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哀歌

第554章 石桌論六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癲參偬y本章︰第554章 石桌論六國

    “先生?”

    是涉英的聲音,帶著請示的意味。

    秦臻眉峰微不可察地一蹙,若非緊要之事,涉英不會在此時打擾。他眼中暖意未褪,但一絲屬于大秦少上造的銳利與沉凝已悄然回歸。

    他抬眼看向若離,眼神中帶著安撫與歉意。

    若離立刻會意,溫婉地點點頭,眼神示意他盡管去忙。

    秦臻將懷中的秦安小心翼翼地交還到若離懷里,動作輕柔。

    隨即他利落地起身,整理了一下微皺的衣袍,臉上那份柔軟溫情迅速收斂,恢復了慣有的沉靜沉穩。

    接著,他拉開門,走到外間。

    涉英早已垂手立在那里,見秦臻出來,立刻上前一步,雙手奉上一卷紙條“先生,大梁初二急信。”

    他接過涉英遞來的那卷紙條,展開,目光迅速掃過上面用隱秘標記寫就的寥寥數語

    信陵君死。魏王圉,臥床不起,恐亦不久。

    魏無忌死了,那個曾經于邯鄲城下力挽狂瀾、合縱五國攻至函谷關下,令秦人寢食難安的魏國擎天巨柱,那顆曾照耀山東六國、凝聚抗秦意志的璀璨明星,終究敵不過天命,就此隕落。

    而魏王圉,那個猜忌其弟、昏聵無能的君王,竟也撐不住了。

    “信陵君…終是去了。”

    秦臻低聲自語,聲音里听不出悲喜,只有一種穿透歷史的冰冷洞悉。其視線在紙條上凝固了片刻,眼底風雲變幻。

    少頃,他幾不可聞地嘆了口氣。

    這嘆息並非哀傷,而是對歷史車輪無情碾過、對英雄遲暮與王權更迭的復雜慨嘆,更蘊含著對即將到來的巨大變局的敏銳洞察。

    他抬起頭,目光投向遠方的天際線,仿佛看到了大梁城中此刻必然上演的混亂與哀慟。

    沉默片刻,他開口,聲音沉穩如常“給初二回信讓他務必穩住,繼續潛伏,密切關注魏國朝堂動向、諸公子勢力消長、朝臣派系傾軋,以及…其他諸國使節在魏的反應。

    有任何風吹草動,無論大小,即刻加密稟告。”

    “喏!”

    涉英躬身領命,聲音干脆利落,隨即轉身,消失在庭院回廊的盡頭。

    庭院內再次恢復了寂靜,秦臻卻並未立刻返回暖閣,而是踱步到院中的石桌旁,撩袍坐下。

    那封短短的情報,像一把鑰匙,驟然擰開了他腦海中蓄勢已久的戰略洪閘。

    他閉上眼,指尖摩挲著紙條邊緣。

    如今,嬴政已冠冕加身,乾坤獨握,大秦君臣戮力同心,朝堂歸于穩固高效的平靜,國力蒸蒸日上,鋒芒畢露,銳意東出之氣已勢不可擋。

    河套、驪山、鬼谷……各處布局穩步推進。

    一切都在昭示著,揮師東出、掃滅六國的時機,已然成熟。

    史書所載的輝煌篇章,似乎早已注定秦軍將摧枯拉朽,席卷六合。

    然而,秦臻比任何史官都更清晰地知道,眼前這六個經歷了數百年血火淬煉、能從無數弱小邦國中廝殺存續至今的對手,絕非史冊上那寥寥幾筆“勢如破竹”所能概括的脆弱紙偶。

    他們是百余顆曾經閃耀的星辰中,最終留存、光芒最盛的幾顆。

    其底蘊之深厚,抵抗之頑固,足以讓任何雄心勃勃的征服者付出難以想象的慘痛代價。

    楚國,其強大,在于那近乎無解的“大”,在于它融入骨髓的民族韌性與對故土的執念。

    其疆域遼闊,山川連綿,江河縱橫,湖泊密布。

    即便秦軍鐵蹄踏破郢都,那也不過是撕開了這頭古老巨獸厚重表皮的一道血口。

    楚人會毫不猶豫地退,退入雲夢大澤那氤氳彌漫、瘴癘叢生的水網迷宮之中,退入連綿千里、層巒疊嶂的荊山深處。

    那里,有無數天然的堡壘,有深植于血脈、近乎頑固的楚地認同。

    屈、景、昭等大族,項氏等將門,其根基深扎于這片土地,振臂一呼,便能聚起燎原星火。

    秦軍的戰線將被這可怕的縱深無限拉長,補給線義亦是如此,隨時可能被潛伏于水澤山林間的楚地豪強、隱匿的義軍,甚至是憤怒的百姓輕易斬斷。

    征服楚地,絕非一戰可定,必將是漫長、血腥、反復拉鋸的戰爭泥沼。

    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遺澤,是何等可怕。

    那深入骨髓的尚武之風,鍛造出的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戰爭機器。

    邯鄲堅城,趙人彪悍,視死如歸。

    趙國的騎兵或許不如秦國銳士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悍勇無畏,韌性驚人。

    他們在平原上與秦軍鐵騎硬撼,或許會因為暫時的國力差距而敗退,但每一次激烈的踫撞,都將讓秦軍的筋骨為之崩裂,血肉為之飛濺,每一場看似勝利的背後,都可能伴隨著高昂到令人心顫的代價。

    一旦趙地被逼到絕境,那種“哀兵必勝”一旦形成,其反撲之力足以撼動山河。

    趙地,將是秦軍東出路上最硬的一塊骨頭,每一寸土地的爭奪,都將付出慘重的鮮血和時間。

    還有那北方的燕國……

    雖地處苦寒北疆,遠離中原富庶,但民風之剽悍剛烈,尤甚于趙。

    易水寒徹,壯士悲歌。

    燕國最令人心悸的,並非其軍力多寡,而是那種根植于絕望、隨時可能爆發的刺客文化與同歸于盡的決絕。

    那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決絕之氣,早已融入血脈。

    逼急了,他們就是一群悍不畏死的狼群。

    一旦國祚將傾,會催生出無數個視死如歸的死士,他們可能出現在任何意想不到的地方,對準秦軍的心髒、秦王的御駕,發動玉石俱焚的襲擊。

    一次成功的刺殺行動,足以撼動軍心,甚至可能改變局部戰局的走向。

    對燕之戰,不僅要攻城略地,更要時刻提防黑暗中刺來的毒匕,這種無形的威脅,將極大地考驗著征服者的神經和耐力。

    即使是被視為“疲敝”的魏、韓,其城防之堅固,其國雖小,其士大夫階層在亡國危機下的最後掙扎,亦不可小覷。

    而看似富庶驕矜的齊國,其臨淄之富庶,其漁鹽之利,其技擊之士的精銳,若被逼入絕境,其戰爭潛力一旦徹底爆發,戰斗力亦足以讓秦軍付出慘痛代價,“脫一層皮”絕非虛言。

    史書雖早已為秦寫好了那輝煌的結局天下一統,萬民俯首。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哀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秦哀歌》,方便以後閱讀大秦哀歌第554章 石桌論六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秦哀歌第554章 石桌論六國並對大秦哀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