戰而沒。
但是,現在的大江南,其實滿清也不好過的。
西南有大明王朝,外面有江浙義軍,內部各州府,也有大量的抗清義士,內憂外患啊。
否則的話,祖永烈和李成益,也不會放人進來。
很明顯的,這個祖永烈,又發揮了軍閥的優良傳統,喜歡騎牆觀望,反復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