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

第944章 派兵北上舟山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孤不是玄德 本章︰第944章 派兵北上舟山

    五華山,乾清宮,西暖閣。

    大殿中央,兵部尚書鄒簡臣,戶部尚書龔彝,新任工部尚書盧若騰,工部左侍郎王文簡。

    四個老桿子,又是一臉的無奈無語,唯有低頭高呼︰

    “陛下聖明”

    “陛下說的是”

    “臣等遵旨”

    “老臣會辦好”

    、、、

    沒辦法,面對越來越專橫霸道的朱皇帝,他們確實是無可奈何,唯有躬身領命,俯首甘為老黃牛。

    一句話,很快就要發動東征了,要麼是年中,最遲不能超過7月,就得準備好所有的事情。

    兵馬整編,兵械裝備,後勤糧草,丁壯民夫等等,都要安排到指定的位置。

    這可不是小事情,如果加上湖廣,四川已有的兵力,肯定是30萬以上的軍民規模。

    不說別的,半年的糧餉,肯定要調配到位,那也是一個天量數字,且還要注意保密措施。

    “至于戰略方面”

    “鄒尚書,龔侍郎,金侍郎”

    “你們三個,再好好推演一番,盡量仔細點”

    “湖廣,四川,你們都是再熟悉不過了”

    “現在,又有江南那邊的資料,肯定要好好調整一番”

    “那些是可動用兵力,幾路大軍出動,兵將如何搭配,後勤路線,都要好好籌謀規劃”

    “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咨詢盧尚書,冒侍郎,他們都是江南人,熟悉的很”

    是的,現在啥都有了,兵部幾個老謀士,就該好好努力了。

    朝廷東征的方向,基本上定下來了,主力陸路走湖廣,水路走外海,直擊大江南。

    但是,具體的兵力調配,每一個戰略方向,又該如何分兵合進,統兵大將,後勤路線等等,都要重新規劃了。

    朱皇帝知道,這些工作量不小的,且經手的人,又不能太多,工作量就更大了。

    沒辦法的,大明王朝,國運不錯,但底蘊實力,還是比滿清弱小不少,得精打細算啊。

    “最後一點”

    “今晚商議的事情,嚴禁外傳,一個字都不得傳出去”

    “所有的戰略資料,會議紀要,要有專人看管,不得離開人的視線”

    “丁仁,你也注意點”

    “調集幾隊人馬,日夜值守巡邏,看護好六部衙門,尤其是兵部和戶部”

    “你們啊,得小心點,像那個血滴子啊,那是幫地老鼠,搞滲透,小動作一大堆”

    說到最後,朱皇帝才回過頭,對著自己的心腹,嘀咕了幾句,要加強保衛,尤其是兵部。

    同時,朱皇帝也再三告誡,下面的一眾老狐狸,也要小心防備,所有的資料,都不能離開人看守。

    是的,每個年代都是這個鳥樣子,草台班子,都少不了漢奸,偷雞摸狗的人。

    更何況,血滴子出現在昆明,也不是什麼秘密的事情,一旦放松了警惕,總會讓人找到漏洞的。

    現在,已經是二月份了,朝廷重臣,應該有不少人知道,朝廷打算動兵了。

    但是,具體的進攻方向,出兵多少,這些都是機密,肯定也猜不到的。

    尤其,現在朝廷動兵,調配糧餉的地方,也是有不少的,湖廣,四川,佔城府等等。

    “咚咚咚”

    大殿下面的眾臣,旁邊的丁仁,一個個面目嚴肅,二話不說,跪地磕頭,莊嚴無比的大聲回道︰

    “陛下聖明”

    “老臣謹遵聖命”

    “老臣謹記”

    “末將馬上去安排”

    、、、

    沒錯的,朱皇帝的話,其實已經說的很重了。

    要知道,朱皇帝的大砍刀,還在龍桌上呢,那是最直接的威懾。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絕不是開玩笑的,一旦泄露了,查出來就是抄家滅族的下場。

    尤其是丁仁,這個家伙,有點害怕的。

    上一次的大刺殺,血滴子的搏命沖殺,悍不畏死啊,差點沖進了30丈之內。

    “對了”

    “嗨,還有一事,朕都差點忘了”

    龍桌上的朱皇帝,驟然挺起腰桿,摸了一下腦袋,嗨的一聲,差點忘了一個大事啊。

    “兵部”

    “戶部”

    “你們把手頭上的事情,都要先放一放”

    “江浙義軍,舊港侯的軍隊,殘兵敗將,困守孤島,危在旦夕啊”

    “這樣吧”

    “戶部先派人南下,直接從廣州的府庫,調集錢糧兵械,馬上北上,支援舟山的舊港侯”

    “朕也會吩咐少府,皇家十三行,調集幾艘商船,偷偷押送上去”

    “至于標準,調集的數量”

    說到這里,朱皇帝突然頓了一下,看了看盧若騰。

    這個老家伙,就這麼眼巴巴的望著,望眼欲穿啊,想說話,又不敢說的樣子。

    是的,開了幾個時辰的廷議,一大堆要事,朱皇帝都迷糊了,腦子攪成了一團漿糊。

    這他媽的,都差點忘記了張蒼水,他的義軍殘部,慘不忍睹,瀕臨滅亡啊。

    所以說,想起這個事情的朱皇帝,也是嚇了一大跳,趕緊吩咐兵部和戶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6千人吧”

    “戶部,兵部”

    “你們兩家,就按照6千的人規模吧”

    “2個營,正規明軍的標準,籌備轉運糧餉和兵械”

    “但是,要注意分寸,盡可能的少量多批次,千萬別讓韃子偵破了”

    是的,朱皇帝要東征了,江浙義軍,就是一枚重要好棋子,肯定有大用處的。

    但是,首先,這枚棋子,不能死了啊,得有能力活下去,等到大軍北上的一天。

    “呃、、、”

    驟然听到六千的數字,鐵頭娃龔彝,眉頭擰緊,呃的一聲。

    顧不得盧若騰疑惑殺人的眼神,堅決的站了出來,對著專橫的朱皇帝,躬身行禮,大聲勸諫道︰

    “陛下”

    “是不是多了點?”

    “剛才的奏章,老臣也詳細讀了一遍”

    “舊港侯的殘部,好像一千人都不到啊,還有不少老弱病殘啊”

    “轉運這麼多物資,兵械,尤其是火炮,風險不小的”

    “更何況,還有後續,也要繼續轉運”

    是的,政治斗爭,就是這樣,前面卡不住,後面逮著了機會,那就繼續卡,一直頭鐵下去。

    這幫江浙義軍,千里迢迢的,從江南跑到大西南,搶奪西南派系的利益和權勢。

    他媽的,朱皇帝倒是大方的很,一開口就是兩個營6千人,還是正規明軍的編制,怎麼不去搶啊。

    太大方了啊,舊港侯,工部尚書,禮部左侍郎,現在又是六千兵馬配置。

    更何況,江浙義軍的地方,可是滿清的地盤啊,押送那麼多糧草北上,不被發現,那就有鬼了。

    “呵呵”

    “龔尚書,稍安勿躁嘛”

    龍座上的朱皇帝,早有所料了,呵呵一笑,示意龔彝不要急嘛。

    他媽的,說的大義凜然,滿嘴的主義道義,一臉的擔憂。

    其實呢,真正的原因,還不是擔心,那些江浙義軍,掌控了太多的軍隊,威脅大西南派系的利益。

    “沒錯”

    “舊港侯的殘部,一千人都不到”

    “但是,那幫人,都是百戰余兵,戰陣經驗豐富,尤其是海戰”

    “如此殘酷慘淡的條件下,他們都是死心塌地,跟著舊港侯,效忠大明啊”

    “朕是大明皇帝,不能寒了他們的心,更不能摳摳搜搜的”

    “再有一點”

    “兵馬太少的話,他們生存就有問題”

    “同樣,兵馬太少,將來的東征,也是難有作為,很難配合朝廷的大軍行動”

    是的,那可是舊港侯,張蒼水啊,歷史上的抗清英雄,大明鐵桿忠臣。

    這樣的忠臣志士,朱皇帝也就是條件有限,不如的話,他也願意給10個營編制啊。

    有什麼好忌憚的,要知道,忠貞營都是10個營編制呢。

    更何況,三千人,跟一千人,其實沒什麼多大區別,遇到韃子,都得完蛋的下場。

    但是,六千人,兩個營的編制,那挪騰的機會,就大了不少,可分兵,可合擊,可增援營救。

    同時,兵馬太少的話,將來東征的時候,怎麼配合朝廷動作啊。

    “至于,你說的風險”

    說到這里,朱皇帝看了一眼龔彝,又看了看丁仁,繼續開口說道︰

    “這點,其實你們可放心的”

    “錦衣衛,已經收到了確切的消息”

    “福建那邊,大戰在即,滿清韃子,在江南的水師,抽調了不少南下”

    “這時候,他們眼里,只有延平王的水師,其他的,在他們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

    “當然了,該小心的時候,還是要小心謹慎的”

    是的,錦衣衛,在北京的探子,早就收到了消息。

    滿清中央朝廷,增兵5萬南下揚州,又下旨江浙水師,增援福建方向。

    所以說,這時候的舟山,反而危險不大,滿清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兵力,去尋找圍剿張蒼水。

    歷史上,也是如此,滿清搞定了福建,鄭成功去了台灣,韃子才回過頭,去收拾剿滅江浙義軍。

    沒錯的,朱皇帝是皇帝,專橫霸道,但也要以理服人。

    就像這個龔彝,張佐宸,好言好說,大家都好,能好好的辦好事情。

    但是,一旦踫到他們的核心利益,他們也會頭鐵的,畢竟他們身後,也有一大堆人支持。

    同樣,他們跟張蒼水一樣,都是大明的忠臣志士,都不能隨意處置的。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方便以後閱讀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第944章 派兵北上舟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第944章 派兵北上舟山並對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