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島,懸山小荒島上,一個小茅草屋里。
“咳咳”
舊港侯張蒼水,輕咳兩聲,環顧左右,臉色一正,鄭重的點了點頭,一臉的嚴肅。
“接下來的重頭戲”
“就是南直隸了,這里是全國的賦稅,也是丁口重地”
“下轄十四個府,十七個州,九十六個縣,佔天下賦稅近兩成”
“唐將軍,三位老兄長,諸位將軍,請看這個圖”
說著說著,就指向中間發黃陳舊的小地圖,大聲的說道︰
“古往今來”
“歷朝歷代多少事,一條長江水,萬里碧波流,南船北馬,長江天斬,都在這張圖上”
“從杭州灣,崇明島,一路溯長江水西進”
“沿途經過松江府、甦州府、常州府和鎮江府,最後就是南京城,也是太祖皇帝的龍興之地”
“同樣,這一帶的州府縣城,也是滿清韃子,在長江以南的重點防御要塞”
“沒錯,他們防御的側重點,就是這條長江水道,防備本朝的水師戰艦,從外海進攻南京城”
“至于長江以北,兩淮地區,都是背靠中原,他們反而不擔心失陷,兵力布置比較少”
“所以說,十幾年來,滿清韃子,耗盡國力,苦心孤詣,就是要守住甦松常鎮四個府,再加上一個南京城”
“他們的江山,才能鼎立控制江南各省,避免南北僵持,隔江對峙”
沒錯,長江,在整個中原地理上,既是黃金水道,也是南北天塹,扼守天險,南北分治。
三國時期,東吳王朝,定都南京石頭城),控制住了長江天險,形成了南北分治的局面。
五代時期,南方的吳越政權,也是依托長江天險,建立了割據政權。
同樣,滿清定鼎中原,南下大江南,第一個要突破的,就是長江水道天險。
所以說,才會有揚州之戰,長江保衛戰,大名鼎鼎的史可法,全城軍民被屠戮的慘劇。
滿清韃子,拿下江南以後,也是一樣的戰略,死死守住長江南岸,甦松常鎮四個州府和南京城。
他們很清楚,水師不是清軍的強項,只要控制了這些要塞州府,長江以南就丟不掉。
“去年”
“延平郡王,還有老夫的義軍,北伐進攻南京”
“戰略上就是如此,封鎖長江水路,不打江北,全心全力攻打南岸”
“甚至是,放棄了甦松常三府,直插中間的鎮江城,最後再兵臨南京城下,一戰定勝負”
“哎”
“可惜了啊”
“延平郡王,孤傲不听勸,一意孤行,重兵頓于城下”
“整整一個多月,硬是圍而不攻,期盼城里的清軍,能看破局勢,開城投降”
“他也不想一想,整個北伐之戰,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大決戰,清軍傷亡有限啊”
“果不其然,甦松常三府,崇明島的精兵,很快就回援了南京城,導致戰局失控,前功盡棄”
說到這里的時候,老辣穩重的舊港侯,又變的長吁短嘆,目光陰郁,滿臉的沮喪之情。
是啊,北伐南京一戰,是福建鄭氏的滑鐵盧之戰,也是江浙義軍的滅頂之戰啊。
那個延平郡王,剛愎自用,獨斷專行,根本听不進張蒼水的諫言。
前期的鎮江之戰,南京的圍城戰,明軍士氣高昂,兩岸清軍聞之色變,天下震動。
後期的安慶被圍,義軍的幾萬扈從兵馬,全部崩潰逃亡,一戰打沒了江浙抗清勢力的底蘊。
“哎”
“不說了”
沉思、回憶、呆滯了一會,穩重老成的張蒼水,撇下腦海中的恨意,擺了擺手,繼續說道︰
“在此之前”
“咱們還是先說一說,滿清韃子的南下援兵吧”
“去年的北伐,江南沸騰,天下震動”
“北京城的滿清韃子,也是惶恐不安,驚恐萬分,擔心失去江南重地”
“于是,前前後後,派出了幾支援軍,南下增援”
“第一批,有瓖黃旗的達素和穆里瑪,正黃旗的愛星阿,正白旗的明安達禮”
“他們四個人,全是上三旗的大將,各部一萬人左右,總計四萬人”
“如今,愛星阿死在了廣州城,達素去了福建福州,明安達禮去了湖廣”
“就剩下一個穆里瑪,他是鰲拜的親弟弟,手頭上全是精銳老武夫,就駐守在鎮江府”
“第二批,就是岳樂的大軍”
“這一次,他們的兵力,是前所未有的雄厚,整整五萬大軍,一直駐守在南京城”
“不過,據這邊收到的消息,這一批援兵,有不少的新兵,也就是韃子的狗奴才”
是的,去年到現在,滿清的大江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機。
廈門的鄭氏海逆,領兵十萬北伐江寧城,兵臨大江南,兩岸沸騰,天下震動。
同樣,滿清的十萬西征大軍,也是精銳盡失,傷亡慘重,等同于全軍覆滅了。
所以說,順治暴崩之前,死了之後,滿清中央都嚇死了,一直不停的往江南,調集援兵,就怕失去江南賦稅重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前後兩批,五個大將,帶著9萬大軍,南下增援大江南,也算是傾國之力,使出了吃奶的勁。
要知道,當年豫親王多鐸,南下平定兩淮和大江南,總兵力也就是十萬左右啊。
“接下來”
“老夫,就說一說,甦松常鎮,四鎮的兵力部署”
說到這里,停了一會,張蒼水的手指,又指向了下面,點了點頭,開口繼續說道︰
“第一個是甦州府”
“起初,這個甦州府,並沒有精銳兵馬駐守,僅有6千綠營兵而已”
“因為,甦松提督的駐扎地,是在下面的松江府,並不需要太多的兵馬”
“北伐之戰過後,南京的岳樂,罷免了甦松提督馬逢知,降為普通的總兵”
“其主要原因,馬逢知在北伐之戰的時候,駐足觀望,並沒有發兵救援南京”
“同時,北伐之戰,立過大功的崇明總兵梁化風,升任為甦松總督,駐扎地在崇明島”
“很明顯,南京的韃子,已經不信任馬逢知了”
沒錯,延平王的北伐之戰,雖然功敗垂成,也打亂了整個江南格局,甚至影響滿清的中央王朝。
一句話,是騾子是馬,戰場上,拉出來遛一遛,就立馬知道了。
鄭氏北伐,江南的清軍,那些是忠心的,那些是有異心的,一戰下來,全部露出龜頭了。
甦松提督馬逢知,就是這樣,這個家伙,一直跟東林黨余孽,勾勾搭搭。
收到鄭成功的勸降信後,立馬按兵不動了,想看著南京城被攻陷。
畢竟,那個時候,鄭氏有十萬大軍,而南京城,僅僅一萬多人,很多兵馬抽調西征了。
可惜,狂妄自大的延平王,硬是把手頭上的天胡牌,打成了一鍋爛粥,最後灰溜溜的回老家。
這不,滿清打贏了南京之戰,又是兵強馬壯,馬上解除了馬逢知的提督官職。
同時,把立了大功的梁化風,提了一級,接任馬逢知的提督一職。
當然了,也就是滿清的外圍形勢,不是很好,被西南的明軍殺慘了,所以沒有從重處置老馬。
歷史上,這個馬逢知,淒慘無比,直接被解職,發送京城,最後全家伏誅,一個不留。
“于是”
“南京的岳樂,就派出了大將祖永烈,帶著5千精銳的正黃旗精銳,駐守在甦州”
“這就是滿清的新駐防營,等級跟杭州的一樣,里面有大量的軍隊,工匠和家屬,總計三萬多人”
“既能監視下面的松江馬逢知,也能呼應上面的常州府,還有長江口的崇明島”
“同時,這個甦州府,以前的綠營兵,也被抽走了一半,增援湖廣戰場”
“所以說,現在甦州府,有5千精銳,3千綠營兵,總計8千人”
“但是,一旦面臨著生死之戰時,他們征兵也很容易,幾千上萬人,唾手可得”
是的,一場北伐之戰,把滿清江南的妖魔鬼怪,全部炸出來了。
鄭氏敗北,撤兵過後,滿清的宣威大將軍,安親王岳樂,就開始秋後算賬,重新布防江南。
這個老武夫,直接擼了馬逢知的提督,換上戰功赫赫的梁化風。
同時,再派出正黃旗的漢軍大將祖永烈,帶上重兵、工匠和家屬,駐守在甦州城,就是為了加強下面的防守。
沒辦法啊,甦州和松江府上海),就在長江口位置,戰略位置太重要了。
一旦這里的守將出了問題,明軍外海的水師,隨時都能登陸,直接威脅杭州,把江南一分為二。
“嘿嘿”
听到這里的時候,左側的唐平,再也忍不住了,兩眼發亮,寒光閃閃,嘴角上翹,嘿嘿冷笑。
“馬逢知”
“漢人,漢將,滿清的狗腿子,狗奴才”
“陛下說的沒錯”
“他娘的,全他媽的一個鳥樣,軍閥武夫”
“大難臨頭各自飛,風吹兩邊倒,誰強跟誰跑,賣隊友的高手”
“該死,該殺、、、”
是的,朱皇帝最恨武夫軍閥了,他們這幫岷王府的核心,也都听說過的。
這幫軍閥武夫,都有一個共性,是賣隊友的高手。
戰局佔優的情況下,都是一窩蜂的沖上去,搶人頭戰功。
戰局失利的情況下,或是處在弱勢的時候,這幫兵痞,立刻駐足不前,甚至是賣隊友,換戰功。
所以說,朱皇帝說的沒錯,這幫人該死該殺,更應該整編軍閥武夫。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