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緩緩降臨,華燈初上,四合院里彌漫著淡淡的煙火氣。
下班後,劉正回到家後,提了份糕點,徑直去了李嬸家。畢竟是大過年的不能空著手上門。
輕輕叩響李嬸家的門,“吱呀”一聲,門開了,李嬸看到是劉正,臉上立刻露出親切的笑容︰“小正來啦,快進屋坐。”
屋內暖意融融,燈光昏黃而柔和,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
劉正走進屋里,將手中的東西放在桌上,笑著對李嬸說︰“李嬸,有個好消息您要不要听听?”
李嬸微微一愣,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隨即緊緊盯著劉正,急切地問道︰“啥好消息?快給嬸說說。”
劉正清了清嗓子,說道︰“小胖的工作搞定了,就在我們廠的勞保倉庫。”
李嬸听聞,先是瞪大了眼楮,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緊接著眼眶瞬間紅了,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她雙手顫抖著,連忙轉身把正在里屋的李小胖叫了出來,聲音帶著幾分哽咽︰“小胖,快給你正哥跪下磕頭,你可知道這工作有多難得。” 說著,就要拉著李小胖往下跪。
劉正見狀,趕忙上前一步,雙手穩穩地將李小胖提了起來,一臉嚴肅地說︰“李嬸,您這可使不得,小胖也是我弟弟,可不敢行這麼大的禮。”
不太胖的李小胖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弄得有些不知所措,臉上帶著緊張與感激,囁嚅著︰“正哥...”
劉正看著李嬸和李小胖,認真地解釋起讓李小胖去勞保倉庫的原因︰“李嬸,小胖雖然把年齡改到了17歲,但實際才15歲,一直都在上學,不像農村孩子從小就勞作,他這身子骨還單薄著呢。勞保倉庫的活相對輕松,除了固定時間發放勞保用品並做好記錄,基本不用干啥重活,也就年底盤庫的時候會稍微累點。”
劉正頓了頓,看了看激動的李小胖,接著說道︰“我的意思是讓小胖先在勞保倉庫待上兩年,邊工作邊學習。要是到時候覺得在倉庫沒啥前途,我再把他調到喜歡的崗位上去。”
李嬸听著劉正的話,不住地點頭,眼中滿是感動︰“小正,你想得太周到了,嬸都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了,小胖能遇上你,真是他的福氣。”
李小胖也在一旁用力地點頭,感激地看著劉正。
“嬸,你看你這話說的,小時候我家的被子和衣服不都是你幫著給做到嘛,我不也是沒有說感謝的話。” 劉正真誠的說道。
“對對對,是嬸見外了,是嬸見外了。”李嬸抹著眼淚說道。雖說劉正提供的工位也不是免費的,很多有錢的人家,想買拿著錢都花不出去,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恩情。
劉正看著這一幕,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他相信,等到今年年底,上山下鄉全面展開後,李嬸和李小胖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份工作的珍貴,也會更加感激自己。
聊了一會兒後,劉正熱情地邀請李嬸和李小胖去自己家吃飯,笑著說道︰“李嬸,就當是為小胖慶祝找到工作啦,大家一起樂呵樂呵。”
李嬸微微一愣,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除夕晚上就是在劉正家過的,今天再去怕多有叨擾。但轉念一想,讓李小胖多與劉正、高平安他們接觸接觸,日後到了廠里也能有個照應,于是便點頭答應下來。
傍晚時分,劉正家中燈火通明,暖意四溢。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熱氣騰騰,香味在房間里彌漫開來。用劉正的話說,大過年的,這飯菜必須豐盛,才能襯得起這喜慶勁。
人還是那些人,高平安,王瘸子,陳木匠。
牛大膽一家是後來到的。
下班後,牛大膽徑直去了老丈人家。這一下午,他心里一直在糾結,明知道劉正說的在理,可一想到要把年僅6歲的牛玲玲送到港島,心里就像被什麼東西揪著,始終拿不定主意。
一同前來的,還有牛大膽的老丈人。那是一個清瘦的老頭,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渾身透著一股書卷氣。他听聞劉正的提議後,好奇心頓起,想來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年輕人,能有如此長遠的眼光。
當老頭看到劉正,眼中頓時閃過一抹贊許,夸贊的話便如連珠炮般一直沒停過。作為留過洋的人,他深知當下夏國與外面世界在教育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距。如今有機會讓外孫女牛玲玲從小接受先進的教育,他自然是舉雙手贊成。
起初,作為母親的張紅霞滿心不舍,實在不忍心讓年幼的孩子小小年紀就離開自己身邊。結果,老爺子在家里狠狠地批了她一頓,言辭懇切地說道︰“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咱們不能因為一時的不舍,耽誤了她的前程!”
張紅霞被父親說得滿臉通紅,心中雖仍有不舍,但也只得點頭同意。自家媳婦都答應了,牛大膽自然也不好再堅持,他對劉正當然是放心的,只是為人父母,哪能舍得孩子遠離身邊呢。
有了牛大膽老丈人的加入,飯桌上的氛圍越發熱烈起來。
老頭引經據典,將各種道理說得通俗易懂,旁征博引間,讓在場所有人都見識到了什麼叫知識淵博。
大家對有學問的人向來尊重,席間那一聲聲由衷的嘆息和恭維的話,都是大家真情實感的流露,這讓老頭心里多了一絲滿足感。
自風暴開始以來,他一直賦閑在家,平日里小心翼翼,壓根沒機會和人高談闊論,更不敢在人前暢所欲言。今日在場的都是熟人,也可以說都是牛大膽的兄弟,老頭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好在他自制力不錯,即便談興正濃,也沒有說那些在當下這個敏感時期可能被視為“反動”的話。
喜歡四合院︰不惹事,不怕事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不惹事,不怕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