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山,朱皇帝的乾清宮,西暖閣內。
“咚咚咚、、”
此時此刻,龍座上的朱皇帝,被氣的臉色發青,怒目圓睜,敢怒不敢動手。
大殿的下面,則是一眾朝廷重臣,繼續玩命磕頭,希望上面的朱皇帝,能听從他們的諫言,開放科舉。
但是,他們也是很清醒,知道朱皇帝的脾氣,因此不敢再大聲勸諫,只剩下磕頭不止。
“哎”
“都起來吧”
“別再磕了,再磕下去,地磚都要磕破了”
“你們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朝廷就更缺官員了”
沉寂僵持了一會,強勢霸道的朱皇帝,氣勢一墜,深嘆一口氣。
擺了擺手,示意他們都起來,別再磕頭了,再磕下去,問題就更多,于事無補。
沒辦法啊,他是大明的皇帝,但也就是一個人,不能劈成好幾瓣。
大明朝廷是一個整體,它的正常運轉,少不了下面所有重臣,參與和決策。
當然了,朱皇帝也可以用刀,把他們全砍了,甚至族滅九族,砍掉他們身後的所有人脈家族。
但是,砍完了,朱皇帝還是要去找人,找更多不知底細的人,去接手朝廷的爛攤子。
“咚咚咚”
“陛下聖明”
“皇恩浩蕩”
“老臣叩謝皇恩”
“吾皇萬歲”
、、、
听到這里,跪在中央的一眾朝臣,左看看,右看看,都是滿臉的無奈。
迫不得已,他們也不好繼續跪下去了,只能磕頭謝恩,勉強的爬起來,慢慢站回去。
沒錯,他們這幫人,都清楚朱皇帝的為人,確實是英明神武,更是武夫殺胚皇帝。
一旦逼急了,其產生的後果,肯定不是他們能承受的。
畢竟,千里為官,也只為財,為了自己的身後名,家族的興盛,更是為了效忠大明。
“哎”
待眾人站好了,朱皇帝再次深嘆一口氣,臉色暫緩,表情也很無奈。
同時,心中也在默默暗記,剛才站出的官員,是有不少啊。
但是,也有一大堆,沒有站出來的,右側的五軍都督府,武將系列,楞是一個都沒動。
同樣,左側的文臣,老叔公朱企 ,劉高宜,金光,王文簡等等,他們也沒有站出來。
沒錯,這些都是岷王潛邸之臣,或是兩廣的官員,也算是朱皇帝的有力支持者。
沉思了一會,工于心計的朱皇帝,才把目光看向左側,耐著性子,苦口婆心的說道︰
“張尚書”
“陳尚書,胡侍郎啊”
“你們都是老臣子了,也算是三朝元老”
“為官幾十載,為大明王朝,盡忠職守,鞠躬盡瘁,勞心勞力”
“朕要是沒記錯的話”
“在永昌府,磨盤山戰役的時候,你們就跟了朕,一起備戰殺韃子”
“你們啊,跟了朕,那麼長的時間,應該知道朕的心思”
“朕不是昏君,更不會是暴君”
“朕就是為了朝廷的長治久安,大明國祚的延綿永存”
“這個科舉科考,選拔任用官員,才不能現在就徹底放開啊”
是的,在場的所有官員,除了極個別的人,都可以算是三朝元老,甚至是四朝五朝元老。
道理很簡單,能站在這里的重臣,大部分都是進士舉人出身。
而大明王朝,真正的科舉選拔,還要回溯到崇禎王朝,20幾年前的事情了。
這里面的重臣們,很多都是經歷崇禎、弘光、隆武和永歷王朝,妥妥的大明四朝元老。
更何況,張佐宸、程源和胡璇三人,也算是岷王朱雍瀃O 鑾臂 劑恕 br />
畢竟,他們幾個人,在永昌的時候,就投靠了岷王府。
後期的岷王監國,也是他們鼓吹起來的,帶著永歷王朝,剩余的幾百官員,搞了三次大集會,推舉岷王做監國。
所以說,朱皇帝要想做好這個皇帝,肯定不能辜負了他們,更不能下死手,否則人心就完蛋了。
“咳咳”
過了一會,再次環顧大殿,看著一雙雙充滿期盼又無奈的目光。
霸氣又老辣的朱皇帝,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咳嗽兩聲,清了清嗓子,繼續開口安慰道︰
“再等等吧”
“時機未到”
“朕在這里,再次重申一次”
“少則半年,多則一年,這個科舉選拔,絕對會如期進行”
說完後,朱皇帝又再次重重的點了點頭,目光坦誠,沒有一絲的做作和隱藏。
是的,他已經想好了,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大明西南王朝,就要發動東征大北伐了。
到時候,定鼎南京舊都,拿下整個長江以南的所有州府縣,地盤夠大了,也到了開放科舉的時機。
同時,拿下這麼多地盤後,開放科舉,也能更快的安撫民心,收攏大江南的士族士子之心。
到時候,整個大西南的利益集團,就別想著一支獨大了,獨霸科舉大蛋糕。
正所謂,黨內黨外,無黨無派,千奇百怪。
沒錯,這就叫利益交換,政治妥協和斗爭,權力平衡,帝王心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是的,政治就是這樣,充滿了博弈和斗爭,無論是誰,那個派系,都是少不了的。
同樣,參與博弈的這些人,這些多派系,也許根本不存在對錯問題,更不存在忠心問題,都是有自己的訴求。
就像這個科舉,自古以來,自隋唐以來,這就是大問題。
歷朝歷代,每一個大有為的君主和中央,一直在改革探索,也是一直在博弈斗爭。
中華五千年,九品中正制,舉薦制,察舉制,科舉制,都是朝廷中央,王朝帝王,博弈權斗的產物。
後世的東大,搞九年義務教育,全國統考,中考高考,也是波折不斷,阻力重重。
一個個學閥世家,高官豪門,找人脈,托關系,搞什麼特長生,加分項,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舉薦制,固化階層。
再就是後世的棒子,一個醫學院擴招,直接引發了半島的醫院辭職大罷工,全國都找不到醫生。
歸根結底,任何一個制度的改革,都要觸犯原有派系集團的核心利益,改革越大,阻力越強。
“陛下聖明”
“陛下英明”
“老臣遵旨”
、、、
再次得到朱皇帝承諾的眾臣,一個個表情各異,只能無奈的站了出來,躬身行禮,高呼拍馬屁。
是的,听到半年或是一年的承諾後,在場的大佬們,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精明老辣的張佐宸和龔彝等人,已經徹底死心了,知道朱皇帝肯定不會妥協,讓大西南獨霸科舉大蛋糕。
同樣,他們也算是真正了解,朱皇帝的堅韌和決心,為了朝廷將來的平衡格局,能頂住大西南派系的兩次勸諫,確實是明君聖君啊。
兵部兩個侍郎,還有五軍的幾個老頭子,則是听出了另外一層含義,滿臉的興奮和激動。
朱皇帝是真的準備動手東征了,時間可能就是半年之內,只有拿下了整個大江南,才會開放科舉。
“呵呵”
看到一眾文臣們,不再糾纏科舉了,龍座上的朱皇帝,呵呵一笑,擺了擺手,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什麼他媽的英明聖明啊,全他媽的狗屁狗屎,即便是手握大砍刀,堆了無數的京觀。
朝廷里,照樣有一大堆鐵頭娃啊,尤其是那些文官,動不動就勸諫死諫,理由一大堆。
這就朝廷啊,復雜的派系利益格局,做皇帝的難處,也是一大堆。
一個個好好的佔城國,風水寶地,大明王朝剛剛拿下來,又牽扯出一大堆,更多的問題,無窮無盡似的。
“張尚書”
“既然朝廷的基層官員,選拔調配那麼難”
“那這一次的佔城府,吏部就不要費勁了,一心搞好緬甸和阿拉干就行了”
“至于佔城府”
說到這里,朱皇帝頓了一下,環顧在場的六部,五軍和五寺,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是的,既然掌管朝廷吏部的大西南派系,三番兩次搞事,那就不好意思了,老辣的朱皇帝,也要反擊了。
當然了,肯定不是動刀子,那樣子不是明君所為啊。
沉思了一下,心有定計的朱皇帝,再次重重的點了點頭,金口一開,開始點名道︰
“因道侯”
“金侍郎”
“陳寺卿”
“屈寺卿”
沒錯,如今的中華王朝,不僅僅只有大西南,還有兩廣呢。
明末清初的兩廣,不單單是丁口賦稅重地,也是人文薈萃,翰墨生輝,出了不少士族世家。
“末將在”
“微臣在”
“老臣在”
、、、
驟然被朱皇帝點名,尚可喜,金光,陳恭伊,屈大均,四個廣東派系的重臣。
目瞪口呆,一陣錯愕,反應過來後,立馬站出來,躬身行禮,等候朱皇帝的旨意。
“這樣吧”
“你們都是兩廣的名人重臣,肯定熟悉那邊的官場和士林”
“這幾天,你們幾個,就草擬一份名單,交給吏部審核”
“落地士子,秀才,童生,在野賢才等等,都可以提出來”
“同樣,朕也會傳旨廣西的郭總督,廣東的連總督”
“讓他們兩個省,也擬出一些備用名單,提供給吏部審核采選”
“反正,兩廣靠近海岸線,下去就是南海,距離佔城府也很近,回家探親也方便面”
沒錯的,既然把控吏部的大西南派系,如此不上道,三番兩次,騎臉輸出。
那身為大明的皇帝,武夫狠辣皇帝,肯定要反擊反將軍了。
換一個賽道,另起爐灶,讓他們體會一下,什麼叫真正的體面。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