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

第760章 忠臣有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孤不是玄德 本章︰第760章 忠臣有後

    “回稟陛下”

    “祿洪將軍回來不久,就病故了”

    “同時,阿迷州的普名聲,這個老賊,也跟著病死了”

    儲秀宮,西暖閣內,龍座下面的鄒,躬身拱手,恭恭敬敬,繼續講述當年的滇南土司。

    在這個侍從室里,他算是小輩了,進來的最晚。

    但是,他的老子鄒簡臣,很牛掰啊,是兵部尚書,朝廷里最年輕的尚書。

    不出意外的話,這個鄒尚書,將來肯定能入閣,成為大明閣老之一。明末清初,滇南形勢圖  “那時候”

    “普名聲的妻子萬氏,還比較年輕,不甘于寂寞”

    “于是,趁著年輕貌美,她就改嫁了,嫁給了沙定洲”

    “這個沙定洲,是王弄土司沙源的兒子,世襲了王弄土司的土知州,為人奸詐貪婪”

    “兩人成婚以後,阿迷州和王弄土司,合二為一,身兼兩個土知州,丁口軍隊暴增,實力冠絕滇南”

    “還有一個人,叫湯嘉賓,是臨安府的生員,也是萬氏的妹夫,精通謀算”

    “于是,沙定洲以湯嘉賓謀士,籠絡滇南一眾土司,賄賂臨安州附近府縣的官員,收為己用”

    沒錯,普名聲死後,他的妻子萬氏,就改嫁了。

    所以說,世襲制的土司官,鐵打的土司,世襲幾百上千年,也精明的很。

    很明顯,沙定洲和萬氏的婚姻,就是王弄土司跟阿迷州的聯姻,利益結合體。

    聯姻這一套,中原王朝,豪門世家很擅長,利用聯姻鞏固雙方的利益。

    同樣,出身土司的土鱉們,也學的很快,知道用聯姻,增強雙方的實力。

    “弘光元年”

    “五月的時候”

    “流賊李自成兵敗,身死九宮山,大順軍流竄湖廣”

    “這時候,八大王張獻忠,已經打進了四川,纏斗各路明軍和土司”

    “黔國公擔心四川有變,于是派出參將李大贄,出鎮川南建昌府,駐守金沙江,防備八大王南下,進犯雲南省”

    “這個李大贄,生性貪婪,居功自傲,搶佔元謀土司的領地,肆意劫掠,無惡不作”

    “元謀的土知州吾必奎,忍無可忍,直接聚眾反叛,攻打李大贄,連克武定府,祿豐府,廣通府和楚雄府”

    弘光元年,甲申天變的第二年,天崩地裂,中原大地徹底亂了。

    甲申天變,大明王朝的崇禎大帝,自掛東南枝,撒手而去,不管不顧。

    闖王李自成,被滿清韃子追殺,從山海關追到關中,最後追到湖北九宮山,身死道滅。

    八大王張獻忠,從湖廣沖到重慶,在一路殺進天府之國,同樣被明軍和土司兵,四面圍攻中。

    蹲在雲南邊境的明軍,黔國公沐天波,內憂外患,瑟瑟發抖,當然要派出兵馬,防止四川的八大王南下。

    可惜,沐天波派出的李大贄,也是廢物一個,沒等到八大王,卻被土司土王八掀翻了。

    “迫不得已之下”

    “黔國公沐將軍,面對吾必奎反叛,只好再次征召土司兵馬”

    “寧州土官祿永命,石屏土官龍在田,阿迷州土司官沙定洲,元江土司官那崇將軍”

    “勢力大增的沙定洲,心懷不軌,面對黔國公的征召,卻是拖拖拉拉,遲遲不來”

    “直到當年10月份”

    “吾必奎的叛軍,被明軍和一眾土司兵將圍殺,兵敗自殺身亡後”

    “這時候,沙定洲的兵馬,才趕到昆明府,一直駐扎在城外,遲遲不肯回歸阿迷州”

    “ ”

    “行了”

    “停下,不必再說了”

    就在這時,坐在龍座上的朱皇帝,把手中的大茶缸,重重的砸在桌子上,大手一揮,打斷鄒的講解。

    很明顯,後面的事情,朱皇帝不想再听下去了。

    不用听都知道,肯定是沙定洲,擁兵自重,趁著沐天波不備,來一個黑虎掏心,直接攻佔了昆明城。

    然後,驚慌失措的沐天波,就撇下老娘和嫡妻,自己帶著兒女逃亡滇西永昌府,妥妥的喪家之犬。

    無語啊,朱皇帝一直知道,沐天波比較廢材,但怎麼也想不到,如此昏聵無能,養虎為患啊。

    沐王府,歷代黔國公,世鎮雲滇,兩三百年,竟然培養出這麼一個沒用的玩意。

    阿迷州,普名聲,寧州土司祿氏,王弄土司沙定洲,這幾十年的恩怨,兵戈動亂不止。

    傻子都看的出來,這個阿迷州普氏,王弄的沙定洲,就是心懷鬼胎,圖謀不軌啊。

    一個堂堂的黔國公,世鎮雲滇的地頭蛇,不想著干掉阿迷州,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征召重用。

    這個沐天波,是典型的老壽星上吊,活膩了啊,更是雞進竹籠,自尋死路啊。

    更何況,弘光元年的時候,明室沉淪,天下大亂,滿清韃子,橫沖直撞,有吞天之心。

    這時候的黔國公府,更應該防備雲南的地頭蛇啊,特別是阿迷州這種,屢屢調兵搞事的土王八。

    當然了,這也是為何,黔國公帶著兵馬北上川南,耗費了大半年,才攻略了幾個府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太廢柴了啊,這個沐天波,確實是守不住家業的庸才。

    “朕問你”

    “寧州土司官,現在是誰做主?”

    “這個人,又是祿洪的什麼人?”

    撇下沐王府和沙普之亂,沉思一會後,朱皇帝才回過神來,關心那個寧州土司,忠心耿耿的土司官。

    沒錯,明末清初,混戰幾十年,天下的反賊一大堆,沒必要置氣啊。

    逝者已逝,朱皇帝不能讓忠臣志士,錚錚鐵骨,寂寂無名,流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回稟陛下”

    “崇禎六年之後”

    “阿迷州的土司,又圍攻了寧州土司府幾次”

    “幾戰下來,祿氏族人傷亡不小,祿洪將軍僅有的子嗣,也相繼亡故”

    “因此,雲南巡撫就任命他的族叔,祿永命為寧州土知州,但不久後,又陣亡于土司之亂”

    “接下來,就是祿洪將軍的三弟祿晃,代為寧州土知州”

    “但是,這個祿晃,淡泊名利,想處身世外,願避世閑居,僅僅干了三年,就不再做土知州了”

    “如今,寧州的土知州,是祿洪將軍的佷子祿益,也是祿厚將軍的嫡系孫子”

    “現在,就是祿益將軍,帶著家將葉向陽和葉正昌,兩三千土司兵,協助龍總兵,攻打阿迷州”

    沒錯,阿迷州普氏,寧州祿氏,三代恩怨幾十年,族人丁口傷亡慘重啊。

    特別是寧州祿氏土司,兩代男丁,跟著大明王朝,四處征戰,沖鋒陷陣,殺敵勇猛。

    而他們的老家,寧州土司城,又遭受阿迷州普氏的攻殺,能留下直系子孫,已經是很不錯了。

    要知道,亂世里,兩個土司部落,殺父之仇,逮著了機會,肯定會雞犬不留,屠城滅口的。

    “哎”

    “寧州祿氏,忠臣志士啊”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朝廷危難之際,唯有真正的忠臣良將,才會拋頭顱,灑熱血,盡忠職守,舍家報國”

    再次听到,祿氏又有族人男丁,死在亂世戰陣上,龍座上的朱皇帝,也是深深嘆了一口氣,喃喃自語。

    可以想象的出來,當初滿清的皇太極,帶著十萬精銳,繞道蒙古防區,從古北口殺入京畿之地。

    遠在雲南的寧州祿洪,接到進京勤王的時候,肯定是頂著天大的家族壓力,才會帶著3千精銳,趕赴京城。

    道理很簡單,他們的老巢,寧州土司城,隔壁就是阿迷州啊,普氏土司的老巢。

    可以預見的事,一旦祿氏的精銳,離開了雲南,阿迷州的普氏,肯定會逮著機會,攻殺寧州土司城。

    所以說,回到雲南祿洪,面對殘破的寧州,傷亡不小的族人,肯定會心灰意冷,郁郁而終。

    只是想不到,如今阿迷州再次反叛,抗拒王師,寧州祿氏還敢站出來,配合朝廷攻伐阿迷州。

    “來人”

    “傳旨禮部程尚書”

    “冊封祿益為敏建伯,世襲罔替,以慰勞祿氏的三代功勛”

    “告訴祿氏族人,朕的大明,以前虧欠他們的,朕都記在心里,只是冊封晚了點”

    “再告訴他們,朕的大明王朝,不會出現忠臣無後,忠臣不得善終的慘劇”

    沒錯,朱皇帝的大明朝廷,最重功勛戰功了。

    像這種雲南土司,忠心耿耿的家族土司官,朱皇帝肯定要大力表彰。

    崇禎年間,天下大亂,危機四伏,即便是剛愎自用的崇禎大帝,都知道冊封秦良玉。

    甚至是,親自平台召見,御賜酒肉,吟詩作對,贈送給秦良玉。

    現如今,兩世為人的朱皇帝,內有城府,深通帝王之道,更清楚冊封土司的價值了。

    這個寧州祿氏,即便是不如忠州秦氏,石柱馬氏,但也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啊。

    更何況,現在是大西南土司統一戰,關鍵時期,拉起一個土司家族,做一個非常不錯的標桿。

    大朝會的時候,軍政一把抓的朱皇帝,廢掉了幾十個公侯伯爵位。

    隨後,又冊封了忠州秦氏,改封了石柱馬氏,就是為了拉攏川南的土司部族。

    如今,他也可以,再立一個標桿,冊封寧州祿氏土司,拉攏雲南的土司部族。

    況且,這個祿氏,跟那個黔國公府,沒有什麼深層關系,更沒有姻親來往,值得重用拉攏。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方便以後閱讀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第760章 忠臣有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第760章 忠臣有後並對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