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五華山,萬壽宮,皇極殿,大明中華王朝,第一次正式大朝會,繼續進行中。
“回稟陛下”
“緬甸的東吁王,卑謬王”
“他們的貢賦最多,白銀各30萬兩,其他的香料,藥材,手工品等等,有幾十大車”
“其次,暹羅,瀾滄國和柬埔寨”
“他們比較少一點,白銀各10萬兩,其他的貢品若干,幾十大車左右”
“剩下的,就是一些小國了”
“馬來半島的洛坤甦丹國,北大年甦丹國,丁加奴甦丹國,霹靂甦丹國,柔佛甦丹國”
“甦門答臘群島,亞齊甦丹國,米南加保王國,佔碑甦丹國,萬丹甦丹國,馬打藍甦丹國”
“還有一個,是佔城國,他們也入貢了”
“這些小國,都是幾萬兩白銀,其他的香料、珠寶、玉器等等若干,都有幾十大車”
“總共算起來的話,白銀有120多萬兩,珠寶十幾車”
“其他的朝貢貨物,這個要看鴻臚寺的規矩,更需要陛下做主,到底該如何賞賜”
戶部尚書龔彝,如數家珍,對著上面的朱皇帝,詳細的匯報了,關于朝廷收到的貢賦。
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啊,大明朝廷,已經很久很久,沒有收到藩屬小國的貢品貢賦了。
所以說,龔彝內心很興奮,這都是錢財啊,戶部的銀庫,又堆滿了不少,腰桿子可以更硬了。
如今的他,可是有名的鐵公雞啊,摳摳搜搜的。
因為,上面的朱皇帝,太能花錢了,動動嘴的功夫,幾十萬,上百萬就沒了。
“嗯”
“不錯,還算是懂事的”
“少是少了點,也算不錯了”
听到收了一百多萬的貢賦後,朱皇帝的臉上,終于看到了一絲笑容,點了點頭,表示還算滿意。
沒辦法,對于中南半島,只能是下緬甸比較老實了,其他的小國,天高皇帝遠啊,鞭長莫及。
“對了”
“鄒尚書,緬甸的東吁王和卑謬王,近來可有行動?”
“他們都是老狐狸,還沒有動手吧”
沒錯,朱皇帝在緬甸留了那麼多兵馬,整整六七萬人,就是等著吃瓜看戲,等著下緬甸,爆發內戰。
王位就一個,剩下兩個的東吁王室藩王,遲早要開片廝殺的。
所以說,朱皇帝能收到每人30萬的貢賦,已經非常滿意了,這些都能變成軍隊,以後專干緬甸佬。
“回稟陛下”
“據阿瓦城的光澤王,鞏昌王的匯報”
“下半年以來,下緬甸的東吁王和卑謬王,還算是老實本分”
“微臣預計,這兩個緬甸王爺,可能擔心我朝的大軍,暗中媾和了”
“畢竟,年中的大戰,把他們的精銳,基本上都被打殘了,一直在恢復元氣中”
兵部尚書鄒簡臣,不敢有半點的怠慢,趕緊站出來,把自己知道的情況,趕緊匯報一下。
沒錯,最近幾個月,他是在貴州,收拾戰後的殘局。
但兵部的事情,鄒簡臣還是要處理的,畢竟兵部的左右侍郎,也一直跟在朱皇帝身邊。
緬甸的情報,涉及到中南半島的安危,也一直是兵部的焦點,每隔十天半個月,就有一封密報。
“再有一點”
“卑謬王收服了沙廉和勃生,大約有1萬多,緬軍禁軍精銳”
“中間的東吁王,則是收服了蘭納,清邁,差不多有2萬多精銳”
“兵部預計,這兩個藩王,手中的精銳,大概有四五萬左右”
“東吁王的實力,稍強一點點,卑謬王的兵馬,則是比較精銳”
“值得注意的,這兩個藩王,這半年來,跟馬六甲的荷蘭鬼畜,走的比較近”
“兵部預計,他們可能采購了不少火炮,遂發鳥銃,實力恢復了不少”
嗶哩吧啦,鄒尚書又說了一大堆,關于緬甸的形勢。
如今的大明王朝,在中南半島,勢力非常龐大。
在上緬甸,中緬甸,布置了4萬多精銳大軍。
在阿拉干,則是布置了2.6萬精銳,水陸兩軍都有不少。
還有馬六甲的舊港府,也布置了1.2萬人兵馬。
當然了,郝永忠的兵馬,3千精銳,還沒有到位。
郝永忠本人,如今還在朝堂上,等待夔東的兵馬,整編好再出發。
所以說,緬甸的兩個剩余藩王,確實是不敢動,怕螳螂捕蟬,大明的黃雀在後。
當然了,他們也不會坐以待斃,一直在省衣節食,招募兵馬,聯絡歐洲紅毛夷人,采購更多火器。
“沒事”
“東吁王,卑謬王,荷蘭狗子”
“呵呵,讓他們跳吧,媾和吧”
“有些人,跳著跳著,腿腳就折了,命也就沒了”
龍座上的朱皇帝,听完匯報後,點了點頭,目露寒光,閃閃發亮,擺了擺手,示意沒關系。
得讓這幫緬甸詐騙犯,有機會跳脫啊,聯手馬六甲的紅毛鬼,更有實力對稿啊。
不得不說,兩個東吁藩王,還是蠻有眼力勁的,知道找荷蘭人,而不是日薄西山的葡萄牙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呵呵”
“北越鄭氏,南越阮氏”
“這才是真正的鐵頭娃啊,寧死不屈,一毛不拔”
“好好好,好的很,朕記著了”
朱皇帝喃喃自語,嘴里的狠話,也就是身邊的劉皇後,幾個近侍能听見。
沒錯,他一直惦記著安南,這個明朝曾經的風水寶地,號稱小華夏的藩屬國。
上次在阿瓦城的時候,安南就沒有派人拜見,現在又繼續不朝貢,看來是鐵了心。
“鴻臚寺官員呢,何在?”
“剛剛龔尚書說的,關于鴻臚寺的規矩”
“到底是什麼貢品規矩?給朕說一說”
撇下腦海中的亂七八糟,朱皇帝又回到了正題,開始找人問話了。
沒錯,剛剛龔彝的話,說的很清楚,中南半島的貢品,包括黃金白銀,珠寶玉器,還有什麼朝貢貨物。
什麼玩意啊,朝貢就朝貢,金銀珠寶就夠了,還搞什麼貨物啊。
“咚咚咚”
“吾皇萬歲,大明萬年”
話聲剛落,站在六部後面的一個小角落里,就有一個中年文弱官員,跌跌撞撞的站出來。
跪地磕頭,高呼萬歲,滿目激動,興奮的大聲回道︰
“回稟陛下”
“小臣高榮軒,是鴻臚寺的右少卿”
“剛才龔尚書所說,是關于藩屬國朝貢的歷來傳統”
“開國成祖時期,周邊的蠻夷藩屬國,畏威懷德,輸誠納貢”
“總共有148個小國,佔城、爪哇、南安、朝鮮、三佛齊、暹羅、真臘、日本、琉球、甦祿、哈密、吐魯番、撒馬爾罕等等”
“這些藩屬國,不但要進貢金銀,奇珍異寶,還會帶上大量的貿易貨物,用于貨物貿易”
“這些貨物,五花八門,種類繁多”
“香料類最多,胡椒、速香、丁香、檀香、沈香、降真香、烏木、奇南香、梔子花、熟腦、甦合油、燻衣香、龍涎”
“藥材類,如人參、海巴、螺殼、龜筒、丁皮、阿魏、紫梗、藤黃、藤竭、龍腦、蕪蔓、蘆薈、血竭”
“手藝工品,也有不少,錫、碗石、番紅土、西洋鐵、回回青、生紅銅、龍文簾席、洗白布泥、描金粉匣、金剛子等等”
頓了一下,緩了幾口氣,瞄了一眼,發現朱皇帝有點不耐煩了,高榮軒趕緊繼續回道︰
“按照朝廷,以往的慣例”
“這些貨物,要找市舶司的官員,進行一次初步估價”
“最後,朝廷再根據貨物的價值,賞賜金銀,還有一些我朝的典籍、瓷器、絲綢等等”
“當然了,為了彰顯我朝的國勢強盛,金銀和貨物的賞賜數量,往往比進貢的貨物,多一點點”
嗶哩吧啦一大堆,總的一句話,就是朝貢等同于貨物貿易。
其實呢,大明朝廷的朝貢貿易,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把這種朝貢當做主權宣誓。
戰功赫赫的靖難皇帝,通過鄭和下西洋,接受周邊國家的朝貢,來宣誓自己的老大位置。
大明朝廷,可以賞賜金銀貨物,但這些朝貢小國,必須承認大明的宗主國地位,接受明朝的冊封。
同樣,這種朝貢貿易,也是一種經濟互補交易,宗主國與朝貢國之間,進行以物易物的貿易方式。
這種貿易,促進了不同地方,不同貨物之間的貨物交流和資源互補。
當然了,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時候,大明中央朝廷的經濟不行了,負擔太重,也就慢慢減少朝貢貿易。
“好了”
“停停停,停下來”
“朕知道了”
龍座上的朱皇帝,听的有點不耐煩了,右手一抬,立刻打斷了鴻臚寺的匯報。
這他媽的,哪里是朝貢啊,這是來賣貨物的玩意啊,當明朝是冤大頭啊。
難怪啊,後世的滿清,藩屬朝貢國,也就是寥寥幾個,兩只手都能數得過來。
中華五千年,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血汗,每個朝代,都會賺取大量的外匯和貿易差。
最典型的,就是滿清的鴉片戰爭,國力衰弱,又賺取大量的外匯。
迫不得已之下,船堅炮利的大陰帝國,就用火炮敲開了滿清國門,用鴉片貿易,洗劫中華的財富。
同樣,大明朝廷的朝貢貿易,也是一種貿易體系。
上百個藩屬小國,用自己普通的貨物,賺取明朝大量的金銀,還有價值不菲的瓷器和絲綢,一本萬利啊。
當然了,這也是有好處,大明的文化和仁義,傳播幾萬里,輻射整個周邊小國,影響力經久不衰。
但是,朱皇帝不想這麼做,他認為手中的刀劍,利益來的更快,國力擴張更容易。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